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次神舟十六号飞行乘组当中,航天员桂海潮吸引了众人目光。专业、细致、自信的特质,向人们透露了他独特的身份。
“我在国外学习交流期间,2016年的时候恰好赶上国外有一批宇航员的招募,当时我听到了以后我就在想,要是我们国家也能把航天员的招聘面向社会的人员开放那该多好,没想一转眼,回来刚工作半年就收到这么一个消息,所以说报名的时候是想都没想,毫不犹豫就向我们学院的人事老师报名了。”
“我们载荷专家选拔的时候通过的测试是6个G的超重,但是最终的训练目标是要达到8个G,刚入队的测评当中,呼吸对抗的动作也不是很在节奏。另外一个项目是转椅,每一次在做完转椅科目以后,走路都感觉到天旋地转的。通过请教教员,找经验,在每一次体训课之后都安排了一些自己的加练,学习飞行员他们训练的一些方式,增加自己前庭的耐受性,增加它的刺激,那到今年测试的时候,也是达到了一级的水平。”
“沙漠野外生存训练,你需要独立地生存两天,而且完成规定的任务。再有是这个狭小密闭环境当中进行了72小时的睡眠剥夺实验,你要保证自己不要睡着,同时心理和情绪状态要稳定。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行,但是真正做下来以后你会发现,自己身上原来具备这样的潜能,也同样的是这样的这个科目,让我们对于未来长期的太空生活和工作有了心理上、信心上的一个建设。”
“从最早的潜水训练到基本的通用的作业能力训练,再到面向具体的作业任务的专项的一个出舱程序训练,包括水下部分,水下主要是作业技能、操作技能,再有就是出舱程序,再有就是虚拟现实,多种手段,多种训练方式的结合,让我们快速掌握了这样的一个技能。”
“到今天为止,我觉得从身体上、心理上、思想上我都准备好了,迎接这次任务的挑战,而且也非常期待,进入我们国家的空间站。太空这样一个独特、神秘的环境里面,我觉得我特别想把这一次的任务当成一个发现之旅,再有就是太空这么美丽的观景的平台,那么好的角度可以看一看我们地球,看看山川、看看海洋、看看星空。我也期待能够在这样壮美的环境当中放飞自已的思绪,畅想任何可以想象的东西。”
今年36岁的桂海潮是BJ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的研究。在北航任教以来,桂海潮共指导了10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其中3名已经顺利毕业。
载荷专家桂海潮佩戴着眼镜,这也是我国首位戴眼镜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
作为我国首位进入太空的载荷专家,桂海潮有着丰富的实验室经验,在航天动力学与控制领域成果丰硕,在scl发表二十多篇学术论文,这些学术研究也为神舟十六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