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彻查

在毛一鹭身死后,应天巡抚由吏部文选司郎中李待问接任。

他就任应天巡抚以来,见魏忠贤生祠而不拜,叫停正在修建的生祠。

虽不属于东林派系,但也是务实之臣。

董家二公子董祖常之死和董家被抄引发了江南官场的大地震。

古稀之年的董其昌白发人送黑发人,涕泪横流地放出狠话必要严惩凶手。

一个撕破脸皮的南京礼部尚书,没有人可以忽视他的影响。

在接到松江知府的汇报后,李待问立刻着手准备。

为彻查案情,李待问带上了理刑官,标营参将等一众人马,浩浩荡荡的开往松江。

金山卫的一千兵马被控制起来,就连锦衣卫指挥崔应元近期也无法随意出入。

李待问是实干家,一到松江就开始走访取证审问。

其实只要稍稍调查,就能发现此案案情并不复杂。

董家在松江势力庞大,少说也有几十个家丁护院。

能在短时间内突破重重屏障杀死董祖常的,其背后必然有杀招。

已经具备这个条件的是崔应元。

可能具备这个条件且与董祖常有仇的人是陈子龙。

正当调查如火如荼之时,一封诏书突然下到江南。

着令此案由刑部侍郎徐大化为钦差前往江南主办,应天巡抚李待问协办。

此诏一出,四方哗然。

李待问虽然不喜魏忠贤,但好歹还算中立。

“徐大化是什么人?靠着胡乱攀咬,诬陷忠良上去的侍郎,充其量不过是魏阉的一条狗!”

“害了前后六君子,现在还要去江南害懋中!”

周顺昌和在京的东林党人破口大骂,“我要上书陛下,直言阉党之祸,罢免徐大化。”

“魏阉在朝堂的势力不小啊,这个侍郎分明是来江南拉偏架的。”

几位同情陈子龙的松江官员对这场会审普遍抱有悲观心理,不忍此青年才俊就此凋零。

徐大化在六月十日赶到了松江,与崔应元见面后了解了底细,六月十一日马不停蹄地立刻开审。

要知道,徐大化前脚刚刚离京,后脚孙承宗就进宫面圣。

九千岁请到的这封诏书随时有可能变卦。

对于阉党而言,这是争分夺秒的时刻。

陈子龙这次没有在背后大兴舆论,也没有逃脱传唤,而是自觉地走进了府衙接受审问。

此案上到京城,下至江南万众瞩目,小动作没有意义。

松江知府衙门里,刑部侍郎徐大化,应天巡抚李待问端坐于堂前。

堂下是陈子龙,崔应元,赵璋德一干人等。

厅堂四周几乎聚集了江南有头有脸的大人物。

没有人注意到的是,六月份的天气,陈子龙今天穿的衣服格外厚实。

徐大化率先开口质问道。

“陈子龙,你教唆营田所之人打伤董二公子,继而被关入监狱,因此对其怀恨在心。六月二日趁子夜之时,带家仆农役潜入董府大开杀戒,可有此事?”

“我虽无官身,却也由不得大人随意污蔑。”

陈子龙沉声回答到,“大人如此危言耸听,还望拿出切实证据,否则不要说我,天下人心亦难以信服。”

“抬上来。”

几件麻布衣物,带血的锄头等被依次展示。

“你曾经担任过营田督办一职,与营田所农夫交往甚密,如此证据,你还有什么要狡辩的?!”

“徐大人,且慢。”

李待问拍了拍手,几个差役将腰牌,卫旗等端上堂前展示。

“崔应元,董家等处均发现你金山卫,锦衣卫物证,你作何解释啊?”

“回两位大人的话,此乃陈子龙行恶之后,刻意栽赃陷害而为之。”

“回两位大人的话,此乃崔应元行恶之后,刻意栽赃陷害而为之。”

“大胆陈子龙!众所周知你与董祖常早有私怨,以为和崔指挥一样回答就可以脱罪吗?”

“徐大人,我看此事必有营田所之同谋,不如将营田所的几个头头都抓来严加拷问。”

松江府同知使齐韦出言道。

“好,你立刻去办。”

不管营田所之人招不招,捏造口供先斩后奏一直都是阉党的拿手好戏。

东林文胆?天王老子今天也救不了你。

“不必这么麻烦,我确实在六月二日到过董府。”

徐大化的眼里闪过一丝精光,他仿佛看到了天大的功劳在向他走来,当即就要命令差役拿下陈子龙。

“不过乃是见义勇为,阻止崔应元屠杀董家子弟。”

李待问的眉毛紧皱,“据实说来,不可满嘴胡言,信口开河。”

如果可以,他还是想保住这才俊,所以才第一时间说陈子龙是胡说。

陈子龙也不看徐大化和李待问,反而突然转身看向崔应元。

“崔大人,耳朵怎么了?”

“你已是将死之人,东拉西扯没有用。”

眼看已经掌握了局面,崔应元自得起来。

“可要小心啊,不会是被流弹打伤了吧?”

等等!

耳朵?

那天晚上是他?

崔应元得意的眼神凝固了,心神慌乱。

是时候了!

陈子龙不经意间袖口一抖,露出问心镜的一面小角。

“崔应元,我代天问话,代苍生问话,你一字一句务必如实回答!”

陈子龙吼的很大声,引得所有人的目光集中过来,连快要走出衙署的齐韦都停下了脚步。

“六月二日子夜,你可有率锦衣卫百余人杀进董府?大声回答我!”

“一介狂生咆哮公堂,本官审还是你审?!”

徐大化以为陈子龙已经黔驴技穷,大手一挥就要让差役上前。

“给本官拿下他!”

崔应元的眼神突然变得呆滞,进而出现了痛苦的神情。

几息之后,崔应元巨大的声音响彻整个府衙。

“我在六月二日子夜,带着锦衣卫百余人杀进了董府!”

这惊天的反转使所有人都震惊了。

“崔指挥累了,今日就审到这里!”

徐大化感觉世界都要崩塌,他当然知道是崔应元干的,但这可是当着整个江南官场的面。

你就算是魏公的“五彪”之一。

可魏公是九千岁,不是万岁啊。

几个锦衣卫立刻冲上来,就要把崔应元带走。

李待问拍桌与徐大化对峙,巡抚府的几个标营士兵冲上堂前,将陈子龙和崔应元团团围住。

“本官奉旨查案,今日不彻查清楚,谁都别想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