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荀令君
- 三国:世子之争,素来如此
- 弎什而立
- 2581字
- 2025-06-21 08:47:19
许都。
尚书台。
居中正位上,一名老帅哥正襟危坐,一丝不苟,认真看着面前公文。
正是大汉的尚书令,被尊称为荀令君的荀彧。
常林捧着两卷竹简,趋步来到近前。
“令君,这两道奏表,需要您尽快过目。”
荀彧手中毛笔一顿,而后继续书写,直到将面前的公文处理完,这才将毛笔搁下。
“邺城来书?”荀彧抬头问道。
“是。”常林将竹简放在面前,“一份是军谋祭酒陈琳所奏,一份是魏郡太守王脩所奏。”
荀彧先拿起陈琳的奏表,哪怕已经知道内容,但还是从头到尾一字不差看完。
“孔璋文采愈发精进。”荀彧称赞道:“令我为之沉醉。”
“令君。”常林忍不住道:“这已经是第五次了,要不您就答应吧,也不失为一段佳话啊。”
“伯槐。”荀彧严肃道:“我岂能与明公同列三公,休要陷我于不义之地。”
“唉~”常林叹息道:“令君何故揣着明白装糊涂?您不进位三公,司空还如何更进一步?”
“慎言。”荀彧训斥道:“伯槐作为尚书仆射,应当明白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司空已经位极人臣,如何更进一步?”荀彧继续道:“难道你想让明公学王莽吗?”
三公已经到头了...
要非说上边还有,那也只剩下大将军、大司马、太傅。
大将军曹操以前当过,大司马与大将军区别不大。
太傅加录尚书事,这便是当年王莽的第一步。
“那您也不能一直跟司空对着干啊。”常林苦劝道:“眼下已经是第五次,倘若还有第六次、第七次...”
“我便继续拒绝。”荀彧平静道:“直到明公不再上表。”
“退回去。”荀彧将陈琳的奏表卷起来,缓缓推向常林。
“...喏。”常林见荀彧没有丝毫动摇,只能答应下来。
眼下,整个尚书台因此事,全都心惊胆战,不知道曹操、荀彧二人要杠到什么程度...
“我这般固执,倒是挡了伯槐的前途。”荀彧歉意道:“否则,这个位置就能给你腾出来。”
“令君何出此言?”常林哭笑不得,“卑职没有这个意思,是真的担心...”
“我知道。”荀彧微笑道:“适才相戏耳。”
“这并不好笑...”
“日后若有机会,我会向明公举荐伯槐,把你调到邺城去。”荀彧继续道:“别跟我一直窝在许都。”
“令君还是看看另外一封表文吧。”常林岔开话题,“能与陈琳的奏表一起加急送来,想来也是一等一的大事,至少司空很重视。”
“嗯。”荀彧拆开竹简查看内容。
见常林投来探寻目光,荀彧解释道:“魏郡太守王脩,为曹冲公子举孝廉。”
“怪不得。”常林面露恍然之色,“司空向来最爱冲公子,自然肯定重视。”
“令君快批复吧。”常林拿起毛笔递给荀彧,“您虽然不是冲公子的举主,但批复此事也算一份人情。”
“借此机会,也能缓和一下您与司空的紧张关系。”
“照你说来,曹冲公子是因明公的荫萌,才得以举孝廉?”荀彧不满道:“我批复此事,乃是因曹冲公子的孝悌之行。”
“固辞不受两千石印绶,谏言转赠给去世多年的亡兄,值得为其举孝廉。”
“跟他是谁的公子,没有任何关系!”
“谨受教。”常林躬身一礼。
尽管共事多年,但每每这种时候,常林心中依旧会感慨。
一个人竟方正到这种程度,简直匪夷所思。
荀彧手持毛笔,在砚台中蘸上墨水,提笔就要批复。
“报!”
“启禀令君,衙门前来了一人,送上一份检举文书,说与孝廉之事有关。”
“拿来我看。”荀彧说着放下毛笔。
“可有留下姓名。”常林接过文书,并出言询问。
“并未,乃匿名检举。”
“退下吧。”常林挥手示意,又对荀彧道:“令君先批复吧,无名之辈的检举,多半是添乱的。”
举孝廉这种事情,经常会惹来眼红,匿名检举也算常见。
“先看看吧。”荀彧摇头道:“这个可以随时批复,万一检举之事有的放矢呢?或许是担心报复,或者是畏惧权势,这才匿名检举。”
常林犹豫一下,还是交到荀彧手中。
他并不知道内容,但曹冲的举荐状前脚到,匿名检举后脚到,很难不让人联想到一起...常林真不想节外生枝。
荀彧看完匿名检举后,半晌怔怔无言。
“令君?”
“你看看吧。”
常林接到手中粗略查看,整个人止不住颤抖起来。
“哪个混账来捣乱?!”常林气的一把摔出去,“留中!留中!”
留中的意思...就是当做没看见,直接把匿名检举压下来。
“伯槐。”荀彧深吸一口气,“将魏军太守的举荐状打回去...”
“不可啊!”常林急的跳脚,“令君千万别糊涂!”
“现在这个节骨眼上,您把曹冲公子的举荐状打回去,司空心里会怎么想?”
“我不知道明公怎么想,我只知道既然有人检举,咱们就应该依律行事。”荀彧坦荡道:“举荐状打回去,让郡中详查。”
“若确有其事,则曹冲公子不可举孝廉。”
“反之,若能证明曹冲公子清白,郡中再给尚书台发举荐状不迟。”
“举孝廉,为国取才,不可不察!”荀彧声音铿锵,毫无动摇。
“令君!”常林抓狂道:“现在是什么情况?您连续五次拒绝司空的表奏,您二人的关系如此紧张,连带着许都、邺城都跟着紧张起来。”
“您现在不但不接受表奏,甚至还把曹冲公子的举荐状打回去。”
“司空肯定会认为,您是故意跟他作对!故意跟他为难!”
常林的咆哮声几乎响彻整个尚书台,可见他急成什么样子。
“伯槐。”荀彧摇头道:“恕我不能答应。”
“何况我与明公相知相交十多年,他明白我的为人,会理解我的决定。”
“令君!”常林重重跪下,红着眼道:“今非昔比,这不是当年了!”
“您一直留在许都,司空则去往邺城,你们已经三年没见面了。”
“再好的感情,再亲的关系,随着时间、距离...是会变的!”常林苦口婆心道:“更何况...司空也是会变的!”
“我没变,明公就不会变。”
听着荀彧这般“可笑”的言论,常林绝望的闭上双眼,直挺挺的背脊缓缓弯下去...
“咚!”常林以头抢地,重重磕在地上。
“令君,算卑职求您了,把曹冲公子的举荐状批了吧。”
“莫说这份检举不知真假,就算...就算是真的,曹冲真有不廉的行径,您也要当做不知道,批复举荐状。”
“何况这份检举来的蹊跷,掐准了时机送来,或许就是为了破坏您与司空之间的情分,有着不可告人的图谋!”
“若是依律行事,无疑正中对方的算计!”
“切莫...”常林哽咽道:“锐于为国远虑,而不见身害!”
“请令君三思!”
“请令君三思!”
“请令君三思!”
不知何时,在常林身后已经跪着无数人。
尚书台的所有官员,全都闻讯赶来,纷纷下拜恳求荀彧。
荀彧缓缓拿起毛笔,笔尖隐隐有轻微颤抖,停在曹冲的举荐状上...
“啪!”
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下,在笔尖即将接触到竹简的瞬间,荀彧猛然将毛笔抛开。
霎时间,整个尚书台死一般的寂静...
随之,荀彧坚定开口,道:
“我相信明公!”
——————
荀彧字文若,颖川颖阴人也。
有仪容,礼仪周备,德行纯粹,非正道不用心。
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曰:“王佐才也。”
————《魏书·二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