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时的阳光透过窗户,如同一股金色的洪流,倾泻在刑侦大队的办公室里。阳光洒在白色的墙壁上,反射出柔和的光芒,使得整个房间都弥漫着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氛围。
张志军静静地坐在靠窗的位置,他的身影被阳光勾勒出一道长长的影子。他的手指修长而灵活,正翻阅着一本厚厚的《现代毒物学案例分析》。这本书已经有些年头了,纸张微微泛黄,但张志军对它的喜爱丝毫不减。
他的手边放着一杯热气腾腾的龙井茶,这是他的最爱。杯子里的茶汤呈现出透亮的琥珀色,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张志军已经给这杯茶续了第三泡,每一次冲泡都让茶香更加浓郁。
正当张志军沉浸在书中的案例分析时,突然传来一阵“哗啦——”的声音,仿佛有什么东西被粗暴地扔在了地上。这突如其来的噪音打破了办公室的宁静,也打断了张志军的阅读。
他微微蹙眉,心中有些不悦。抬起头,他的目光顺着声音的方向看去,只见罗小伟正站在书柜前,像个暴躁的图书管理员一样,把各种专业书籍翻得乱七八糟。罗小伟的动作显得有些粗鲁,他似乎在寻找什么特定的书籍,但显然没有找到。
“罗队,”张志军的声音平静中带着一丝警告,“这些资料都是按编号排列的,你这样乱翻一通,不仅会影响到我们的工作效率,还可能会导致一些重要信息的遗漏。”
罗小伟转过身,额前的碎发因为剧烈的动作而汗湿,黏在额头上。他手里还抓着一本《法医昆虫学》,书页被捏得皱皱巴巴,仿佛在诉说着他内心的烦躁与不满。
“张队,这都看了三个小时了!”罗小伟把书往桌上一摔,发出“砰”的一声巨响,金属桌腿在地板上划出刺耳的声响,“现在可是周五中午11点,阳光这么好,我们却在这里看这些发霉的旧书?这简直就是在浪费时间!”
他的声音在安静的办公室里回荡,其他同事都纷纷抬起头,投来诧异的目光。
张志军慢条斯理地合上手中的案例集,指尖在烫金的书名上轻轻摩挲。他正准备开口,办公桌上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
“刑侦大队,张志军。“他按下免提键。
“张队长,这里是音乐厅。“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急促的女声,“我是艺术总监助理林小雨。出事了...谢玲玲老师...她在化妆间里...我们怀疑是自杀...“
张志军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罗小伟听到“自杀“两个字,立刻像嗅到血腥味的猎犬般凑了过来。
“具体位置?现场保护了吗?“张志军已经起身拿起了外套。
“在二楼东侧的VIP化妆间,我们已经封锁了现场...但是...“助理的声音突然压低,“谢老师的父母坚持不可能是自杀...“
挂断电话后,张志军的目光缓缓移向墙上的挂钟,时间显示为 11点 07分。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办公室里,然而此刻的气氛却与之前截然不同。
“看来你的祈祷应验了。”张志军面无表情地说道,他的声音在这安静的空间里显得格外低沉。接着,他打开抽屉,迅速取出一副手套和一个物证袋,然后像扔垃圾一样随意地将它们扔给了罗小伟。
罗小伟敏捷地接住物证袋,他的眼睛在一瞬间亮了起来,仿佛被某种力量点燃。“谢玲玲?那个‘魔鬼小提琴手’?上个月刚获得国际大奖的那位?”他的语气中充满了难以置信和兴奋。
张志军点了点头,简短地回答道:“正是。”他的步伐显得有些匆忙,似乎迫不及待地想要离开这个办公室。走到门口时,他停下脚步,回头看了一眼罗小伟,补充道:“带上你的勘察箱,五分钟后停车场见。”说完,他便头也不回地走出了房间,留下罗小伟一个人在原地,手中紧握着物证袋,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好奇心和使命感。
音乐厅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坐落在城市最繁华的艺术区,它的存在仿佛是对这座城市艺术氛围的最好诠释。这座建筑奇迹巧妙地融合了新古典主义与现代风格,既保留了古典建筑的庄重与典雅,又展现了现代建筑的简洁与流畅。
正午时分,阳光如同一束束金色的箭,直射在音乐厅外立面的金色装饰上,瞬间折射出令人目眩的光芒。这些光芒交织在一起,犹如一场盛大的光的盛宴,让人不禁为之倾倒。
警戒线外,已经聚集了不少记者和围观群众。他们手持相机和手机,翘首以盼,期待着能够捕捉到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人群中不时传来窃窃私语,大家都在猜测着音乐厅内即将发生的事情,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兴奋的气氛。
“阵仗不小啊。“罗小伟吹了个口哨,把车停在了警用专用车位。
林小雨是个戴着黑框眼镜的年轻女孩,见到他们立刻迎了上来:“张队长,这边请。现场保持原状,只有艺术总监陈默进去确认过情况。“
通往二楼VIP化妆间的走廊铺着深红色地毯,踩上去几乎没有声音。两侧墙上挂着历代著名音乐家的肖像,谢玲玲的照片也在其中——那是张演出特写,她闭着眼睛演奏,表情沉醉而痛苦。
化妆间的门虚掩着,门口站着一名保安。推开门的那一刻,浓重的香水味混合着某种说不清的刺鼻气味扑面而来。
谢玲玲的尸体斜靠在化妆台前,像一尊被推倒的雕塑。她穿着演出时的黑色长裙,左手上臂还戴着那个标志性的金色臂环。最引人注目的是她左手握着一个空药瓶,右手无力地垂在地上,指尖沾着已经干涸的血迹。
“初步判断死亡时间在两小时前,也就是今天9点到10点之间。“罗小伟蹲下身,小心地检查尸体,“嘴角有少量出血,瞳孔异常收缩...“
张志军戴上手套,轻轻拿起那个药瓶。透明的玻璃瓶身上没有任何标签,只在底部残留着一小块不干胶,上面有明显的刮痕。
“标签被刻意撕掉了。“他对着光线转动药瓶,“但刮痕很新,应该是近期所为。“
林小雨站在门口,声音发抖:“谢老师昨晚有演出,结束后她说要休息一会儿...我们以为她只是累了...“
“演出是几点结束的?“张志军问。
今天上午“9点15分左右。“林小雨回忆道,“谢老师直接回了化妆间,之后...之后钢琴老师马林瑞叫我去帮忙搬乐谱,等我回来就...“
罗小伟已经在拍照取证,闪光灯在化妆间里一次次亮起。张志军环顾四周——这个约20平米的房间装修考究,一面墙是落地镜,另一面是带窗户的墙,此刻窗户半开着,白色的纱帘随风轻轻摆动。
化妆台上散落着各种化妆品,但摆放方式很奇怪。口红不是按色号排列,而是被分成两排,每排三支;粉底液和眼影盘的盖子都打开着;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堆卸妆棉——至少十几张被扯出来叠在一起,却只有最上面一张有用过的痕迹。
“罗队,过来看这个。“张志军小心地移开那叠卸妆棉,露出下面藏着的一根细长的银针。针尖在阳光下闪着寒光,针身上还沾着某种无色液体。
罗小伟立刻取出证物袋:“这绝对不是化妆用的东西。“他凑近闻了闻,“有股苦杏仁味...像是...“
“氰化物。“张志军接话,同时注意到镜子边缘的一点闪光。那是一块极小的玻璃碎片,形状不规则,边缘锋利。
就在这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骚动。一个头发花白的男人冲了进来,身后跟着几名试图阻拦的保安。
“我女儿不可能自杀!“男人双眼通红,声音嘶哑,“她昨晚还跟我说要带我们去瑞士度假!“
谢玲玲的母亲被一名女警搀扶着,已经哭得站不稳:“玲玲从小最怕疼...她怎么会选择这种方式...“
张志军示意罗小伟继续勘察,自己走到走廊上安抚家属。透过半开的门缝,他看见罗小伟正用棉签采集谢玲玲指甲缝里的物质。
“谢先生,我能理解您的心情。“张志军的声音沉稳有力,“我们会彻查此事。请问谢玲玲最近有什么异常吗?或者与人有过节?“
谢父擦了擦眼泪:“玲玲性格是有些强势...上个月她举报了乐团财务问题,和艺术总监陈默闹得很不愉快。还有那个钢琴家马克西姆...他们因为演出费分配吵过架...“
与此同时,罗小伟在化妆间里有了新发现。他在谢玲玲的演出服袖口找到了一根金色长发——谢玲玲本人是黑色短发。更奇怪的是,他在死者右手无名指上发现了一个几乎不可见的针孔,周围有轻微淤青。
“张队,“罗小伟走到门口低声说,“这绝对不是简单的自杀。死者身上有注射痕迹,而且...“他指了指窗户,“窗台上有新鲜的擦痕,有人从这里进出过。“
张志军点点头,拿出笔记本快速记录:
1.药瓶标签被刻意移除
2.发现可疑银针(疑似带毒)
3.窗户有闯入痕迹
4.死者身上有注射针孔
5.发现不属于死者的金色长发
“林小姐,“张志军转向助理,“我需要昨晚所有在场人员的名单,特别是9点到10点之间的行踪。还有,音乐厅的监控录像。“
林小雨紧张地绞着手指:“VIP化妆间里没有监控...这是艺术家的隐私区域...但走廊和出入口都有摄像头。“
回到警局后,法医刘小军的初步检验报告证实了他们的怀疑。
“死者体内检测到两种有毒物质。“刘小军指着化验单,“一种是苯巴比妥,安眠药成分,剂量足以致死;另一种是氰化物,但剂量不大,应该是死后被注射的。“
“死后注射?“罗小伟惊讶地问。
“为了制造自杀假象。“张志军分析道,“凶手先让谢玲玲服下安眠药,等她昏迷或死亡后,再用带氰化物的针注射,最后把空药瓶塞到她手里。“
文晶晶调出了音乐厅的监控录像。画面显示,今天9点20分,一个戴着口罩和帽子的清洁工推着车经过VIP化妆间门口。
“奇怪,“文晶晶皱眉,“音乐厅的清洁工作都在演出结束后一小时才开始,那时才9点多...“
更可疑的是,这个清洁工在今天上午9点45分再次出现在监控中,这次是从紧急出口离开的。放大画面可以看到,他(或她)的手推车里似乎装着什么东西。
“查一下这个清洁工的身份。“张志军说,“还有,重点排查与谢玲玲有过节的几个人:艺术总监陈默、钢琴家马林瑞...“
罗小伟补充:“别忘了那个被谢玲玲顶替的前首席小提琴手乔丹娜,监控里她可是在案发时间段出现在了音乐厅。“
夜色如墨,逐渐浸染了整个城市。然而,在刑侦大队的办公室里,灯光却依旧明亮,仿佛与黑暗抗衡。
张志军静静地站在白板前,凝视着上面贴满的照片和线索。这些都是与案件相关的人物和信息,它们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谜团。
白板的正中央,是一张特别引人注目的照片——那是谢玲玲生前的最后一张照片。照片中的她站在舞台上,小提琴紧紧地抵在颈间,仿佛那把琴是一把随时可能割断喉咙的利刃。她的身影被灯光勾勒出一个黑色的剪影,给人一种既美丽又危险的感觉。
张志军的目光落在这张照片上,久久没有移开。他的眉头微微皱起,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动机、时机、手段……”他喃喃自语道,声音在寂静的办公室里显得格外清晰。这些都是破案的关键要素,但目前为止,他仍然觉得缺少了最关键的一环。
真相究竟是什么呢?张志军在心里不断地问自己。他知道,这个答案就隐藏在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线索之中,只要他能找到那把解开谜团的钥匙,一切都会水落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