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蜕变后的乡村振兴图景
如今的陈岙,不仅已经成为一个道路整洁、花木成荫、山清水秀的花园式村庄,实现了产业多样化、村容村貌全域景观化、基层治理社区化,而且已经初步实现了全体村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村集体经济从负债86万元到超1亿元,村民生活幸福而和谐,可谓真正过上了“生态优美、生活美好”的日子。
首先在村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方面,至2018年底,全村工业总产值3.69亿元,村集体固定收入达500多万元,农民人均收入高于全镇平均水平。陈岙的村貌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走进陈岙,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条宽敞的进村道路,还有碧水、蓝天、绿树、别墅与石桥,已经让人感觉不到自己身处农村,反而感觉像漫步在城市的高档住宅小区。但陈岙的确是个村,只是它的生产区域、生活区域、休闲区域泾渭分明且布局合理。村庄整体山环水抱、环境优美。休闲区有天然泳池、垂钓基地、水道漂流,还有配套的农家乐和特色民宿。古榕、市民广场和文化礼堂又将休闲区与生活区隔开,整体布局形成生产、生态、生活和谐共荣的全域景观区。去过陈岙的人都感慨地说,很难想象这是温州瑞安市一个位置较偏的村庄。
基础设施方面,就在村集体经济有了一定积累后,陈岙便把治理村庄环境、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公用设施摆上议事日程,加快了建设步伐。道路建设上,共建成8条7公里长的主要道路,硬化率达到100%。环境美化方面,全村安装了整齐美观的路灯,对村庄范围内的电线进行了地埋处理,人均绿地面积达37平方米。已建成封闭式公厕3座,沼气净化池、垃圾中转站各1处,实现了垃圾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村庄平安建设方面,共投入100多万元设置了2处治安警务室和1个流动人口管理站,安装全球眼监控器19只,社区实行封闭式管理,村民可以敞门而居而无失窃之忧;投入120万元对位于岙底溪的膝盖山地质灾害点进行了治理和复绿,削坡处理了95万吨疏松石泥隐患。
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方面,陈岙先后共投入2000余万元,相继建造了怡心公园、生育文化公园和体育广场、村史陈列馆、多媒体活动室、村民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等,组建了陈岙村业余文艺队、太极拳剑表演队和木兰扇队等文体队伍。这些业余文艺队还编排了一些使用方言表达的爱国主义教育文艺节目,并不时地开展鼓词演唱、赛龙舟等传统文体活动,活跃了村庄文化氛围。同时,陈岙还编写了村歌《富在青山绿水间》,既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又提升了陈岙的文化品位。2008年,陈岙还率温州之先,成立了首个村级红十字会和村红十字爱心互助基金。
村民生活保障与福利方面,陈岙对年老的村民采用集中供养模式:集体出资建设老人公寓,老年人通过交纳押金就可入住。村里共建成了132套共计11000平方米的老人公寓,对年满60岁的本村老年人实行老人老有所居、所养、所乐。10幢农村集体出资建设的老人公寓,集中供养了该村200多名老年人。每套公寓约60平方米,带装修、家具以及基本的生活家用电器,社区还建有活动室并配置各种康乐设施。村里具备条件的老人只需交纳3万元押金,就可以免租入住。老人将来去世,村里会将押金退还给他们的家属,公寓则由村里收回,继续提供给其他老人。除了房子,村集体每年还分给入住的老人们每人2000多元的福利费。除了老人公寓,陈岙村民的福利还有很多,例如,村里购置专车,接送孩子们上下学;村民的农村合作医疗费、外来务工人员的职业技术培训费等,都记在村集体账上;村集体每年投入50万元,为村里适龄儿童九年制义务教育费“埋单”;每年投入35万元用于村里老人们的生活补助;村民们的生活用水完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