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型计算机

从原则上来说,计算机和人脑同属一类。

信息加工方法是认知心理学的重要研究之一,其基本理念认为人脑和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大致相似。但它们显然是有区别的,直接将二者进行比较并不总是十分科学。尽管如此,基于计算机来解释人脑原理的尝试催生了不少有趣的研究。

不像计算机,人脑没有保修期,不用插座充电,也不会因为安装了某些软件就“死机”。但是尽管人脑跟计算机有这么多外在的不同,它们的运行原理却常常很相似。

象一下,如果一个外星智慧生命被派到地球上来观察这里的生命形式,它会怎样评价人类呢?乍一看,它也许会觉得人类真是毫不起眼。尽管身体构造颇为精妙,五种感官齐备,但没有一种称得上出类拔萃。相较之下,鹰的视力更好,狗的嗅觉更敏锐,蝙蝠的听觉也要发达得多。即便在同等体型下,也有许多动物比人类更强壮,更迅捷,效率更高。这么一看,人类确实不过是一种十分平凡的哺乳动物,畏热惧寒,难挡风雨,肉体脆弱不堪。

然而当人类的近亲,数量为好几百万的类人猿,如大猩猩和黑猩猩,还志得意满地过着平静的部落生活时,这星球上的80多亿人却忙着建城市,打造商业帝国。他们听着音乐,思考着自己的存在。20世纪末科技的快速发展更是让三个人类个体到月球上走了一趟。对于这些,外星生命十分费解,但也不得不感到惊艳。

正是人脑创造了所有这些伟大的成就。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人脑与机器真的很像。很多人不满这种类比,认为它贬低了人类。的确,人类跟那些汽车或者流水线机器人在表面上没什么共同点,但是换个角度来看,人类和机器都是由相互作用的元件组成的物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