青石板被夕阳染成蜜色时,林汐的小皮靴踢到块碎陶片。
她仰头,看见自家院门口立着个穿蓝布衫的身影——张木匠的木工箱搁在台阶上,箱角的铜钉泛着钝光,他正弯腰整理父亲的药柜,褪色的衣角被风掀起又落下,像片飘在时光里的云。
“昭哥儿,“张木匠直起腰,手背上沾着药柜里的朱砂粉,声音像浸了水的老榆木,“你爹临去前托我整理药谱...说要留给阿汐。“他指节粗得像老树根,却小心地捧着本旧医书,封皮是林汐熟悉的靛青色,边角磨得发白。
林汐的手指突然攥紧沈昭的衣角。
她能闻到张木匠身上淡淡的木屑味,混着父亲药柜里的艾草香,可这味道从前总裹着父亲温声的“阿汐来试药“,如今却像块压在胸口的石头。
沈昭望着张木匠怀里的医书,又瞥见院角那堆未燃尽的篝火——昨夜守灵时,他和林汐轮流添的柴,火星子早灭了,只剩些黑黢黢的炭块。
他喉结动了动,正要说“张叔辛苦“,却见张木匠从衣襟里摸出个泛黄的信封。
“还有这个。“张木匠把信封递过来,指尖沾的朱砂在信封边缘蹭出个红点儿,“你爹说,等你们从县城回来,亲手交给你们。“
沈昭的指尖刚碰到信封,就像被烫了下。
信封是父亲常用的素纸,边角磨得起了毛,封口处压着父亲特有的朱砂印——他记得父亲替人抄药方时,总爱用这枚刻着“济生“的印章。
林汐凑过来,发顶的红绳扫过他手背:“哥哥,是爹爹的信吗?“
“阿汐先去灶房看看,“沈昭把信封塞进怀里,弯腰替她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刘海,“张叔带了糖人来,在窗台上搁着。“林汐的眼睛亮了亮,小短腿蹬蹬跑向灶房,蓝布裙角扫过张木匠的木工箱。
张木匠望着小姑娘的背影,叹了口气:“你爹走那晚,攥着这信念叨了半宿。
说阿汐生下来时...身上有块红记,像尾小鲤鱼。“他顿了顿,又补了句,“和村东头王婶家那闺女不一样,是长在血脉里的。“
沈昭的呼吸陡然一滞。
他想起林汐三岁那年发高热,褪了衣裳擦身子时,他确实在她左腹见过块淡红的印记,当时只当是胎记,母亲还说“我家阿汐是锦鲤转世“。
可母亲走得早,父亲总说“那是你娘给的福分“,再没提过。
“我先走了。“张木匠扛起木工箱,箱底的铜钉磕在青石板上,“有事儿喊一声,我就在村头。“他转身时,沈昭看见他后颈的汗渍,像片晒干的地图,沿着蓝布衫的缝线蜿蜒。
门“吱呀“一声关上时,林汐举着糖人冲进来,糖渣子落了前襟都是:“哥哥你看!
是兔子!
张叔说爹爹以前总给我买兔子糖人!“她踮脚要把糖人往沈昭嘴边送,却撞在他绷紧的腰腹上。
沈昭坐在炕沿,信封被他捏得变了形。
他望着林汐沾着糖渣的嘴角,突然想起父亲临终前的眼睛——那天夜里,他守在床头,父亲咳得整个人都在抖,却突然抓住他的手腕,指甲几乎掐进肉里:“昭儿...阿汐的身世...别让她知道太早。“
现在他终于要知道原因了。
沈昭深吸一口气,背过身拆开信封。
父亲的字迹力透纸背,墨迹在有些地方晕开,像是落了泪:“昭儿,我对不起你娘,更对不起阿汐。
二十年前在金陵城,我救过一位落难的姑娘...她走时留了块玉佩,说若有一日阿汐的红鲤印显了真形,便拿着玉佩去寻她的族人。“
纸页在指尖簌簌作响。
沈昭的太阳穴突突跳着,后颈冒出一层冷汗。
他想起上个月洪水刚来那晚,林汐缩在他怀里发抖,突然说“哥哥,我肚子痒痒“,掀起衣裳时,那块淡红的印记竟泛着水光,像活了条小红鲤。
当时他只当是热疹,现在想来...
“哥哥?“林汐的小手扯他衣袖,“你怎么哭了?“
沈昭这才惊觉脸上湿了一片。
他慌忙抹了把脸,把信塞进炕席底下的暗格里——那是母亲当年藏银钱的地方。
林汐的糖人蹭在他手背上,甜得发腻:“阿汐,“他蹲下来,把小姑娘圈进怀里,闻着她发间的槐花香,“以后哥哥带你去看更大的河,河里有好多红鲤鱼,比你肚子上的还漂亮。“
林汐歪着脑袋:“那爹爹的信里写了什么呀?“
“写...“沈昭喉结动了动,“写阿汐要乖乖吃饭,这样才能长得比哥哥高。“他替她擦掉嘴角的糖渣,指甲盖不小心刮到她的唇,林汐“哎呀“一声笑起来,扑到他背上要揪他的发带。
院外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沈昭抱着林汐转身,透过糊着米浆的窗户,看见两匹黑马停在村口,马上的人穿着玄色锦袍,腰间玉佩撞出清脆的响。
为首那人仰头望过来,眉目被暮色掩着,却让沈昭想起信里那个“金陵城的姑娘“——他怀里的林汐突然打了个寒颤,小胳膊紧紧圈住他的脖子。
“哥哥,“林汐的声音闷闷的,“我肚子上的小红鲤...刚才动了。“
院外的马蹄声尚未远去,又一阵嘈杂的人声撞破了小院的寂静。
“这事儿可不能由着俩孩子胡来!“刘婶的大嗓门像根刺,扎破了暮色里最后的安宁。
她靛青粗布衫的前襟沾着草屑,手里攥着根晾衣杆当架势,身后跟着几个抱着胳膊的村民,其中王铁匠的烟袋锅子还冒着火星,在暮色里明明灭灭。
沈昭把林汐往身后轻轻一推,小姑娘的糖人“啪嗒“掉在地上,黏糊糊的糖渣粘住了她的鞋尖。
他攥着门框的手背上青筋凸起,指节因用力泛白:“刘婶,我爹头七还没过。“
“头七不头七的,规矩大过天!“刘婶往前挪了半步,晾衣杆在青石板上敲出脆响,“你爹走得急,这房子、药柜、还有后山上那片药田——“她扫了眼窗台上父亲生前种的药草,“总得有个明白说法。
你才十六,阿汐才十岁,懂什么叫当家?“
人群里有个戴斗笠的老汉咳嗽一声:“刘妹子说的也在理,往年张猎户家的小子没了爹,财产不也是族老们帮着管?“
沈昭的太阳穴突突跳着。
他想起今早去井边打水时,刘婶家的二小子还蹲在篱笆外,盯着他晒在竹匾上的药材直咂嘴。
此刻那些药材正安静地躺在檐下,裹着父亲生前翻捡时留下的体温。
“我爹有遗愿。“他声音发颤,却把每个字咬得极清,“他托张木匠整理的药谱,还有留给阿汐的医书,都在屋里。
财产?“他突然笑了一声,笑得眼眶发热,“我爹治病救人三十年,家里有半吊子闲钱?
后山上的药田,开春才种了半亩白术,刘婶要是眼馋,明儿我就带您去看——草比苗还高。“
刘婶的脸涨成猪肝色。
她身后的王铁匠把烟袋锅在鞋底磕了磕,火星子溅到她脚边,她慌忙跳开:“你...你这孩子怎么说话!“
“怎么说话?“沈昭往前一步,阴影罩住刘婶的脸,“我爹临终前攥着我的手,说'昭儿,护好阿汐'。“他的声音突然低下来,像被石头压着的溪水,“你们要分财产,先踩过我这具尸体。“
人群里传来抽气声。
林汐从他腿缝里探出脑袋,小手指揪住他的裤脚。
她的糖人在地上被踩出个兔子形状的糖印,黏着泥星子,像朵开败的花。
刘婶退后半步,晾衣杆“当啷“掉在地上。
她张了张嘴,又闭上,最后狠狠瞪了眼沈昭,转身就走:“走着瞧!“几个村民跟着她散了,王铁匠临走前冲沈昭拱了拱手,烟袋锅在腰间晃得叮当响。
门“砰“地关上时,沈昭才发现自己后背全湿了。
林汐蹲在地上捡糖人,沾了泥的糖渣粘在她指尖,她却像没察觉似的,举着糖人仰头:“哥哥,还能吃吗?“
“阿汐乖,哥哥给你煮糖水。“沈昭弯腰把她抱起来,小姑娘的发顶蹭着他下巴,带着股甜甜的糖味。
他把她放在炕沿,转身去灶房舀水,却在经过炕席时顿住——暗格里的信封还敞着口,父亲的字迹在暮色里泛着黄。
他重新坐回炕沿,展开信纸的手还在抖。
信末还有半页,墨迹比前面更淡,像是父亲最后攒着力气写的:“玉佩藏在药柜第三层,最里侧的茯苓罐下。
若阿汐红鲤显形...带她去金陵城寻'鲤跃阁'。“
沈昭的指尖抚过“茯苓罐“三个字。
那是父亲常用的罐子,深褐色陶土烧的,罐身刻着缠枝莲纹。
他想起今早张木匠整理药柜时,那罐子明明还在原位,刘婶刚才却盯着药柜看了好一会儿。
“哥哥?“林汐的小脚丫在炕沿晃呀晃,“刘婶为什么要抢咱们的糖人?“
“不是糖人,是...是别的东西。“沈昭把信重新折好,塞进暗格最深处。
他摸到母亲藏银钱时垫的蓝布,布角还留着母亲缝补的针脚。
窗外的暮色越来越浓,他听见院外传来零星的议论声——“那小子护得紧“、“莫不是藏着什么宝贝“。
林汐打了个哈欠,糖渣沾在她的腮帮子上。
沈昭替她擦脸时,指腹碰到她左腹的红鲤印。
隔着一层薄布,那印记竟有些发烫,像块被捂热的玉。
他突然想起父亲信里的“红鲤显形“,又想起门外那两个穿玄色锦袍的人——他们腰间的玉佩,似乎也雕着鲤鱼。
院外的议论声渐远,却像种子落进了湿土。
沈昭吹灭油灯时,听见隔壁王婶家的窗户“吱呀“一响,接着是压低的嘀咕:“明儿个我去张木匠家问问...那药谱能值几个钱?“
黑暗里,林汐翻了个身,小胳膊搭在他腰上。
沈昭望着屋顶的房梁,听着远处传来的马蹄声渐去渐远,突然觉得这夜色比洪水来袭那晚还要重——洪水冲得走房屋,冲不走人心的猜忌;而那些藏在信里的秘密,那些玄色锦袍的人,那些渐渐冒头的流言,正像潮水般,漫过他还没准备好的堤坝。
日头爬上屋檐时,林汐蹲在院角给南瓜苗浇水。
竹瓢里的水洒在干硬的土块上,很快就洇成浅黄的湿痕。
她听见隔壁刘婶的大嗓门穿透篱笆:“那沈昭年纪轻轻,守着间破药铺能有什么出息?
我昨儿瞅见他往炕席底下塞东西,保不齐是老林头攒下的银钱!“
竹瓢“当啷“掉在地上。
林汐弯腰去捡,额头的碎发被汗黏成小绺。
她想起昨夜哥哥吹灭油灯前,暗格里那封泛着黄的信,还有父亲写的“玉佩藏在茯苓罐下“。
小手指无意识地抠着南瓜藤上的毛刺,突然有个扎人的东西戳进指腹——像极了刘婶看他们时的眼神。
“阿汐!“沈昭的声音从堂屋传来,带着点急促。
林汐抬头,正撞见他倚在门框上,手里攥着半块冷馍。
少年的眉峰拧成小疙瘩,晨光里能看见他眼下淡淡的青影——昨夜他又没睡踏实。
“哥哥,刘婶说...“
“先吃饭。“沈昭打断她,把冷馍掰成两半,自己留硬的那截。
馍渣掉在他洗得发白的青布衫上,他却似没察觉,目光落在院门外——那里站着个穿灰布短打、戴瓜皮帽的男人,正踮脚往院里张望。
“小昭啊。“男人搓着掌心的汗,笑得满脸褶子堆成花,“我是你表舅,你爹的远房堂兄家的表弟,前年还托人捎过两斤红枣呢!“
沈昭的筷子“啪“地搁在碗沿。
他记得父亲临终前拉着他的手,把村里能托付的人一一数过:张木匠、王屠户、药铺对门的李阿婆,唯独没提过什么表舅。“表舅?“他站起身,个子比男人高出半头,“我爹病了三年,您怎么一次都没来过?“
男人的笑容僵在脸上。
他扯了扯瓜皮帽,露出后颈晒得黝黑的皮肤:“这不...这不前些日子在外地帮工嘛!
昨儿回村才听说老林头没了,想着怎么也得帮衬你们兄妹俩...“他的目光扫过堂屋的药柜,落在那排深褐色的茯苓罐上,“再说了,这祖产...怎么也得有我一份不是?“
林汐的小胳膊突然环住沈昭的腰。
她能感觉到哥哥的脊背绷得像张弓,手心里全是汗。“哥哥,“她仰起脸,声音软得像棉花糖,“表舅要吃馍吗?“
沈昭低头,正撞进林汐乌溜溜的眼睛里。
那双眼尾微微上挑,左眼角有颗淡褐色的小痣——和母亲的画像里一模一样。
他突然想起父亲信末的字:“若阿汐红鲤显形...带她去金陵城寻'鲤跃阁'。“喉结动了动,他弯腰摸了摸林汐的发顶,转向男人时声音冷了几分:“您说您是亲戚,可有凭证?“
“凭证?“男人的脖子涨得通红,“亲戚走动还要什么凭证?
老林头当年盖房,我还帮着搬过砖呢!“
“那我去请张木匠来。“沈昭转身要走,却被林汐扯住衣角。
小姑娘的指甲掐进他手腕,轻声道:“哥哥,我害怕。“
“不怕。“他蹲下来,替她擦掉嘴角的馍渣,“张伯伯最公道,他知道爹有没有提过表舅。“
张木匠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时,林汐正躲在门后。
她听见表舅的声音突然拔高:“你个做木匠的懂什么?
这是人家林家的事!“张木匠的烟杆敲在门槛上,“老林头活着时,每月初一都请我喝半斤烧刀子。
他要是有这么个亲戚,能不跟我提?“
“你!你这是仗着和老林头交好,想私吞财产?“
“我张铁牛要是图那点破药谱,十年前就把药柜拆了当柴烧!“张木匠的嗓门震得门框直晃,“小昭,你爹临终前把药铺托付给我,说你年纪小,让我多照拂。
要真有亲戚,他能不写在遗书上?“
遗...遗书?
林汐的手指抠着门缝。
她想起昨夜哥哥藏在暗格里的信,父亲的字迹在暮色里泛着黄。
门那边突然安静下来,只有表舅粗重的喘息声。“算你们狠!“他甩袖的声音比打雷声还响,“等着吧,这村里没谁能护着你们一辈子!“
院门“咣当“撞上的瞬间,林汐听见沈昭低声说:“张伯伯,麻烦您了。“
“傻小子,“张木匠的手落在他肩上,分量沉得像座山,“那药柜第三层的茯苓罐,你收好了。
昨儿刘婶来问我药谱的事,眼神跟狼崽子似的。“
茯苓罐?
林汐的左腹突然发烫。
她下意识去摸,隔着粗布衫,红鲤印子像块被火烤过的玉。
门那边的声音突然低了,她踮起脚,只听见“红鲤“、“金陵“几个字,就被沈昭的咳嗽声截断。
“阿汐?“沈昭推开门时,正看见小姑娘蹲在门槛边,指尖还沾着刚才抠门缝的土。
她慌忙把左手背在身后,可耳尖的红却怎么也藏不住。
“怎么蹲这儿?“他弯腰抱她起来,却发现她的小拳头攥得死紧。
展开一看,是半片晒干的南瓜花,花瓣边缘被指甲掐出了细碎的褶子。
“哥哥,“林汐把脸埋在他颈窝里,轻声问,“表舅为什么要抢咱们的东西呀?“
沈昭望着院外摇晃的篱笆,那里还飘着刘婶的碎嘴:“瞧那小丫头,左腹的红印子多显眼...莫不是招灾的命?“他替林汐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头发,喉结动了动:“因为...因为咱们有最珍贵的东西。“
“什么呀?“
“是哥哥要护着阿汐的命。“他轻声说,把脸埋进她发顶。
小姑娘的发梢还沾着早晨的露水,带着股淡淡的南瓜花香气。
院外的蝉鸣突然拔高,惊飞了几只麻雀。
林汐歪头去看,正看见张木匠的背影消失在巷口。
她的小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左腹的红印,那里的温度比刚才更烫了些,像有团小火苗,正顺着血脉往心口钻。
“哥哥,“她突然说,“我听见你和张伯伯说...红鲤?“
沈昭的身子猛地一僵。
他望着林汐清澈的眼睛,突然想起父亲信里的话:“若阿汐红鲤显形...带她去金陵城寻'鲤跃阁'。“阳光透过窗纸,在他手背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极了洪水那晚,江面上跳跃的鳞光。
“阿汐,“他蹲下来与她平视,“等哥哥攒够了盘缠,咱们就去金陵城看大湖。
那里的鲤鱼会跳龙门,比咱们村的糖人还好看。“
林汐歪着脑袋笑了,小乳牙在阳光下闪着白:“那要带糖人去喂鲤鱼吗?“
沈昭也笑了,可眼底的阴云却散不开。
他望着院角那株南瓜苗,藤蔓正顺着竹架往上爬,嫩黄的花骨朵颤巍巍的,像随时会被风刮走。
而在看不见的地下,根须正往更深的土里扎——就像他和阿汐,必须在流言的泥沼里,把彼此的命紧紧缠在一起。
屋内的药柜在风里吱呀作响,第三层最里侧的茯苓罐下,一方羊脂玉佩泛着温润的光。
那上面雕着尾红鲤,鱼眼处嵌着粒血珠,在暗处泛着幽光,像双始终凝视着什么的眼睛。
林汐踮脚去够窗台上的葫芦瓢,却听见堂屋传来纸张翻动的声音。
她扒着门框望去,正看见哥哥背对着她,手里攥着父亲的遗书。
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像道挡在她和所有恶意之间的墙。
“哥哥?“
“没事。“沈昭迅速把信塞进暗格,转身时已换上温和的笑,“阿汐饿不饿?
哥哥给你煮糖水。“
林汐蹦跳着往灶房跑,却在经过药柜时顿住。
她听见茯苓罐里发出极轻的“咔嗒“声,像是什么东西在罐底转动。
小手指刚要伸过去,沈昭的声音从身后传来:“阿汐,过来帮哥哥烧火。“
她回头,正撞进哥哥满是温柔的眼睛里。
那眼神像团火,把所有的不安都烧化在风里。
林汐笑着跑过去,却没注意到,自己左腹的红鲤印子,正随着心跳,在粗布衫下若隐若现,像尾即将跃出水面的鱼。
林汐的小脚丫刚要跨出药柜后的阴影,就听见堂屋木门“吱呀“一声。
她慌忙缩回去,后脑勺重重磕在冷硬的砖墙上。
疼意还没窜上来,沈昭带着低哑的嗓音就裹着药香飘了过来:“张伯伯,您说这红鲤血脉...当真能护阿汐周全?“
张木匠的旱烟杆在案几上敲了两下,火星子溅在遗书上,惊得林汐攥紧了裙角。“老林头走前拉着我手,说那玉佩是他在江边救阿汐时,女婴襁褓里裹着的。
鱼眼嵌的血珠,我用银签子刮过,是活的——“烟杆顿了顿,“像极了三十年前,金陵城鲤跃阁那尾渡劫的红鲤。“
林汐的左腹突然灼痛,她下意识按住那里。
红鲤印子隔着粗布衫烫得惊人,仿佛要挣破皮肤游出来。
堂屋里的对话还在继续,沈昭的声音轻得像叹息:“可阿汐才十岁...若真如遗书上说的,她是红鲤转世,这血脉到底是福是祸?“
“福祸相依。“张木匠吐了口烟,烟雾里混着松脂味,“老林头说,等阿汐十二岁生辰,红鲤印子若能凝成鳞片,就得送她去鲤跃阁。
可眼下这村子...“他的声音突然低下去,“刘婶那泼妇昨儿去镇上报了官,说你们兄妹私藏前朝遗物。“
林汐的指甲掐进掌心。
她想起今早刘婶站在井台边,手指戳着她的脊梁骨喊“灾星“,现在才明白那些唾沫星子底下藏着什么——原来他们不是在骂她,是在窥觊她肚子上那团红。
“我明白。“沈昭的椅子发出刺耳的摩擦声,“等我把药铺盘出去,凑够去金陵的盘缠,就带阿汐走。
只是...“他的尾音发颤,“我怕路上出岔子。“
“盘药铺?“张木匠的烟杆“当啷“掉在地上,“你爹用了二十年才攒下这名声,多少乡邻看病抓药指望着你...再说,那茯苓罐下的玉佩,你真要带着走?“
“必须带。“沈昭的语气突然冷硬,像换了个人,“那是阿汐的命。“
林汐的呼吸一滞。
她想起昨夜哥哥蹲在暗格前,月光漏进窗棂,把他的影子投在遗书上,那些墨迹在光影里忽明忽暗。
原来父亲的遗书里,藏着比药铺、比银钱更贵重的东西——是她的身世,是那条会发烫的红鲤。
“真正的血脉,永远无法被掩盖......“
沈昭的声音突然清晰起来,像一把刀划开了混沌。
林汐的心跳漏了一拍——这是哥哥在念遗书!
她踮起脚,透过门缝看见他垂着的手,指节因为用力泛着青白,遗书的边角被揉出了皱痕。
“阿昭?“张木匠的声音带着担忧,“你别太压着自己,这事儿急不得。“
“不急不行。“沈昭把遗书重新塞进暗格,铜锁扣上的声音像声闷雷,“刘婶那状子,衙门最快三日后到。
我得在这之前......“
后面的话被风声卷走了。
林汐后退一步,脚后跟绊到药碾子,“哐当“一声。
堂屋里的动静戛然而止,她僵在原地,听见自己的心跳声大得离谱,像有面鼓在耳朵里敲。
“阿汐?“沈昭推开门时,额角还沾着遗书的纸灰。
他的目光扫过她发红的耳尖,扫过她按在左腹的手,最后落在她脚边的药碾子上,“又偷跑过来玩?“
林汐慌忙摇头,发辫扫过发烫的脸颊:“我...我来找哥哥煮糖水。“
沈昭蹲下来,替她理了理被门框勾住的碎发。
他的掌心带着常年握药杵的薄茧,擦过她的耳垂时,林汐听见他轻声说:“以后别乱跑,药柜后面潮,该生病了。“
她望着哥哥眼底的青影,突然想起今早他掰冷馍时,指腹还留着被药刀划的血痕。
原来他不是没睡踏实,是在偷偷看遗书,是在算计着带她离开的日子。
傍晚的炊烟漫进院子时,林汐正蹲在灶前添柴。
沈昭把最后一捆艾草晾在廊下,转身就看见她盯着跳动的火苗发呆,睫毛在脸上投下颤动的阴影。
“阿汐?“他挨着她坐下,膝盖碰着她的小膝盖,“今天怎么不说话?“
林汐拨弄着火钳,火星子“噼啪“溅在她手背上,她却像没知觉似的:“哥哥,我左腹的红印子...是不是很难看?“
沈昭的手顿在半空。
他想起今早刘婶的尖嗓子,想起表舅盯着她肚子的眼神,喉结动了动:“怎么会?
那是阿汐最特别的地方。“
“特别?“林汐抬起头,眼睛里晃着灶火的光,“张伯伯说...那是红鲤血脉。“
沈昭的身子猛地一僵。
他望着她亮晶晶的眼睛,突然想起洪水那晚,他抱着昏迷的她在江水里漂了三天三夜,她的小身子烫得像团火,左腹的红印子在月光下泛着鳞光——和遗书上画的一模一样。
“阿汐,“他握住她的手,把她的掌心贴在自己心口,“有些事,等咱们到了金陵城,哥哥再慢慢告诉你,好不好?“
林汐望着他紧抿的嘴角,突然伸手抱住他的腰。
她能听见他的心跳声,一下一下,像在敲着“别怕,别怕“的鼓点。“好。“她把脸埋进他怀里,闷闷地说,“哥哥去哪儿,我就去哪儿。“
沈昭的手臂慢慢环住她。
窗外的暮色漫进来,把两人的影子融成一团。
他望着灶台上晾着的半块茯苓饼——那是阿汐今早非吵着要给他做的,饼边还沾着她的面粉指纹。
“阿汐,“他轻声说,“过两天哥哥要去镇里一趟。“
“做什么?“
“盘药铺。“他摸了摸她的发顶,“然后咱们就能买船票,顺江去金陵了。“
林汐的手指在他背上轻轻画圈。
她想起白天听到的“衙门三日后到“,想起哥哥藏在暗格里的遗书,突然觉得怀里的温度比灶火还暖。“哥哥,“她仰起脸,“我能帮你收拾行李吗?“
沈昭笑了,眼角的细纹里落着暮色:“好,阿汐帮哥哥挑两件干净衣裳,再把茯苓罐里的玉佩收进小木箱——要藏在你最爱的那本《草木经》底下。“
林汐的心跳漏了一拍。
她想起白天茯苓罐里那声“咔嗒“,想起玉佩上嵌着的血珠,突然觉得怀里的温度更烫了。
她重重地点头,发辫扫过他的下巴:“我一定藏好。“
晚风吹动窗纸时,沈昭站在药柜前,望着第三层最里侧的茯苓罐。
月光透过窗棂,在罐底投下一方阴影——那里躺着的羊脂玉佩,鱼眼处的血珠正泛着幽光,像在回应什么。
他伸手摸了摸罐身,指腹触到一道新刻的划痕——是阿汐刚才偷偷留下的记号。
“阿昭,“张木匠的声音从院外传来,“镇上来信了,刘婶的状子...衙门明日就到。“
沈昭的手指猛地收紧。
他望着灶房里晃动的两个影子——阿汐正踮脚够着窗台,把他的旧青布衫叠得整整齐齐。
月光漫过她左腹的位置,那里的红鲤印子若隐若现,像尾即将跃出水面的鱼。
他转身从暗格里取出遗书,在最后一页空白处添了行小字:“若走散,持玉佩去鲤跃阁,报'林'姓。“墨迹未干,他就听见阿汐喊他的声音:“哥哥,糖水要溢出来了!“
沈昭把遗书重新锁进暗格,转身时已换上温和的笑。
他望着灶房里蹦跳的小身影,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袖中硬硬的船票——那是今早趁阿汐浇南瓜苗时,他偷偷去镇里买的,船期定在明日寅时。
“来了。“他应了一声,往灶房走去。
风掀起门帘,带起一阵药香,混着阿汐的笑声,飘向院角那株正抽新藤的南瓜苗。
而在看不见的地下,根须正以更急切的姿态往深处扎——就像他和阿汐,必须赶在风雨来临前,把彼此的命缠得更紧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