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紫薇软剑,达摩剑法

刀枪剑戟,斧钺钩叉。

三十三件神兵展露在两人眼前。

宝剑、宝刀、长枪、方天画戟,各类神兵应有尽有,冯素贞挑选一把锋利的宝剑,一件贴身穿着的软甲。

冯素贞主修音律之道,最擅长的武器是“琴”,对武器需求不高。

刀枪剑戟,什么都行。

用剑,是因为相对比较熟悉,还能与李兆廷琴瑟和鸣、双剑合璧。

李兆廷对武器的要求更低,随便拿根竹子、柳条,就能当做武器。

在李兆廷出发之前,师父少见的恢复了正常,说过一些师门旧事。

“我这一脉祖祖辈辈练剑,传承下来的剑法没有一百也有八十,有七八门剑法不亚于七大剑派嫡传绝学。

你可以用这些剑法作为启蒙,或者在根基不足时用精妙招数取胜,但绝不能拾人牙慧,要走出自己的路。

每一代传人,都要根据自身剑道风格铸造独属于自己的宝剑,为师的剑你用不了,竹子树枝,凑合用吧。

为师期待你的成长。”

师父满怀期待的看着李兆廷。

李兆廷鄙视的看着他:“这就是您既没有宝剑也没有宝甲的理由?”

“嘿嘿!宝剑,为师确实没有,这里有一匹神驹,麒麟种,耐力极强,擅长长途跋涉,送给你作为礼物。”

“嘶~这是神驹?太丑了吧!”

“奇珍异兽,要么倾城绝美,要么丑的别致,这样才能被人记住。”

“有道理!徒儿多谢师父!”

“去吧!好男儿志在四方,莫要哭哭啼啼做小女儿态,我的身体,我自己心里有数,至少还能撑二十年。”

“师父……”

“怎么了?”

“其实我并没有在担心你。”

“逆徒受死!”

师父大呼小叫的抡起腰带。

李兆廷骑着老酒,北上中原。

想到分别时的场景,李兆廷嘴角露出笑意,快速挑选了两件兵器。

一把宝剑。

剑长三尺五寸,通体紫色,能环绕在腰间,紫气缭绕,灿若霞光。

正是大名鼎鼎的紫薇软剑。

宝剑一环,恰好能藏在腰带中。

李兆廷对铸剑毫无头绪,与其费尽心力参悟师父说的剑道极致,不如挑一把神兵,触类旁通,启发灵感。

一把折扇。

小叶紫檀扇骨,天蚕丝扇面,刀枪不入,坚不可摧,真气传导极佳,挥舞折扇时,能以扇骨激发出剑芒。

折扇正面绘制着山川水路,背面绘制着万家灯火,正反面合起来,恰是江河湖海、黎民百姓、万里江山。

两人继续转动绞盘。

接下来开启的宝库是最大的,存放着巨量书籍,足足有四万多卷。

这些书卷整齐摆放在书架上,最外面的几本书籍是目录,目录详细记载着书架内容,可以据此快速查找。

四万多卷书籍,既有早已失传的儒释经典,也有山水游记、小说话本,某些孤本书籍,能让大儒跳起来。

冯素贞酷爱读书,快速挑选几卷孤本书籍,准备带回去认真研读。

接下来的宝库是最小的,比厕所大不了多少,里面摆着十几本书。

这是南唐收集的武功秘籍。

有几本在江湖中广有名号。

《杂阿含功》

《菩提心法》

《达摩剑法》

《拈花擒拿手》

《金刚禅狮子吼》

《罗汉奇门五转阵》

《一百零八罗汉阵》

……

南唐崇信佛法,收藏的武功秘籍以佛门武功为主,李兆廷和冯素贞均身负高深传承,并不贪恋别派武学。

佛道两家的武功并不好练。

不懂佛道理念,容易走火入魔。

萧远山、慕容博、黑风双煞,全都深受其害,走火入魔,疾病缠身,乃至双腿残疾,越是苦练伤势越重。

点名批评黑风双煞,跟着黄药师这位学究天人的师父,却沉迷早恋,不肯用功读书,最终成了两个文盲。

绝世神功在手,却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修行,练得人不人鬼不鬼。

若是只学武功招数,或者如同鸠摩智那样,用小无相功之类的心法催动这些绝技,很容易导致杂而不精。

慕容复就是最大的教训。

什么都想学,什么都不精。

冯素贞取走狮吼功、达摩剑法。

李兆廷拿了一本辅助心法。

这本秘籍封皮破损,不知道原本名字是什么,能挪移经脉穴位,无视一切点穴、截脉、擒拿、禁制手法。

从实际效果而言,很像魔教十大神功中的移天转地移穴法,不过,魔教法门只能偏移一寸,防备点穴手。

两相比对,移天转地移穴法似乎是这门心法的弱化版本,即便如此,也能位列十大神功,可见心法绝妙。

最后一个密室藏着灵丹妙药。

药玉制作的药匣里面,堆叠着萝卜大小的人参,紫气氤氲的灵芝,小孩模样的何首乌,都是大补的灵药。

直接服用能提供巨量功力,若是有名医国手,妙手调配,可以炼制活死人肉白骨的保命灵丹,价值连城。

冯素贞问道:“官人,你有没有相熟的神医?能不能请他来配药?”

“神医?不认识!”

李兆廷下意识揉了揉下巴,面上表情从一本正经,变得不太正经。

“官人~~”

冯素贞甜腻腻的撒娇,齁死人的甜腻后面是让人筋酸骨软的醋坛。

李兆廷有心躲闪,如何避得过?

“娘子,我真的不认识神医。”

李兆廷着重“神医”两个字。

理直气壮,测谎机也验不出来。

李兆廷确实不认识神医。

李兆廷认识的是“毒医”。

冯素贞伸出一根手指,轻轻挑起李兆廷的下巴,露出女王的姿态。

“官人,你不老实哦~~”

“娘子,饶命~~”

李兆廷觉得今晚将会发生一场山呼海啸的激战,一日一夜,一夜一日,夜以继日,日日夜夜,无休无止。

……

翌日清晨,李兆廷揉着腰晨练。

昨晚战况太过激烈,冯素贞慵懒的一根手指也动弹不得,李兆廷起床晨练的时候,冯素贞仍旧睡得香甜。

看着缓缓升起的红日,李兆廷兴之所至,跳了一段《初升的太阳》,拉伸手筋脚筋,又打了一会儿太极。

太极拳是武当至高绝学,但并非严密收藏的“不传之秘”,反而简化出十几个版本,在江湖中广收门徒。

李兆廷练的这套太极拳来自于疯疯癫癫的师父,并非江湖大路货,某些精要之处,绝不亚于师父的剑法。

以李兆廷穿越者的先知优势,也不知道自家师父是什么来历,老道士整天疯疯癫癫,嘴巴里没一句实话。

李兆廷身负阴阳真气,参悟太极拳有先天优势,野马分鬃、白鹤亮翅、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倒卷肱……

心静体松,圆活连贯,虚实分明,呼吸自然,什么内息外息、先天后天之类的真气理念,尽数返本归元。

虚灵顶劲,涵胸拔背,松腰垂臀,沉肩坠肘,纯以意行,形神合一。

兴之所至,抓起一根五尺柳条,对着前方微微摇摆,如老翁垂钓,苍翠欲滴的柳叶,随着晨风簌簌落下。

高探马,揽雀尾,单鞭,云手,柳条随心而动,环成太极阴阳鱼。

“妾身领教官人剑术!”

冯素贞的声音从走廊传来。

冯素贞名门闺秀,自幼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生活习惯,只不过昨天晚上战斗太过激烈,这才睡了个懒觉。

醒来后,发现李兆廷不在,心知李兆廷必然在花园晨练,简单洗漱,赶到花园,发现李兆廷进入了顿悟。

天人合一,心旷神怡。

冯素贞忍不住出招试探。

用的招数赫然是昨晚从宝库中找到的达摩剑法,这套剑法并非少林武僧打基础的大路货,而是达摩亲传。

剑法共有三十三招,变化奇绝,繁复至极,以静制动,以气运力,增强根骨气血,对内功修炼大有帮助。

在梁羽生体系,这套剑法是武当派嫡传绝学,与邙山派玄女剑法、天山派天山剑法,并称武林三大绝剑。

缺点有两个。

一是创作于数百年前,哪怕是菩提达摩这种通天彻地的武道宗师,亦不免有缺漏之处,需要后来人补足。

二是达摩剑法为佛门剑术,讲求慈悲为怀,招数柔和,以防御、闪避、腾挪为主,剑法杀伤力严重不足。

用于克敌制胜,略有不足,用于晨练切磋打基础,是极佳的选择。

冯素贞并指成剑,倏然出招,气机牵引之下,李兆廷手腕翻动,柳条轻飘飘的探出,虚空划过一道圆弧。

闵子华重金修建的演武场,此刻大大方便两人练武,冯素贞出招精妙,闪转腾挪,一秒数变,奇幻莫测。

纤纤玉足在地面轻轻一点,身形如蝴蝶翩跹花丛,轻盈曼妙至极,左手在竹林轻轻一抓,掰下三尺翠竹。

青光荡漾,剑气弥漫,绵密如云雾的剑气把冯素贞牢牢包裹其中,好似一枚青团,清香扑鼻,驱邪避灾。

李兆廷眼神飘忽,似睡似醒,手中柳条划过一道道美轮美奂的弧线,形成环环相扣、层层叠加的大圆圈。

像是用竹篾制作花篮,又像用蚕丝编织锦绣,绵柔无力的柳条,随着李兆廷挥洒,罗织成一张天罗地网。

如青丝拂面,似飞絮沾衣。

弱柳千丝缚,惊鸿照影寒。

垂露折枝,流云过隙,冯素贞只觉得被千叶障目,剑光一闪而过,冯素贞手足无力,被李兆廷抱在怀中。

“娘子,我的剑法如何?”

李兆廷正想做个早操,墙头传来一个轻佻的声音:“真是好剑法!”

冯素贞害羞的挣开怀抱。

“陆小凤,不怕长针眼啊!”

李兆廷咬牙切齿的看向墙头上的红披风,以及标志性的四条眉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