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轨道炮

修械所的起死回生,陆扬居功至伟,没有太空杯,修械所就没工夫歇气。

没有明光铠,修械所也就没有底气。

现在崔常有的修械所不仅歇了气,也有了底气,趁着陆扬这位能人还在,老崔就想多占点便宜。

“有是有,但就是怕你做不出来,还有就是你老崔多少沾点只吃不拉,二十只羊就给我打发了?”

看着收羊的时候笑嘻嘻,现在却来找后账的陆扬,崔常有只是给了他一个憨厚的微笑。

“崔厂长,咱们剧组拍的片子叫少林寺,将来指定要大火,你那太空杯上印上少林寺仨字,不说能在国内大卖,但去岛上指定能红火一波。”

崔常有不说话,陆扬就接着说,说话的同时,他也在纸上画了三种设备的草图。

“陆指导,这是啥?”

“摄影器材,这是导轨车,这是空中滑轨,这个跟炮似的杠杆,我还没想好名字,我在港城的拍摄场地见过,但没怎么用过,想让你设计一套,送给剧组。”

陆扬铺垫了这么久,才拿出图纸上的三样东西,也不是没原因的,只因第二种空中滑轨,弄不好花费很大。

到了陆扬差点成为武指的那时候,摄影师也成了一个苦逼行业,许多摄影技巧,都被设备所取代。

摄影师这名号喊出来,许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照相的,也是摄影行业的一种悲哀。

现在的摄影师,可跟以后的苦逼们不同,在剧组那是相当有牌面的位置之一。

摄影轨道车、伸缩摇臂、空中滑轨这三样,现在也不是没有,只是正处于萌芽阶段,技术不算是成熟。

摄影轨道车跟伸缩摇臂炮,制作出来即便有费用,单个的物品,再高也不会太高,陆扬也不信崔常有的修械所能弄出电子液压设备。

但空中滑轨不同,这既是太极张三丰中吊威亚的滑轨,也是替代航拍的一种手段。

这就不是单一的设备,弄不好就是一系列的工程。

现在的少林寺剧组虽说有了一千万港币的拍摄资金,但这一千万港币也是两部电影的拍摄资金,尽着陆扬的想法来,拍一部都未必够用。

陆扬现阶段唯一的想法就是搏名,因此只能压榨老崔了。

“陆指导,这个空中滑轨,是不是跟缆车似的?”

“这玩意儿……修械所出人工还成,钢缆、钢制构建,部队不是没有,但那些东西可不是库存,更不会随意报废!”

陆扬一说名字,崔常有大概看了下图纸,立马就看出了空中滑轨的问题所在。

钢结构塔架现在也不是没有,但大多都是雷达配件,不提钢铁的稀缺,钢架也是个新东西,修械所没库存,报废自然也不可能报废。

还有就是钢缆,部队也不是没有,但报废之后还能当做牵引绳来用,储备库中不是没有,但一是数量不多,二是放的时间久了,能不能用还得两说。

“崔厂长,难也就难在了资金投入上,空中滑轨先放一放,导轨车跟能伸能缩的摇臂炮,你能不能弄的精准、缓慢一些?”

炮跟导轨,涉及的都是运镜,这玩意儿想出来不难,难的是精度。

“嗐!陆指导,你忘了咱是干啥的了?”

“这导轨车不跟坦克炮塔转向的道理一样吗?”

“这个炮跟坦克炮管的升降也差不多,直轨要现做,这个炮我能给你弄个电子液压的出来,只是重量估计小不了……”

崔常有把陆扬的预期大致说了出来,看来还是小看了他的理解力与执行力。

“就是你说的这样,有难度吗?”

“陆指导,技术工艺有了,难就难在钱上,既然是剧组需要,你给港办去个电话,港办再回一个,这事儿就妥了……”

陆扬先前利用港办坑了老崔,这货学艺也快,反过来就偷师。

“崔厂长不实在呀!”

“走吧,咱去见见剧组的两位导演,东西的样子是咱俩闲聊的时候我提出来的,技术工艺是崔厂长提出来的,这点在两位导演那一定要明确!”

去找张施两位导演之前,陆扬也给了崔常有提醒。

接下来的空中滑轨,弄不好就得花大价钱,搞的剧组再次捉襟见肘。

所以这事儿只能是闲谈中偶然所得,不然,以后那两位导演可就不好忽悠了。

“陆指导的意思是让我捎带着说说空中滑轨,这就是我老崔的想法呗?”

崔常有理解能力到位,陆扬点了点头,就带着他进了烟气缭绕的会议室。

会议室里,张施两人刚刚争论了一场,正在各自抽烟对峙。

陆扬把老崔重新介绍给张施两位导演,并说了在港城的所见所闻,引出摄影轨道车跟伸缩摇臂炮,接下来就是崔常有的主场。

两位导演问及摄影轨道车的精度,崔常有一顿专业术语,直接就给张施两人侃懵了。

看着肃立一旁的陆扬,张鑫焱导演问道:

“陆指导,资金上有难度?现在剧组的资金充裕了,完全可以试一下的。”

张鑫焱导演入彀,陆扬清了清嗓,才沉声说道:

“张导,涉及一些军用部件,可能需要俞先生请港办协调一下。”

“这没什么问题,我们明天给俞先生发电报。”

见张导点了头,陆扬这才给了老崔一个眼神儿,示意他可以接着往下说了。

“张导、施导,陆指导说的这两个器材之外,我还有个想法。”

“你们看,两点之间设个钢缆,做个缆车放上摄影机,两点之间再装上匀速装置,是不是跟在飞机上拍一个样?”

陆扬示意后,崔常有边说边拿起桌上的茶杯,做了演示。

这样的法子,在港城叫做吊钢丝。

吊人,张施两位听过、见过、也用过,吊摄像机还是头一次听说。

“张导,我觉着影片开始的黄河渡口一幕,可以用这种拍摄手段;施导,太极张三丰一剧,君宝投军,是不是也可以用这种高空拍摄的手段,显示军威?”

陆扬适时开口,就让张施两位导演,进入了高空拍摄视角。

这时候什么人心,什么算计,对两位导演来说,都不如成像角度,以及荧幕观感来的重要。

“崔厂长,这种缆车、匀速装置的费用很高吗?”

大致想过成像效果之后,张鑫焱导演按捺住心中的兴奋,小心翼翼的问道。

“高未必有多高,就看架设多少点位,关键是材料不好弄,从钢缆到钢构点位的材料,我们厂没有,如果港办能协调好部队,花费未必会很多。”

陆扬、崔常有两人一起给张施两位导演拽到了井里,就回了宿舍。

坐下后的崔常有,这才问及刚刚三种设备的市场。

“陆指导,这仨器材,不是也能卖一百万港币吧?”

在港办那当了一次土老帽,崔常有也长了经验,开口就问器材能卖多少钱。

“卖是肯定能卖上,但你卖出去一台,技术人家一看就会,谁还会再买?设置技术障碍,咱未必有那水平。”

说到技术,陆扬一顿,就拉了另一位大佬下水。

“这玩意儿在国内,你卖不出大价钱,出国卖,首先就得申请技术保护,崔厂长,知道接下来该找谁了吧?”

北方公司,可是涉外的正经大佬,人卖的是枪炮武器,这一行跟武行差不多,规矩之外另有江湖。

北方公司的江湖跟武行江湖基本累似,但却更加血腥残酷。

给崔常有这个建议,陆扬也是在为接下来可能要进行的传武东渡做准备。

踢馆、踹山门、甚至于擂台之上分生死,在文明时代虽说是热闹,但结果也未必会被现行规则所认可。

作为官方组织的传武东渡,总不能让将来的所谓真传,踢馆伤人之后吃官司、蹲大牢吧?

因此,传武东渡之前,不仅要有法务方面的提前准备,潜势力这块也是一样。

而主营武器外贸的北方公司,无疑就是传武东渡可以引为倚仗的国际潜势力。

“北方公司呗!这事儿要是能成,咱厂里怎么也得给剧组架起那个劳什子空中滑轨,陆指导,去厂里指导一下技术呗?”

陆扬的提示清晰,崔常有这边自然给了他想要的答复。

但崔常有请他去修械所的邀请,陆扬却挥手拒绝了。

“崔厂长,有些事儿吧?上边还没动,咱们自己就动了,说好听点是主动,说的难听点是不是有点自作多情?如果上边来人,明光铠的尾巴你收好了?”

经马显达提醒,陆扬琢磨,先期少林寺剧组赴港的许多事儿,都要有个首尾齐全的结果。

马显达进京汇报叙职就是后续。

崔常有的修械所,同样也得赶紧将积压的甲片、滞销的冷兵器,送到二七车厂的火车库。

这一来涉及到陆扬自身利益的落袋为安,二来涉及下一波利益的组织发放,或者说是谋算。

“陆指导提醒的对,那我这就回去联系铁路的张培勇,马上组织发货,也正好筹措一下轨道车跟伸缩摇臂的原材料。”

陆扬提及修械所储备库中的原材料,崔常有也拍了大腿。

现在的许多事儿就是这样,‘自谋生路’四个字一说,搞导弹的要去搞风扇,离心机也得去甩奶油。

但影响到了地方经济,或是有人生了红眼病,问题还得落在自谋生路这四个字上。

来之前,虽说已经得到部队的首肯,但在甲片跟滞留冷兵器交付一事上,崔常有对陆扬还是有所保留。

老崔也在想,兴许港办再想个办法,修械所积压的小两百吨甲片,还能有再焕新生的机会。

但陆扬说及主动,说及自作多情,崔常有想到的却是自作孽不可活。

修械所来往账目,跟上报材料中所写,弹壳若干、弹壳一宗,记账、上报的时候可不分榴弹炮弹壳、高射炮弹壳、子弹壳。

虽说若干、一宗也有明确数字,但弹壳就是弹壳,不分子弹壳与炮弹壳,账目、报告之上只有‘弹壳’二字。

为了提高效率,为了尽可能多的赶上好行市,崔常有之前用的可都是储备库里质量、材质最好的榴弹炮弹壳。

这要是让部队知道了,同意与否是一回事儿,找不找他老崔的后账就是另一回事儿喽……

现在港办赚了大钱,部队得了实惠,不趁这个你好我好他也好、大家伙都好的机会,把之前的莽撞毁尸灭迹。

那现在剩下多少积压库存,就是将来的多少麻烦。

这跟做导弹的做风扇,离心机甩奶油的道理差不多。

那些军工大所、大厂,自谋生路的时候都得依靠原有的技术、设备,就遑论崔常有管着的一个师属修械所了。

吃老本、吃库存才是‘自谋生路’这四个字的常态。

吃也就吃了,再整一堆残羹冷炙、鸡零狗碎的东西放在那当证据,自己给自己上眼药,就是自寻死路。

没人追着,民不举官不究,收拾干净了首尾,大家伙都好。

自己不着调,非要留下一堆证据,崔常有也不难想象上级知道他用的是十几万枚榴弹炮弹壳之后的表情。

当夜,崔常有匆匆而走,走之前也给陆扬换了一辆半新不旧,但他老崔拍着胸脯保证绝对能开住的212吉普。

心中公私参半的人在忙着善后。

一样心中公私参半的张施两位导演,也放下嘴上的争执,重新开始了新的拍摄计划。

陆扬、崔常有提及的摄影轨道车、摇臂伸缩炮,在设备上虽说新颖,但技术并不是新的。

拍摄过程中的运镜,之前大多都是导演要求,摄影师推进。

像匀速运镜、上下运镜、俯瞰拍摄这类手法,没有专业的设备,也一样可以进行尝试。

但有了设备,有了提醒,有些场面该怎么安排运镜,两位导演心里,自然有完美的运镜轨迹。

运镜轨迹改变,之前的拍摄计划就又得推倒之后重新来过。

崔常有回到修械所,连夜装箱、打包。

张施两位导演,则是连夜修改拍摄计划。

陆扬则是在崔常有走后,自己擦了药酒按摩,睡前还小酌了一点药酒,酣睡一夜后,第二天一早接着练功,继续找他的外三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