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国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虽然近年来结核病疫情呈逐年下降趋势,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人群感染率高,每年新发的结核病患者数量仍较多。由于学业负担重、免疫系统仍在发育、卡介苗的保护效力有限等因素,学生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容易发生结核病。学校是学生高度集中的场所,校园内人群密集,一旦有人发生结核病,很容易造成校园内的传播流行。

学校结核病防控一直是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我国在学校结核病防控方面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制定和印发规范和指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联合教育部分别于2017年和2020年下发《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2017版)》和《中国学校结核病防控指南(2020年版)》,强化各部门职责,进一步规范和细化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的流程和技术环节。二是完善监测和预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中国疾控中心”)于2018年在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中增加了学校肺结核单病例预警,于2021年在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增加了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报告,定期监测和分析学校肺结核病疫情,及时核实、追踪和指导聚集性疫情处置,提高了患者发现的敏感性和疫情处置的及时性。三是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国家和省级层面多次组织专家赴疫情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国家和各地每年举办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培训或研讨会,提高各级工作人员疫情处置能力。四是开展督导和调研。积极组织开展对各级、各机构的督导和调研,了解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进展情况,促进重点措施的落实。

为更好地指导各地开展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中国防痨协会结核病控制专业分会和学校与儿童结核病防治专业分会联合在全国广泛征集学校结核病防控案例,通过多轮评选,最终选择了学校结核病常态化防控和聚集性疫情处置的20个案例进行详细解析,在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基础上,挖掘每个案例的亮点、不足之处和启示。本书对我国各级从事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的卫生健康和教育部门的领导及工作人员具有参考价值,对不同领域的读者也大有裨益。

编者

202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