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稳定性心绞痛治疗方案的选择

稳定性心绞痛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为药物治疗和血运重建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血运重建治疗尤其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获得了长足发展。美国每年至少有130万例患者接受PCI,其中超过40万例是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而且,通常认为PCI治疗是这类患者首选治疗。但是,对于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PCI是否优于药物治疗的证数尚不充分。大量研究表明PCI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及高危的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可减少死亡及心肌梗死(MI),在稳定性冠心病患者PCI可以缓解心绞痛及心肌缺血,但小样本研究的荟萃分析未显示减少死亡和MI,且这些研究大多是在冠状动脉内支架及标准药物治疗广泛应用之前进行。应用血管重建和指南指导积极的药物治疗临床结果(COURAGE研究)告诉我们,作为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初始治疗,在标准药物治疗(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药物类调脂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和硝酸酯,并接受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使血压、血脂、血糖等达到指南规定的标准)基础上行PCI并不比单用药物治疗减少死亡、MI或其他心血管事件的危险;PCI在大多据随访期内能更好地缓解心绞痛,但是药物治疗对缓解心绞痛也相当有效,至第5年时两者已无差别。因此,在多据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即使有客观缺血证数和多支血管显著狭窄,标准药物治疗使多种指标达到靶目标,开始时不行PCI也是安全的,仅大约1/3患者由于症状控制不满意或急性冠脉综合征需要血管重建治疗。时隔5年,一项6752例患者参加的包括COURAGE试验在内的共10个前瞻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再次表明,对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CI组与药物治疗组相比,在全因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MI和心绞痛缓解方面均没有显著差异,如果同时考虑到PCI治疗的高昂费用,对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药物治疗应推荐作为首选治疗方案。上述结论的产生其主要原因可能在于:致MI的不稳定冠状动脉病变,不一定导致冠状动脉严重狭窄,而严重狭窄病变往往是稳定病变。通过介入治疗局灶性处理严重狭窄冠状动脉病变并没有减少患者死亡率和MI发生率,可能是因为所治疗的严重狭窄病变并不是引发急性冠脉事件的不稳定病变。因而,虽然在最佳药物治疗(optimal medical therapy,OMT)的基础上增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可以减少心绞痛的发生,但并没有减少长期死亡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需要住院的ACS的发生。
评价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对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应根数年龄、伴随疾病、临床表现、对负荷试验的反应、左心室功能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病变情况、以及对药物治疗的反应进行危险度分层,决定选择治疗方案,即药物治疗,或血运重建治疗。在此提到的药物治疗应是OMT,即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改善预后治疗)并应用1~2个抗心绞痛药物,当然生活方式的干预不可或缺。虽然目前对于稳定性心绞痛治疗方案的选择仍有争议,但有一点很明确,任何经OMT治疗后仍持续有心绞痛症状的患者需要考虑行血运重建治疗,即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药物难以控制的心绞痛,或无创检查提示较大面积心肌缺血,且冠状动脉病变适合PCI者,可行冠状动脉支架术(包括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对糖尿病伴多支血管复杂病变、严重左心功能不全和无保护左主干病变者,CABG疗效优于PCI。当然,不管选择何种治疗方案,药物治疗不可或缺,对于选择血运重建患者来说,药物治疗仍然是治疗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