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静心如水

今天,天气预报夲地有暴雨。夜里雨下得不大也不小,到了上午9时许雨停歇,天灰蒙。一连多天雨来雨去,呆在家中总觉得有些许压抑,于是,骑上赛车,带上雨具,来到公园湖畔。

刚停下车,就与老冯撞了个满怀。俩人简单打了声招呼,便各自朝着心思的地方走去。一句“你用手机拍照咋样?”的问话拉开了我俩一个多小时的现场跟随交流。

早些时候,我曾以《心境》为题,对这位受人尊敬的老冯有过只言片语的感概。那次,是我被动的新奇。今天,是他主动的拉近且一股脑儿的述说,并肩沿着百十米湖畔弯道的石板围栏,指指点点。

眼前呈现出的是《桃花源记》的颜体、《岳阳楼记》的欧体、岳飞《满江红》的隶书、王羲之《蘭亭集序》的行书以及沁园春.长沙的大篆,林林总总,不似书展胜似书展。视线中伴着水色波光浏览,他那独道的地书作品令人心旷神怡。

他的书写内容不光是名家名段,不时也会有感而发的抒情励志的语句。尤以妇女节、青年节、儿童节等重大纪念日为题的具多。自编自书展示的不仅是书法的气韵,从中不难窥得其心胸、文采,颇具特色,耐人寻味。

这么大篇幅的地书作品,是两个多月前以白广告色为墨毛笔书写所作,现在看起来尚可,但要手机拍摄将它留存下来,夲来就不专业的动机,效果自然好不到那去。我尝试着拍下几个片断,发到朋友圈欣赏、习字道还行。

在他与我的交谈中,透露出他人观后的建议,欲将一系列地书作品留存下来,通过精心制作上传网上,说不准会受到更多爱好者的青睐。此时的他不无遗憾的谈到书法条幅的积累,几大卷捆的作品,清理书房时散落在院外角落,不知何时被他人捡去,言下之意,着实可惜。

此时的我,顺势向他索字,他也干脆,一句“我不爱为谁写送。”的:!话语,打消了我蓄谋已久的想法。这又使我联想到之前他曾表白的,县书法协会聘任秘书长,县老年书协聘任主席等职,他一推了之。更有头面人物索字于他,都被婉言谢绝。

老冯真是老冯,自有主见。谦虚得又是这样的不可调和。我爱联想:此地地书创始人的他,开初地书是在大商场附近地砖上写,为的是治疗右手抖动的疾病,自制的长柄水笔笔杆上,下坠有重量适宜的铁环。久而久之,手抖现象了无踪影,便就一直坚持了下来。我在想,地书作品留不留下来,并非那么重要,至关要紧的是他此种地书的习惯

依旧。也许这正是他的歌,他的节奏和旋律。

透过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地书作品,写了干,干了写,大地能见证,爱好者心中有影像,一直在那,清晰浑厚,也许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是山高云淡的超然;是海阔天空的豁达;是漫步尘世的洒脱;是宠辱不惊的彻悟;是学海无涯的谦虚;是跌宕沉浮的隐忍;是物欲铅华的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