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云南籍寒门子弟“搬砖男孩”林万东以理科713分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时,引来无数人赞叹的目光,四年后,自强不息,学业有成且思想成熟的他,毅然决然地回到家乡,入职KM市东川区委办公室,从事基层公共服务工作,同样让人关注和期待。
林万东出生在云南宣威市阿都乡一个山村之中,这里是深度贫困地区。爷爷85岁,长年独自生活,爸爸的腰伤和脑梗让他失去重体力劳动的能力,家里的经济压力全压在了妈妈一个人身上。妈妈今年41岁,每天干着和男工一样的重体力活,仅仅四个月,已经瘦了30多斤。姐姐上大学,弟弟还在念高一。
林万东深知,高考不仅是他个人命运的转折点,或许也将成为这个家庭的新起点。他如愿以偿的拿到清华的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他意识到了为家庭带来了希望。
高考结束,林万东去了妈妈工作的工地帮忙,一天的工作下来,他的双手已经完全使不出力气,然而妈妈告诉他,这不过是妈妈的工作量的三分之一。妈妈看在眼里,疼在心中,不让孩子继续在工地工作。可林万东执意坚持了下来,并利用假期还给学弟学妹们补习功课,希望自己的高考经验对他们有所帮助。
进入大学后,清华大学给林万东免除了学费,并提供生活补助。林万东在学校一边读书,一边勤工俭学,帮助家庭减轻负担。
林万东在大学学习的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他发现身边的不少同学早已参加各种编程竞赛。而他高中时只是学过高考大纲上的内容,学习基础上的差异,林万东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追赶,日拱一辛,脚踏实地,不懈努力,学业成绩优异。
在学校里,林万东对给予自己各种帮助的老师和同学,铭记于心并用行动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积极参与到公益助学活动中。传递爱心是作为一个接受过别人爱心滋润的他,发自内心付诸行动,默默地要去做的事,愿化作一团小小的炭火无声燃烧,却可以传递温暖。
林万东进入大四便对毕业的去向作出选择,毕业论文主题,就是聚焦在自己的家乡东川区的可持续发展。之所以选择家乡的基层岗位,他一是想离母亲近些,二是想找自己的根。
“这些年家里经济条件有一些改善,但母亲总想为我们多攒些钱,我们多次劝他找份轻松的工作,但是劝不动。回到云南工作后,一定不让母亲再去工地干重活”。
学成归来,建设家乡,让东川富起来,美起来,为人民做些贡献是林万东的心愿,是新时期大学生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