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代码与心跳

金融科技比赛小组的第二次会议定在周二下午三点。林听提前半小时就到了经济学院302会议室,把准备好的算法流程图贴在白板上,又反复检查了几遍演示文稿。

“这次一定要让他刮目相看。“林听小声给自己打气,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笔记本电脑的边缘。

会议室门被推开,裴予走了进来。他今天穿了件深灰色衬衫,袖口挽到手肘处,露出线条分明的小臂。看到林听已经在准备,他微微挑眉:“来得真早。“

林听的心跳顿时漏了半拍:“想提前调试一下设备。“她指了指投影仪,“上次咖啡厅的演示出了问题,所以...“

“嗯。“裴予简短地应了一声,走到白板前查看她的流程图,“这是你设计的风险评估模型?“

“对,基于随机森林算法。“林听走到他身边,刻意保持了一小段距离,“我加入了动态权重调整模块,可以实时反映市场波动。“

她身上淡淡的柑橘香气飘过来,裴予的视线从流程图移到她脸上。今天的林听扎了个利落的马尾,没戴眼镜,眼角有一颗几乎不可见的小痣。她讲解时眼睛发亮,手指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完全不像之前那个在他面前笨手笨脚的女孩。

“这里。“裴予突然指向流程图的一个节点,“为什么选择信息增益而不是基尼系数?“

林听眼睛一亮:“因为我们的数据集有大量连续变量,信息增益对连续特征的处理更...“她突然停住,意识到这是裴予第一次主动问她专业问题,“你懂机器学习?“

“略懂。“裴予嘴角微不可见地上扬,“去年修过数据挖掘。“

其他组员陆续到来,会议正式开始。林听的演示获得了全组掌声,连一直对她有敌意的李萌也不得不承认她的算法设计精妙。

“林听的方案基本可行。“裴予总结道,“接下来我们需要金融数据接口和前端展示部分。李萌负责数据清洗,王瑞做UI设计,我和林听负责核心算法整合。“

林听注意到他说“我和林听“时,李萌投来的意味深长的一瞥。会议结束后,李萌故意从她身边经过,压低声音说:“别高兴太早,谁不知道你是怎么进组的。“

林听握紧了拳头,又慢慢松开。她抬头直视李萌:“我靠全国编程大赛一等奖进组的,有问题吗?“

她的声音不大,但足以让还没离开的人听见。裴予正在整理文件,闻言抬头看了她们一眼,没说话。

“走着瞧。“李萌冷笑一声,摔门而去。

会议室只剩下林听和裴予。林听突然觉得疲惫不堪,这两周来的各种压力一下子涌上来。她低头收拾电脑,不想让裴予看到自己的表情。

“别在意。“裴予突然说,“你的能力足够。“

林听惊讶地抬头,裴予已经转身走向门口。在门口停顿了一下,他又补充道:“今晚十点前把代码初稿发我。“

这句话像一剂强心针,林听立刻精神起来:“没问题!“

---

接下来的两周,林听几乎把全部时间都投入到比赛中。白天上课,晚上写代码到凌晨,连陈语都说她“走火入魔“。

周五晚上十一点,林听还在实验室调试算法。整个楼层几乎没人了,只有她的键盘声在寂静中格外清晰。她揉了揉酸胀的眼睛,盯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据。

“就差最后一点了...“她小声嘀咕着,又输入一行代码。

不知过了多久,林听终于满意地看到程序输出了预期结果。她伸了个懒腰,突然意识到实验室只剩下自己一个人。看了眼时间——凌晨一点二十。

“完了,宿舍关门了。“她懊恼地拍了拍额头。不过好在比赛期间实验室可以通宵使用,她决定在桌上趴一会儿,等天亮再回去。

林听把几张椅子拼在一起,权当临时床铺。疲惫如潮水般涌来,她很快沉入梦乡。

梦里,她站在一片樱花雨中,远处有个模糊的身影向她走来...

“林听。“

有人轻轻推了推她的肩膀。林听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看到裴予的脸近在咫尺。晨光透过窗户洒在他的轮廓上,给他镀上一层柔和的边缘。

“几点了?“她猛地坐起来,身上有什么东西滑落在地——是一件黑色外套。

裴予弯腰捡起外套:“六点半。你昨晚没回宿舍?“

“代码调试太晚,就...“林听不好意思地理了理乱糟糟的头发,突然意识到什么,“等等,你怎么在这?这么早?“

裴予避开她的视线:“晨跑路过,看到灯还亮着。“

林听低头看了看地上的外套,又抬头看了看裴予——他今天穿的是运动服,而那件明显是正装外套。晨跑需要带正装外套吗?

“你的代码我看了。“裴予转移话题,“有几个地方需要优化。“

“啊?我还没发给你啊?“

“你昨晚提交到GitHub了。“裴予平静地说,“我正好看到。“

林听眨了眨眼。她确实在凌晨一点半左右把代码push到了远程仓库,但那是私有仓库,除非...除非裴予一直在关注她的GitHub账号。

这个发现让她的心跳加速。裴予不仅记住了她的GitHub账号,还深夜查看她的代码更新?

“哦...那,那我现在改?“林听结结巴巴地说,试图掩饰自己的惊喜。

“不用,我已经fork了你的仓库,做了些修改。“裴予递给她一个U盘,“你看看有没有问题。“

林听接过U盘,两人的指尖短暂相触。裴予的手很暖,而她的因为通宵而冰凉。他微微皱眉:“你手很冷。“

“实验室空调开太大了。“林听随口编了个理由,实际上实验室根本没开空调。

裴予没再说什么,只是拿回自己的外套,转身走向门口:“回去休息吧,下午再讨论。“

林听点点头,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门口。她低头看了看U盘,突然笑了——U盘上贴着一张很小的便利贴,上面写着“记得吃早餐“,字迹工整得像是怕被认出来是谁写的。

---

比赛项目进展顺利,林听和裴予的配合也越来越默契。她负责的机器学习模块完美嵌入了裴予设计的金融模型,整个系统的准确率比预期高出15%。

周五晚上,小组决定庆祝阶段性成果,在学校附近的小餐馆聚餐。林听特意换上了新买的淡黄色连衣裙,还让苏柔帮她化了淡妆。

“记住,今晚别太主动。“苏柔一边给她画眼线一边叮嘱,“让他主动找你说话。“

林听点点头,心里却七上八下。这是第一次和裴予在非工作场合相处,她既期待又紧张。

餐馆里,大家围坐一桌,气氛轻松愉快。林听坐在裴予斜对面,刻意不往他那边看,但余光总能捕捉到他的动作——他喝水时喉结的滚动,听别人说话时微微倾斜的头,偶尔掠过她的视线。

“林听,你负责的算法部分真的很厉害。“王瑞举起酒杯,“我敬你一杯。“

林听刚要拿起杯子,裴予突然开口:“她酒精过敏。“

所有人都愣住了,包括林听自己。她什么时候酒精过敏了?她自己怎么不知道?

“啊...对,我忘了。“王瑞尴尬地放下酒杯,“那以茶代酒。“

林听偷偷看向裴予,后者正若无其事地吃着菜,仿佛刚才那句话不是他说的。但她分明看到他的耳尖微微发红。

聚餐结束后,夜色已深。大家三三两两地告别,最后只剩下林听和裴予站在餐馆门口。

“我送你回宿舍。“裴予突然说。

林听的心跳漏了一拍:“不、不用了,我自己可以...“

“很晚了。“裴予的语气不容拒绝,“走吧。“

初秋的夜晚微凉,路灯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他们并肩走着,中间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既不会碰到彼此,又不会显得太疏远。

“那个...“林听打破沉默,“谢谢你刚才帮我挡酒。“

裴予看了她一眼:“你不是酒精过敏吗?“

“我什么时候...“

“大一迎新晚会,你喝了一杯啤酒就全身起红疹。“裴予平静地说,“被送去医务室。“

林听惊讶地停下脚步:“你怎么知道?“

月光下,裴予的侧脸轮廓分明。他微微低头,声音很轻:“我当时在医务室值班。“

这个回答让林听心头一暖。原来他记得这么久远的小事,甚至比她自己记得还清楚。

“所以你从那时候就认识我了?“林听忍不住问。

裴予没有正面回答:“S大计算机系唯一的女生全国编程冠军,很难不认识。“

他们继续往前走,话题从比赛转到各自的专业。林听发现,一旦聊到技术问题,裴予的话会明显变多,眼神也变得生动起来。他谈起金融模型时那种专注的神情,让她看得入迷。

“到了。“裴予在女生宿舍楼下停住脚步。

林听有些不舍:“谢谢你送我回来。“

“嗯。“裴予点点头,“周一见。“

林听转身要走,又想起什么:“对了,你怎么知道我大一酒精过敏的事?医务室记录应该不会写这么详细。“

裴予已经转身离开,闻言停顿了一下,没有回头:“随机看到的。“

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林听忍不住笑了。又是这个借口。“随机推荐“、“随机看到“——裴予的“随机“可真多。

回到宿舍,陈语已经睡了。林听轻手轻脚地洗漱完毕,躺在床上回想今晚的点点滴滴。裴予记得她酒精过敏,记得她得过什么奖,甚至关注她的GitHub动态...这些细节拼凑在一起,指向一个让她心跳加速的可能性:也许,裴予对她的关注,远比他表现出来的多得多。

手机突然震动,是一条微信消息。林听点开,是裴予发来的一个GitHub链接——他刚刚提交了金融模型的最新版本。

消息只有简短的几个字:「看看有没有问题。」

林听回复:「好的,马上看!」

她正要点开链接,又一条消息进来:「明天再看,现在睡觉。」

林听看着这带着命令口吻的关心,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她回复:「遵命,裴组长~」

发完才意识到自己用了波浪号,会不会太轻浮了?正想着要不要撤回,裴予已经回复了:「晚安。」

简简单单两个字,却让林听的心像被羽毛轻轻拂过。她抱着手机,在黑暗中无声地笑了。

这是裴予第一次对她说“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