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运动

缺乏活动是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约1/3缺血性心脏病死亡与缺乏体力活动有关。2002年我国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城市居民(尤其是中青年)普遍缺乏体力活动;其中经常参加锻炼的人仅占15.1%,偶尔锻炼者占6.5%,从不锻炼者占78.4%。缺少体力活动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公众心血管健康的重要问题。
运动是心血管病重要的预防方法,常规的体育活动和有氧运动可减少正常人、高危患者及冠心病患者的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冠脉事件。荟萃分析中年男性冠心病患者(包括心梗,CABG,PCI,心绞痛),3个月的有氧运动计划可减少30%的心血管死亡,35%的冠心病死亡。但没有证实运动可以降低血管重建率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
运动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主要是:1.常规有氧运动可提高氧利用率,减少相同做工的心肌氧耗量,扩张冠状动脉,提高心肌灌注,从而减少心肌缺血。有氧运动还具有抗血栓作用,通过增加血容量、减少血粘度、减少血小板聚集、增加溶栓能力等,减少易损斑块破裂后血管闭塞的风险。同时运动有利于自律性平衡,调节和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2.运动降低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预防和延缓高血压的发生,降低血压,增加HDL-胆固醇,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非胰岛素依赖糖尿病的风险。3.运动可以引起心肌缺血预适应,运动中的短暂心肌缺血增加心肌对此后的较长时间的缺血耐受,减轻心肌损伤,以及减少潜在致死性室性心动过速。这些心血管保护机制包括冠脉解剖结构改变,心肌热休克蛋白产生,心肌环氧酶2的激活,内质网应激蛋白升高和NO产生增多,提高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功能和心肌抗氧化能力。
2007年ACC/AHA稳定性心绞痛指南推荐鼓励所有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每日(每周至少5天)进行30~60分钟中-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此外增加日常活动(如停下工作去活动,园艺和家务劳动ⅠB)。参考患者以往的运动耐量评估运动风险,运动试验有助于指导运动(ⅠB)。对于高危患者(近期有急性冠脉综合征、血运重建或心衰的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心脏康复计划(ⅠB)。另外,每周可以增加2天抗阻力运动(ⅡbC)
我国的指南建议:进行有氧运动(包括步行、慢跑、骑车、游泳、做健美操、跳舞和非比赛性划船等),选择适合自己兴趣的运动形式长期坚持。运动量要适度,在起始阶段达到各年龄段最大脉搏率的60%即可,冠心病患者应适当降低运动量,需有人陪同和监督。增加运动量要循序渐进。注意运动中的不良反应,及时就医。
现有的据数还不能精确规定冠心病患者的运动量。需根数患者临床特征制定个体化的运动处方。冠心病患者的运动处方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运动相关风险,有效的危险分层有助于区分高危患者。对于运动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的患者,进行运动时需密切监测。研究证实发生在有监测的有氧运动训练中的主要心血管事件是很少见的,仅为1/5000到1/120 000;而致命性事件发生率仅1/340 000至1/75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