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逆境飞翔

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被废墟掩埋20多个小时后获救,当时只有3岁的郎铮,在担架上向解放军战士敬少先队队礼表示感谢,这一幕感动了无数人。15年后郎铮参加2023年高考,以637分的成绩名列SC省排名前30,再度成为新闻人物。

当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绵阳日报社的记者杨卫华深入灾区进行报道,是他第一个发现在废墟中哭泣的小郎铮,随后,杨卫华与八名解放军战士一起将小郎铮救出,并拍下了那张著名的“敬礼娃娃”照片。

小学时期,郎铮学习成绩优异,但在初中阶段学习数学方面遇到了困难,他甚至用黑暗来形容那段经历,“我感觉我在我们班算是个学渣吧。”这是2018年正在读初一的郎铮接受采访时吐露的心声。这句话让他当时的班主任赵静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赵静找到郎铮,鼓励他要强大自已的内心,脚踏实地的前行,“郎铮,我觉得你身上有一缕最漂亮的光,是勇敢。”

后来,郎铮取得了不错的中考成绩,但数学仍是他的短板。面对困难他没有弃,他选择继续攀爬数学这座大山。

高中时期,郎铮遇到了和他打球的数学老师,老师幽默的性格、契合的教学节奏,让郎铮觉得数学也不再那么难。郎铮的高中班主任刘昌志,也感知到了郎铮的变化。令刘老师印象深刻的是,高考前的那个寒假,其他学生都回家了,但郎铮仍坚持每天8点到学校上自习。“这个孩子一旦认定了目标,他的坚持和坚韧令人佩服。”

就在临近高考3个月的时候,郎铮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麻烦,他开始失眠了。“早的话凌晨一两点,晚的话三四点都睡不着,我们早上6点钟就要起床了。”失眠持续到了高考结束,这期间郎铮也曾感到焦虑,但他积极的寻找调整自己的方式,用打篮球和发呆,让身体得到放松,此外,郎铮也不断自我暗示,要相信自己。

6月23日,四川各地高考成绩公布,郎铮总分637分。在得知这个分数后,班主任刘昌志老师非常激动。

面对这样的高分,郎铮也有自己的感受。“这个分数,在大家看来就是成绩,但在我看来,我战胜了失眠,战胜了不自信。非常感谢那个时候的自己没有放弃,坚持下来。”

除了感谢自己,郎铮更想感谢的是帮助他,和他一起坚持的人。这些人中,绵阳日报社记者杨卫华令他终生不忘。在那之后的六年里,杨卫华给了郎铮很多陪伴。“他随时会来看我,也经常用他的镜头记录我震后的点点滴滴,我的成长经历。”杨卫华还跟郎铮聊天谈心,让郎铮对他有了更多家人的感觉。“他不是作为记者,而是作为亲人去关心我、照顾我,那个时候就觉得杨伯伯太好了。”

2 014年杨卫华因病离世。郎铮清晰地记得杨卫华跟他说的最后的话,“他让我长大后回报社会,让我不要担心他,还说过一段时间跟我再继续玩。”“他用他的魅力感染着我,让我积极向上,阳光。”

“15年前一场地震摧毁了我的家乡,解放军叔叔将我从废墟中救出,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今年我18岁,已经填报了北大国际关系学院。我见证了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也深刻体会到了人间大爱,我将始终心怀感恩,以优异成绩报效祖国和人民。我也希望网络世界如现实世界一样充满爱与温暖。”郎铮饱含深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