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曹丞相的千古名言

高若芷忽闪着美丽的大眼睛,将信将疑地问:“既然人眼看不见这些微小的虫子,赵百户又何以知道呢?”

这可把赵羽飞问倒了,总不能说,将来会有个东西叫显微镜,你凑上去就能亲眼看到了。

一旁的仇南晶对赵羽飞佩服得五体投地,无比崇拜地道:“恩公说的一定是真的。我听佛经里也有类似的说法,说是佛观一碗水,八万四千虫,人眼是看不见这八万四千小虫子的。所以那些和尚们喝水之前都要念净水咒。”

高若芷好奇地问:“为什么要念净水咒?”

仇南晶解释道:“据说念了净水咒之后,这一碗水中八万四千小虫就算喝下肚死了,也已经先被超度了,所以不损功德。”

赵羽飞打了个哈哈,指着蒸笼道:“那我今天这功德可损的太多了,蒸死了何止一万个八万四千虫啊。”

仇南晶着急地道:“恩公是为了救人性命,才蒸死这些小虫子。并没有罪过。”

她一脸认真的样子,十分可爱,赵羽飞不禁莞尔。

离开这间工坊,赵羽飞又去了制作玻璃器皿的房子。

当然现在玻璃还叫琉璃,或者药玉,不过赵羽飞坚持就叫玻璃,也没哪个工匠跟他分辨。

之前赵羽飞用炭笔,在白纸上连笔划带画的,终于让这几个老匠人明白了他要的是什么,烧杯,曲颈瓶,蒸发皿……

当然跟工匠也没用这些名词,只说是装水的、烧水的就可以。

这些工匠也都是宫里将作监,专门烧制玻璃的,手艺没的说,只不过赵羽飞专门叮嘱,烧制的时候不要加入任何矿石颜料,越是透明越好。

他要做的是成套简陋,但够用的玻璃仪器。

高若芷倒是玲珑心肝,一点即透,看着成型的玻璃器皿,加上又听赵羽飞介绍过微生物的基本常识,连蒙带猜,居然把各式仪器大致的用途,猜得七八不离十。

赵羽飞心想将来和建奴的血战是不可避免的。

虽然自己肯定会努力猥琐发育,尽量搞出些枪炮之类的新式武器来降维打击,但到时候必定也会有无数人受伤。

那么仿照后世军队,搞个军医的编制,阵地后方建立战地医院,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别的不说,一群青春靓丽的女护士,对伤兵士气,就是极大的提升。

到时候说不定这位高姑娘,能解决自己很多头疼的麻烦事……

~.~

接下来,还有一件难办的事情要解决。

就算已经制备出一千种的青霉菌株,光靠眼睛看可是看不出什么名堂的,长得都差不多,青了呼噜的。

得做实验才知道哪个杀菌力强。

日剧《仁医》里,男主角制造青霉素是为了救一个梅毒晚期,病入膏肓的妓女。

实验青霉素菌株药力的时候,是从那个妓女身上梅毒大疮里刮的细菌,当做实验品。

把梅毒病菌繁殖了六十多盘之后,再用提炼的六十多种青霉素菌株,一个个的也放到盘子里实验,最后找出了杀菌力强的菌株。

赵羽飞对医学所知不多,心想人家电视剧,是用梅毒病菌来测试青霉素杀菌能力的,应该有他的道理。

那……咱们也去弄点梅毒病菌?

赵羽飞最后决定,就按照《仁医》中的情节,用患有梅毒的妓女身上刮取的病菌,来检测青霉素是否有效。

这就跟程序代码一样,能跑起来就不要轻易改动,否则容易牵一发而动全身。

然而,找到一位染上梅毒的妓女并非易事。

作为一个洁身自好的五好青年,赵羽飞对妓院这种地方可谓一无所知。

事实上,整个军护坊也没几个人知道。大家都穷得叮当响,哪有闲钱去那种烟花柳巷之地消费?

虽然平日里范坚总是咋咋呼呼地谈论什么怡红院、燕好楼,其实都是他纸上谈兵罢了,简称意淫。

赵羽飞想着,还是先进京城再说,到时再打听,找一两家妓院,总能找到患有梅毒的妓女吧?

他环顾四周,目光落在不远处正在观察玻璃制作的高若芷和仇南晶身上。

既然是去妓院,那这两个姑娘是一定要带上的。

高若芷毕竟是个女医生,而且两人都是女子,与妓女交流起来应该更方便些。

总不能让赵羽飞他一个大男人,拿着棉签在妓女身上采集梅毒病菌吧?

范坚和徐小力就不能带上了,尤其是范坚!

带上他,恐怕到时候梅毒病菌都采集到他身上去了!

至于李定国,更是不行。

一来李定国正在收集青霉素菌株,这可是头等大事;

二来,带未成年人去那种场所?实在不妥!

想清楚后,赵羽飞快步走向高若芷和仇南晶,道:“两位姑娘,有件紧急重要的事情需要你们相助。”

高仇二女疑惑地看向赵羽飞,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赵羽飞沉吟片刻,当着众人,不好太直说要带她们去妓院,于是道:“跟我去一趟京城。进城后,咱们再说此行的任务了。”

高仇二女对视一眼,都对赵羽飞点头应道:“但有差遣,敢不奉命。”

~.~

京师的午后。

熙熙攘攘的人群如潮水般涌动,鳞次栉比的店铺招牌随风摇曳,街边小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真是难以想象如此繁华的景象,若是按照原本的历史继续发展,很快会变成血腥的屠场。

走在大街上,仇高二女跟在赵羽飞身后。

高若芷背着她不离身的小药箱,仇南晶也拎着个不大的木匣。

木匣里装满了刚制造的消毒酒精和棉签。

眼下赵羽飞可有点犯难。

他必须带着高仇二女出来采集梅毒样本,可是带着两个黄花闺女逛窑子?

这成何体统!

再说,这俩姑娘在这方面的知识肯定也跟赵羽飞一样,完全等于零。

正眉头紧锁之际,面前走过一个人来。

此人不到二十,面如冠玉,风度翩翩,眉目如画,眼若秋水。

一袭华贵锦衣衬得他气质非凡,只是眉宇间隐约带着一丝忧愁,更添几分书卷气,甚至显得有些楚楚动人。

赵羽飞心想,这等人物一看就是大户人家公子,对于那种烟花之地应当很有心得。

于是走上前笑着对那人抱拳道:“这位公子爷,在下有一事相询,烦劳公子指条明路。”

那人没说话,只是警惕地停住脚步看着赵羽飞。

赵羽飞踌躇了一瞬,说出了那句曹丞相的千古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