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陈子厚的疑惑

刘铭带着他的一班离开后,贾春林和郑南生两人也去安排战士们休息同时做好后撤准备。

看着穿着军装的战士们的身影,陈子厚不由有些出神。

教导团的军服,确切说,颜色应该是灰蓝色,其实也就是黄埔军校的军装,而且这套军服最初就是专为黄埔军校教官和学员设计的。

这套军服,是由时任黄埔军校教授部主任王柏龄具体负责设计的。

按照端庄、便利、经济的原则,参照日本、法国、德国、苏联军服,最终设计出了一款即适合中国国情又似中山装的军服。

这套军服的主要特点是:一、翻领、领扣为挂钩,可起到保护喉管作用,既卫生且俯仰自由;

二、军衣有四个外袋,既可多装物件,又便利战场需要;

三、军衣有五个扣子,上衣四个口袋的口子两大两小;

四、军官束武装带,可挂指挥刀和手枪,学生为相对简陋一些的皮质腰带;

五、军官穿皮靴带马刺,学生穿草鞋、布袜,有绑腿,为了达到讲究军容仪表的的蒋校长的要求,学生每人配发皮鞋一双,用于外出,后期在军校经费好转后,又给学生配发了胶底布鞋;

六、军服颜色分两种,军官采用卡其色,学生为灰蓝色,另外以臂章代替竖式肩章,以别国内其它各军;

七、军帽为圆顶,帽瓦前高后低,帽墙正中缀圆形青天白日帽徽,配帽带,也就是百姓所说的大檐帽。

对于这个现任教导团二团团长的王柏龄,陈子厚颇有些不屑。

陈子厚一向认为,王柏龄虽然和蒋校长是同学,是保定军官速成军校和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资历很老,可就是一个贪功怕死的庸才。

王柏龄屡屡贻误战机不说,还贪功冒进,甚至丢下部队逃走,让校军和由校军扩编后的第一军多次陷于几位被动局面,如果不是和蒋校长有同学关系,早就该被军法从事了。

在陈子厚看来,王柏龄唯有一件事做的还算不错,那就是这套军服了,日后它甚至也是北伐军的军装。

至于校军的武器装备,让陈子厚稍稍有些疑惑。

按理说,广州国民政府接受了苏俄的一些援助,这让饱受广东那些表面拥护革命却把持各地财政的军阀之苦的广州国民政府,稍微有了一些不受这些军阀掣肘的自由度和威慑他们的力量。

比如,一向军费拮据的黄埔军校,就大受其益。

一期学生入校时,不仅仅只有三十支步枪用于训练,伙食也很差,每餐都是只有米饭和咸菜,这种局面直到军校收到苏俄先后送来的五万卢布和十万卢布两笔经费,以及八千多支步枪、轻重机枪后,才大为改观。

可让陈子厚感到不解的是,校军的武器装备里并没有俄制武器,比如莫辛纳甘步枪,而是多少有些杂乱,德国、捷克的都有,甚至还有日式武器。

这些武器,有的是苏俄援助的,有的是广州国民政府自己出面购买的。

现在,陈子厚的身上现在就背着一支带着皮套的暂新的毛瑟手枪,也就是驳壳枪,只是现在还只有单发没有连发的那种。

这种情况,只能有一种解释,那就是苏俄出于某种目的,不愿公然让俄制武器准备出现在校军中,以免授人以柄。

陈子厚看着自己脚上的马靴和刚刚从腰间挂着的皮质枪套里抽出来的毛瑟手枪,暗自出了一会神,可不知为何,陈子厚心中忽然又泛起一股酸楚。

因为,他突然想起了前世的父母,自己就这么莫名其妙地穿越到了民国,他们一定会非常伤心......

陈子厚努力控制住心中的酸楚痛苦,暗暗想到,既然来到了这个时代,那就为民族和这个国家尽可能多做一些事情吧。

想到这里,陈子厚将手中的驳壳枪重新插回枪套中,转身向身后的那道土丘上走去,这道山丘,也可以说是稍高一些的土坎,正好遮挡住他们。

此时陈子厚所在的位置,只是他们的攻击出发阵地,所以这里并没有设置完备的战壕和相应阵地,这道土丘也只有十来米高,只能勉强遮掩住后面集结的部队。

由于他们二连首先后撤,教导团的其它部队也只能撤回来,这引起了连锁反应,其它攻城各部也都不得已停止了攻城。

因此,此时战场上的枪炮声和喊杀声差不多已经完全停了下来,只有淡水城头上还会偶尔响起几声孤零零的枪声。

土丘上并没有树木,只生长着一些灌木和乱蓬蓬的枯草,由于城内敌军的迫击炮一直没有使用,刚刚的炮击也只是集中炮击城墙外的开阔地,因此土丘上的灌木和干枯的茅草都还完好地存在,并没有被炮弹引燃。

这里距离城墙只有七八百米的距离,陈子厚爬上土丘并没有敢直起身,而是蹲在几株灌木丛后面,仔细打量起淡水城的防御。

在距离城墙这么近的位置,步枪和机关枪都能打到这里,他可不想随随便便拿自己的生命来冒险,毕竟他不知道,如果他在这个世界阵亡后,他还能否再穿越一次而重生。

虽然没有望远镜,可在这个距离上,用肉眼也可以大致看清夕阳映照下的淡水城的情况。

淡水城只是一个小城,位于此时还是小渔村的深圳东北方。

淡水城虽小可却很坚固,城墙用石块砌成,按照陈子厚的记忆,据说厚有三尺,高达六米,上下两层设置的射击孔,可以形成立体射击火力网。

甚至为防御夜袭,城墙高处还装有探照灯,从陈子厚所在位置看过去,就能看到南城上有十几个木架子,虽然看不清木架子上放置了什么东西,可绝对不会是机枪阵地,应该就是探照灯。

城墙下是一道护城壕,宽度和深度陈子厚在远处是无法看清的,可据说又宽又深,只是应该是没有水。

城墙外则是300多米宽的一大片开阔地,从城头上俯瞰,城下开阔地上的情况一览无余。

陈子厚暗暗想着,在攻城方没有足够数量火炮情况下,这绝对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坚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