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慈母父爱

我在新中国成立不久便来到了人间,一下子掉进了俩哥仨姐的层层包围之中,这分明是上苍造化,给予的恩赐。自小胃口好,饭量足,虽处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然而,母乳加“蜂糕”的滋养,体能并未受到太多的影响。如今已是年近七旬的老者,有这样的身板是毕生中引以骄傲的一件事。

由于是排行老六、末犊,不骄不骄就惯了。上了小学,脑后正中偏下那条小辫子依然摆来摆去,与众不同。年未岁首学校巡村文艺演出,除“四害”的小老鼠扮像惹人喜爱。十四岁那年,己是初一的我与要好同学首次进京前,母亲赶忙撕布料、張罗买棉花,送裁缝店做大衣。当时流行款的大毛领、双排扣、三个兜,涤卡蓝色大衣试穿在身的瞬间,平生家庭“巨额”款项的支出,令人咋舌。

到了初一学年,爱上了篮球。我缠着母亲心想买双运动鞋,可一双球鞋十一元的价位高不可攀。为了满足我的欲望,母亲硬着头皮还是照买不误。

高一学年,我入选校篮球队。第三双上海产回力牌白色高帮球鞋己成必须的装备,已不再新鲜。每当代表公社参加县里举办的比赛获奖后,我的心里总有一种对家庭的亏疚感盟生。

高中毕业,考大学的梦想成为泡影。返乡务农的三年,是迷茫的三年,也是憧憬未来的三年。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就这样让孩儿跟圪垃打一辈荫凉?心多有不甘。于是便试着托福在世面上工作的亲戚予以关注。好在一九七四年的十一月,梦想成真,如愿到县机砖厂工作。一干就是八年。入厂后九个月,一次参加工段文化活动,一篇文章引起了领导的关注。接着,时任书记张居恩,命题作文考核后,我入围管理层,挑起了办公室工作的担子。至此,办公室这方天地,成就了我与文字结下不解之缘。

二O一四年,兄弟三人共同商议,首先完成了为父母立碑事宜,紧随其后,又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收敛爷、奶遗骨以及为叔叔迎娶了亡妻。实现了父母遗愿。

在不断经受磨砺的人生岁月中,我一直在想,一个人的成长绝不是偶然的,与他的生活经历,特别是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当我们慢慢长大以后,我才知道,孩子回报父母最好的方式就是努力成长,父母会在享受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中慢慢老去,不需要你的任何物质回报。

这使我又想起父亲患食管癌期间,兄弟仨借着月色逮壁虎泡药酒的画面,是那样的专注,也有些许无奈。父亲食物难以下咽,日渐消瘦,面色腊黄,气息奄奄,每到吃饭的时候,我又想到父亲床前照看,又怕引起他的不安,即便是这样情况下,不管我们兄弟三人哪个走到床前,他总会问声:“吃罢饭了”?每当此时,都忍不住背过脸如实回答,回过神来对视,他微笑得是那样的勉强,又是那么的平静而坚强。在母亲卧床不起的时日,轮留值班,跑前跑后。在不周不便时,儿媳,甚至孙女齐动手责无旁贷。一次,孙女抱来刚过两月的女儿照看奶奶,她要方便,便将孩儿放在相邻的床上,慌忙照顾她,不一会,只听到孩子的哭声,方知孩儿滚下了床,此时的孙女吓得哭出声来。忙着扶奶奶上床后,随及抱起了孩子离去。又过了两天,奶奶未见孙女过来,还风趣的说“我这就坐上公共汽车去找她!”她想好孙女,孙女爱奶奶。‘

我深切地体会到,父母生前常挂嘴边的知足常乐的谆谆告诫,用心良苦,受用终身。一则是:一生行善之人死后与阎王爷的一段对话,发人深省。一则是:明代朱载育的《十不足》,振耳发馈。再则是阎敬明的《不气歌》感悟颇深。(附后)它是贤良古德遗留后生的精神财富,也是父母一言一行酿就的光阴陈酿,滴滴润心。让我们在人生旅途的每个叉路口,斟上一口就能即刻回照初心。

善良的父母,忠孝的子女,娴慧的儿媳以及正直的后辈,无不为许氏家族增光添彩,看似妙小,平凡,实乃真实可信,激励后人。

(附件一)

知足常乐

据说,从前有个人,一生做了许多善事,死后见了阎王爷。

阎王爷是奖善罚恶的,对这个人要奖励一番,以为导善之范。阎王爷说:“我要奖励你,你要些什么样的奖励呢?”那人想了想,口占一绝,应道:

家种千顷靠山河,(旱涝保收)

父做高官子登科。(又富又贵)

一妻二妾皆美貌,(占尽人间春色)

长生不老二十多。(福与天齐)

阎王爷听了想了想,微微一笑,站起来对着这个人长长一揖道:若有此等事,我愿让位于你。

可见贵为阎罗,贵为玉皇大帝,每天雪冤判案,受此纸钱香火,弄个烟熏火燎,并没有什么实惠,倒不如到人间捞点真正油水。

(附件二)

《十不足》明-朱载育

终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

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

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缺少美貌妻。

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出门沒马骑。

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

家人招下十数个,多钱没势被人欺。

一诠诠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位卑。

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要登基。

一日南面坐天下,又想神仙下盘棋。

洞宾与他把棋下,阎王发牌鬼来催。

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

(附件三)

《不气歌》-王敬明

他人气我我不气,我夲无心他来气。

倘若生气中他计,气出病来无人替。

请来医生将病治,反说气病治非易。

气之危害太可惧,诚恐因病将命弃。

我今尝够气中气,不气不气就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