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城,宋家庭院。金秋的暖阳透过金黄的银杏叶,洒在铺着青砖的院落里。院中石桌铺上了喜庆的红色桌布,中央是一束五彩的满天星。今天是宋允则与沈凝的结婚二十六周年纪念日,外公沈照也早早被接了过来,一家人难得齐聚。
外公沈照,一身舒适的香云纱唐装,正在院里悠闲地泡着功夫茶,茶香袅袅。
厨房里传来动静,刚到家不久的宋夕衡已经系上了围裙,在水槽边专注地处理一条闪着银光鳞片的新鲜鲫鱼。
他对食材新鲜度的极致把控,手法不算娴熟却也透着利落的刮鳞、去腮、改刀。
“夕衡,鱼腹里的黑膜一定要去干净,那是腥味源头。”沈照隔着窗子叮嘱,眼中满是慈爱。
“知道啦外公,保证处理得干干净净!”宋夕衡朗声应道。
处理好后又准备辅料,姜片、葱段、料酒、酱油等调味,他要做一道清蒸鲫鱼。
宋晚知在一旁打下手,负责摆盘装饰,她用胡萝卜片刻了几朵小巧的梅花状,黄瓜片卷成翠绿的“竹节”,将一方白瓷盘点缀得如同艺术小品。
另一边的宋宅阿姨在准备炒菜。
宋允则和沈凝在楼上下来,听到厨房有稀碎的谈话声。二人走过来,看到忙碌的姐弟,宋晚知在研究菜式的摆盘;宋夕衡在全神贯注地盯着蒸炉火候和时间,严谨得像在做实验。沈凝见状和宋允则对视一眼,笑道:“夕衡,程序非常完美。”说完两人就相携离开了厨房,眼里满是欣慰。
厨房的香味渐渐弥漫开来。
“莫阿姨,今天你辛苦了,坐下一起吃吧。”宋允则邀请了一直在照顾宋宅的阿姨一起。“不用了,祝先生和夫人幸福开心,岁岁有今朝!我家里还有事就先回去啦。”阿姨婉拒后就开始收拾东西离开,她每天下午过来简单清理宅院打扫卫生,准备晚餐,基本上是忙完就回去了,往年偶尔也留下来一起吃过饭,但今天主家日子特殊,她也不打算久留。
家宴上桌,宋晚知参与摆盘的几道清爽时蔬赏心悦目,宋夕衡的清蒸鲥鱼是当之无愧的主角。鱼肉洁白细嫩,汤汁清澈鲜美,最大程度保留了江鲜的至味。鱼身洁白如玉,铺着细细的姜丝葱丝,淋着秘制的豉油汁,鲜香四溢,火候恰到好处,鱼肉用筷子轻轻一拨便如蒜瓣般散开,入口嫩滑鲜美至极。
“嗯!好!这火候,这鲜味!夕衡,你这手艺快赶上大厨了!”沈照先尝了一口,赞不绝口。
宋允则仔细品味,眼中露出赞许:“鱼鲜是本,火候是魂。夕衡,这道菜,抓住了精髓。很好。”
沈凝看着儿子,目光温柔:“谢谢你,夕衡。这火候和味道,比你爸厉害了哦~”
这时宋晚知拿出一个木质盒子,打开一对栩栩如生的紫砂泥塑小人儿,栩栩如生。宋允则穿着曾经他们婚礼上的那件婚服,衣领上添加了一小支金色的麦穗,麦穗上镶了一颗及其微小的绿色碎玉,微微侧头看着旁边的沈凝,眼神专注温柔;沈凝挽起头发,插着金簪,身上是那件长尾婚服,左手无名指上一条细细的线镶着一颗小小的绿色玉石,宛若那枚具有象征意义的麦穗绿钻铂金戒指。两人的手指微微抬起,指尖几乎相触,凝固着那份历久弥新的默契与深情。底座上刻着小字“暮云归棹·烟火同心”。人物的衣着细节,仿佛回到当年的场景。
“晚知!这…这是你亲手做的?”沈照惊讶地睁大了眼睛。
宋晚知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嗯,学了好久紫砂塑形。手艺还生疏,但…心意是真的。爸,妈,纪念日快乐!希望你们喜欢。”
沈凝小心地捧起泥塑,指尖轻轻拂过那微触的无名指,眼眶微微湿润了。宋允则也动容地凝视着这对小小的塑像,坚毅的嘴角软化下来,他揽住妻子的肩,对女儿说:“晚知,这份礼物…太珍贵了。形神皆备,谢谢你。”沈凝用力点头,声音微颤:“晚知,手艺很好,非常形象,妈妈…非常非常喜欢!”
沈照啧啧称奇:“好啊!好啊!晚知这手艺,不枉阿凝当年辅修的美术,遗传的不错,还青出于蓝了!允则阿凝,这未来可是无价宝啊!”
宋夕衡看着被父母捧在手心、被外公连声夸赞的泥塑,再看看桌上自己做的、被吃得只剩骨架的清蒸鱼,故意垮下脸:“姐,你这礼物一出,我的清蒸鱼瞬间就不香了啊!”
众人一愣,随即哄堂大笑。宋晚知得意地扬扬下巴:“那是!我这可是‘匠心独运’,你那叫‘熟能生巧’!”
宋允则笑着给儿子夹了一大块鱼肉:“都香!晚知的‘心’意无价,夕衡的‘味’道上乘!都是最好的礼物!”
沈照看着眼前其乐融融、儿女双全又各自出色的景象,乐得合不拢嘴,举杯道:“好好好!晚知巧手织锦色,夕衡以后承家业,允则阿凝相携共白首!老头子我啊,这辈子最得意的‘投资’,就是有你们这一家子!来,干杯!”
五只酒杯在秋日黄昏下清脆相碰,欢声笑语和清蒸鲥鱼的鲜香一同飘散在金色的庭院里。
宋允则在桌底下左手握着沈凝的右手,泥塑小人儿静静依偎在桌角,无声诉说着绵长的爱意。空气中流淌的脉脉温情,构成了这个纪念日最珍贵的画卷。家,是永恒的港湾,亦是梦想启航的原点。他们的故事,在不渝的深情与各自精彩的经纬中,继续谱写着温暖而充满希望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