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迩英阁听讲

给大臣们上过一堂财富课,现在轮到大臣给自己上课了。

在富弼的提议下,本次迩英阁听讲由监察御史里行程颢程伯淳来讲,当时就遭到王安石的强烈反对,说这是违制。

哪知富弼言,如今朝廷上下大谈变法,那件事不是违制,程颢大才,请陛下授予翰林学士即可。

赵顼说岂能随意授官职,既然程颢有才,直接讲课就是了,各级官员有时间的也一起去听听。赵顼的算盘是拉几个人坐自己旁边,万一听不懂,还有个咨询的地方。

于是,十月底,上午巳时,迩英阁,程颢准备充足,今日誓要将变法理论逐一击破。

赵顼也准备妥当,身边围着三位学识渊博的马仔,王雱、苏辙、蔡确是也。还有很多变法反对派也列席其中。

王雱给皇帝说曾经因为给皇帝讲课到底是坐着还是站着,闹过一场大的辩论,最后决定给皇帝讲课都得站着。站着就站着吧,实际上跟自己又有什么关系。

众人坐定,程颢开讲:“天者,理也。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帝者,以主宰事而名。”

赵顼还未反应,同声翻译之一的苏辙小声道:“程颢的意思就是这个世界有一个不变的“天理”存在,这个“天理”不受人的影响……”

赵顼反应比较大:“这不就是荀子的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吗?”

王雱蔡确扶额尴尬中……

程颢似乎听到他们的嘀咕,马上解释道:“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须有一理。”

蔡确出马:“天下事物都可以用理来解释。有事物一定有法则,比如太阳东升西落就是规律,规律之上还有理。”

“那不就是万有引力定律吗?”赵顼没说出来,只是心里想想而已。

程颢见赵顼没有插嘴继续说道:“性即理。理则自尧、舜至于涂人,一也。”

王雱苏辙不说话,蔡确只好继续:“他说的意思是人的本性就是万事万物之理,也是天理,无论什么人都是一样的。”

赵顼根本听不下去了,没带翻译这不是听天书吗!

“生之谓性,性即气,气即性,生之谓也,人生气禀,理有善恶,有自动而善,有自动而恶。善固性也,然恶不可不谓之性也。”

王雱好像坐不住了,抢着说:“他是说人性本来应该是善的,之所以有恶,是由于为外物引起的思虑而生成的。”

赵顼好奇地问道:“你为什么这么激动?”

王雱冷冷说道:“他说天有理、人有理,下面就该开始说变法的坏话了。”

还能这么理解?赵顼摇摇头继续听下去。

程颢继续:“治天下国家,必本诸身,其身不正而能治天下国家者无之。”

王雱立马要站起来被赵顼一把按住,急忙问道:“你要做什么?”

蔡确低声说:“程伯淳说治理天下的人要从自身做起,他自身的行为不端正就不能治理好国家。”

“那他激动什么?”

“他认为程伯淳在骂王参政。”苏辙突然插嘴。

“你傻啊,他又没有指名道姓,你站起来不就是不打自招。”

程颢望了一眼王雱继续说道:“天下之理,本诸简易,而行之于顺道,则事无不成。故曰:智者如鱼之行水,行其所无事也。”

蔡确帮忙按着王雱,只好让苏辙出来解释了:“他说治理天下本来就简单,只要顺应民心就行了,有大智慧的人治国就像鱼在水里游一样,畅通无阻。”

赵顼若有所思后点点头:“他说得挺对的啊!”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

苏辙继续解释:“他认为朝廷做事要以顺应民心为根本,以增加百姓财富为根本,以安民而不扰民为本。”

“很有道理,这与王参政的理念也是一致的啊。”赵顼实在不明白王雱为什么这么冲动。

还在摇头晃脑品味的时候,听见程颢说:“陛下,均输法利用权力敛财,与民争锥刀之利,臣请罢黜。”

讲课就讲课,怎么还劝谏起来了。

赵顼默不作声,王雱此时也不好发话了,只能憋着火看皇帝如何应对。

程颢又说:“天下承平已久,各方稳定安然,现大兴水利,劳民伤财,必然导致天下纷乱,臣请罢黜农田水利法。”

赵顼反而不慌了,微笑地看着程颢,示意其继续。

“陛下,青苗法更甚,实际就是以权力抢夺民间财富,就是暴政行为,臣请罢黜。”

“程卿认为改良过的新青苗法也是这样?”赵顼有点不高兴了。

“臣以为只是换件外衣继续实施罢了。”程颢并没有退缩。

赵顼还没有想到怎么应对,但现场所有人都看着自己,等着自己的答复,怎么办呢?

“程卿,今天本是迩英阁讲学,当以讲学为主,程卿作为御史里行,又在此场合行本职之事,我也不好拒绝。那我提个建议,时间还充足,你的观点也不见所有人都同意,你们先行辩论,我在旁学习,最后结束时我再来回复程卿刚才的三请罢黜。可否?”

行不行那肯定是皇帝说了算,得到同意后,赵顼微微一笑,给我放王雱,憋好久了。

……

辩论过程大多数听不懂,另外俩个同声翻译也无暇顾及自己,看着伸长脖子红着脸“对骂“的众人,赵顼更多想的是如何来应对程颢。

一个时辰后,在赵顼的强制要求下,论战结束。接下来就是赵顼装的时刻了。

赵顼缓缓起身,先向程颢表示感谢,再向众臣道声辛苦,然后说:“程卿的观点是天有理,人亦有理,因此凡施政必须先尊重这个理。”

看着皇帝投来的目光,程颢点头称是。

“变法不能变天之理,必须遵从天之理才能解决问题,今天大宋表面上面临的是财政危机,实际上是人心不古,所以施政要重点落在立心。”

程颢微笑着点头表示认可,很多反对派也抚须认同。

“程卿认为变法是改变的只是表象,要从根本上扭转就必须治理人心。”

“我认为凡事都分表里,凡事必有内外因果。程卿认为内在原因是人心就要正人心,变法者认为朝廷政策是外部表现,所以要变法。”

众人已经摸不清皇帝要说什么了?都眼巴巴看着皇帝在那里装模作样。

“既然变法变的是表象,那也就无法触动人心;既然人心是根本之理,那也不怕变法之改变。那么我认为,凡事有内外因果,那么变法和程卿的理也是内外因果关系。”

程颢流露出恐怖的表情,你咋这么理解呢?

王雱也流露出恐怖的表情,你咋能这么理解呢!!!

“所以我认为程卿立心重要,变法改变现状也同等重要,两者本就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不是这样的!”程颢大声呼喊起来,张若水迅速拉住程颢,王雱作关心状也紧紧抱住程颢,一只手还时不时试图捂住其嘴巴。

满堂哗然,赵顼退后几步,看向出口处转身站定,张若水跟随上前保持随时触发的状态。

礼仪官高声呼喊:“肃静、保持肃静!”

待场面稍缓,赵顼慢慢踱步郑重说道。

“世间事,自有文字记载以来,都在变化中发展,比如以前结绳记事,到如今笔墨纸砚齐全。因此要保持本心,接受变化,拥抱变化,赢得健康有序的发展。”

大步迈向出口,突然转身大声说道。

“最后送大家十六个字,曰:敬畏天理、以仁立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结束,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

宰相府,富弼对着冯京说:“说的是什么玩意儿!”

参政府,王安石骂王雱:“蠢货,陛下把我们即将推出的新学都一起毁了!”

延和殿,李评匆匆赶来,小声向赵顼禀报:“官家,听说程伯淳回家写辞呈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