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学问恒久远

送走刘瑾,刘昀好像是想明白了一些事。

刘瑾是少年自阉,因为喉结已经发育,所以嗓音不会显得很尖细。

如今刘瑾虽然是东宫太监,但毕竟如今弘治帝朱祐樘还算是“年富力强”,没有人会真的认为,就在短短一两个月内,小太子会登基为帝。

所以刘瑾在皇宫的地位,属于是没人愿意惹,但也绝对惹得起的状态。

终于摆脱仆人的大力金刚臂,走下床榻,到一边对着不大一面铜镜,详加研究一下自己年轻的小身板。

皮肤煞白。

应是长期不晒太阳的结果。

早年读书,虽不是头悬梁锥刺股,但也是日以继夜。

县府两考少年有成,可惜院试没过,仍是个白衫童生。

但也许是因为读过书的缘故,刘瑾在挑选过继子时,在几个兄弟的晚辈中首先选到他,只因为老父亲舍不得他这个儿子,跟刘瑾来信说儿子年岁太大,不适合过继,只同意把孙子过继。

如此一来,就出现了“我儿子是你孙子,但我不是你儿子”的奇怪伦理关系。

但在这年头,一个没后代的老太监,自家子侄的亲密程度已情同父子。

毕竟还得等着养老送终继承香火。

刘昀熟悉历史,他自然也知道,自己的儿子,也就是未来刘瑾的侄孙,就是那个在五岁被砍了脑袋的刘二汉,传说中刘瑾是听信方士俞日明的,说他侄孙刘二汉有贵人之姿,这才造反。

但显然,这都是强加之罪。

“二公子,您……”

当仆人老李从外面回来时,看到自家二公子在对着镜子打量时,自然觉得很别扭。

打的是脑袋,用的是下抡又不是上踢,咋的跟个大姑娘一样喜欢照镜子?

“老李……能带我出去走走吗?”刘昀道。

此时的刘昀,只想熟悉一下自己未来要生存的环境,但以他目前大伤初愈的身体条件,非得有人配合才行。

老李道:“您这伤,透不得风。大爷吩咐,出去不得。”

“院子里走走,我不出大门。”

不出?

开玩笑,一有机会肯定出去逛逛。

万一回头眼睛一闭一争,又回到未来,我跟人说我这梦里就只有古代院子一个场景,那谁不说我是在胡咧咧?

“小的做不得主……”

“我不与大爷说便是。老李啊,我这伤究竟是怎回事?哎呀,我一想这事,脑袋就疼。你能否跟我说说,加强一下我的记忆?”

刘昀发现脑子里的记忆仍旧很混乱,很多事情理不清脉络。

老李道:“司礼监王公公家的人。”

“眼下掌印是戴义,秉笔是李荣、萧敬,那王太监,是王岳?”

刘昀脑子不灵光,这辈子的事没记得多少,但上辈子的学问却基本上都还在。

老李一脸疑惑,点了点头道:“貌似是。”

刘昀心想,难怪刘大爷言辞闪烁。

东宫的太监,遇到侄儿被打,知道对方是司礼监王岳的家人,也是敢怒不敢言。

“那王家人为何打我?我借银子不还?还是他们欠债赖账,反倒打我?”

老李无奈道:“二公子,欠债还打人,世上哪有如此道理?还有,您哪来的银子借人?”

“哦。”

刘昀心说,这年头的人这么讲“规矩”吗?

老李随即补充道:“您那个……就算不富贵,也未缺了吃穿用度,无须拆借他人。只是您那几个学生……有几亩田被跟王家人厘不清,您仗义执言,替他们写了状子,说是要告上衙门,结果……那群天杀的不是人。”

刘昀心呼一声妈呀。

原来我在古代,也是个轴人呢?

为几个挂名的学生挺身而出?去跟司礼监王家起冲突?

不过想到,一年之后,刘瑾为首的八虎跟文臣起冲突时,王岳被皇帝当成叛徒给杖毙时,刘昀心里突然就觉得舒服一些。

孰是孰非我不论,得罪我的都没好下场。

我的春秋大梦,我做主。

“那我的婚事?”

“那您得好等了。”老李也是个实在人,直言道。

“啥?”

刘昀瞬间感觉是被人给涮了。

你刘瑾就算现在距离权倾朝野还差十万八千里,但以你在东宫的地位,就算不给你贤侄来个三妻四妾,给讨个婆娘应该不难吧?

老李道:“咱大爷眼界高,说你是读书人,非得给你讨个书香门第的小姐回来。”

“能理解。”刘昀道,“大爷希望后代的基因好。”

“您说啥?”老李眼里闪烁着费解。

“没什么,你继续说,是那些书香门第的小姐瞧不上我?”刘昀问道。

“没什么瞧得上瞧不上的……有一家快谈成,就是嫌给的聘礼太少,说是一般人家给聘礼多少,宦官家的……呸,阉人家的得给双份……”

刘昀瞬间无语。

你这又是宦官又是阉人的,生怕我不知道自己啥出身是吧?

“那我平时做什么……差事?”刘昀继续问道。

老李道:“给那几位大老官的侄子、侄孙什么的教书,不过大爷说了,以后不让他们再来。”

“哦。”

刘昀又好像是明白到什么。

刘瑾自己本身就没多少学问,所以后来文人在诟病刘瑾时,就说他不学无术,进司礼监后,把奏本奏疏什么的拿回家,给妹夫孙聪和幕僚张文冕参详。

“那我平时都教他们什么?”刘昀再问道。

“这个……小的便不知了。”

刘昀拍了一下脑门,我一个封建读书人,能教他们什么?

当然是四书五经,难道教他们历史经济学?

“老李,有纸笔吗?能写字的那种,最好是笔尖细一些的。”

刘昀心里在想,这就体现出身负一门技艺的好处,好在毛笔还会用,以前练书法是陶冶情操,只是这几年当老师消磨了人生,再没怎么用毛笔。

那就得看身体原主人的肌肉记忆是否能派上用场。

老李听完不由心下好奇,纸笔还有不能写字的?

他问道:“二公子,您要这个作甚?”

“你想啊,我这几天又不能出门,不能总在榻上躺着吧?没病也能躺出病来,我想写点东西,温故而知新,我叔不也说了,希望我能好好读书,将来应个科举?”

老李听得是一头雾水。

自家二公子,以前也没见多用功,现在被人打了,竟要发奋图强?

“都在隔壁的学塾讲堂内,小的给您拿回来。”老李道。

刘昀一听,我这还开了个小学塾呢?

感情我这教书育人,是骨子里带的技能啊。

“快去吧。”

刘昀说着,挪动了一下身体,到了一张吃饭的桌前,眼下可以作为他临时书桌所用。

发奋图强是不可能的。

眼下他要记录脑海中的一些“知识”。

既然人来到大明,不知什么时候一觉醒来就回去了,总得在这时代留下点什么吧?

虽然他也相信平行宇宙理论,认为可能是自己创造了一个时空,但也许回去后,发现自己活在自己所开辟的这条分支宇宙历史线呢?

那时候,有人再提到古代先贤,一定会先想到,明朝正德年间的刘昀,是华夏历史第一人,划时代写出了《大明经济学》这本巨著,详细探讨了华夏古代几千年的经济发展规律,为将来几百年的经济爆发式发展创造理论基础,并提供了华夏工业文明的基石……

想想都让人觉得激动。

能不能如愿先不说。

会不会被人当异类,那也都不叫个事。

在几百年后,不能著书立做,到了哲学和历史经济学贫瘠匮乏的大明朝,我想著书永流传,开辟个新赛道,很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