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系陷阱:如何识别与应对面具下的极端自恋者
- (美)莎拉·戴维斯
- 9字
- 2025-04-25 19:12:06
第二部分 自恋者与你
03 你的秘密武器:信息
在康复过程中,我们需要用尽可能多的有关自恋和自恋型虐待的信息来武装自己。
知识就是力量。
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公众对自恋和自恋型虐待的认识有了巨大提升。这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警觉性至关重要,它使我们能够在各种社交场合,例如人际交往、职场、家庭以及其他生活领域中及时察觉自恋型虐待的迹象。随着人们意识的觉醒,变革也随之而来。识别出自恋行为的蛛丝马迹是走上康复之路的第一步。通过学习识别这些迹象,你将获得必要的洞察力,并能避免在未来再次与自恋者纠缠不清。
我在诊所见证了这种公众意识的觉醒。就在几年前,来访者到达诊所的第一件事是抱怨自己“快要疯了”,他们希望学习如何以某种方式改变自己,或者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更好的伴侣、更好的儿女和更好的员工,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赢得自恋伴侣、自恋父母或自恋老板的认可,让自己得到爱、尊重和承认,让动荡平息。许多人寻求心理咨询是为了找出自身的问题所在——为什么自己不够好,为什么自己的付出不能让对方满意——这通常是他们落入关系陷阱的重要判断依据。毕竟,一段关系至少需要两个人参与其中。如果对方是自恋之人,那么他可能会让你觉得这都是你的“错”,都是你的责任。这符合自恋型虐待的特征;受虐者渐渐感觉自己“低人一等”、永远无法满足对方,从而深陷在自我贬低的漩涡中。
就在几年前,诊所接待的来访者无一听说过“自恋者”或“自恋型虐待”这样的概念。他们深信问题出在自己身上,他们身边的自恋者也会鼓励、强化这种想法。我再强调一次,任何的关系问题都必然涉及不止一个人,因此不止一个人在关系的运作中扮演了角色并分担着责任。与自恋者交往的挑战就在于他们不愿也不能为自己负责。这就是为什么自恋者会把“都是你的错”“都怪你”“你要负责”挂在嘴边。这种想法是幼稚荒谬的借口,是自恋的直观表现。然而在当时,许多来访者固执地认为自己可以为一段关系背上所有罪责,却忽视了关系是双方互动的结果。令人欣慰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来访者在寻求帮助时开始思考:“我经历的是不是自恋型虐待?”“我的伴侣可能是自恋者。”“我的上司是个自恋狂。”“我的妈妈有自恋特质吗?”
同样值得高兴的是,这些术语在主流社会中愈发地被公开讨论,人们对自恋行为和隐性虐待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互联网、图书和杂志不断呈现相关信息,这种意识正日益融入我们的思想,真正帮助我们自己及亲朋好友提高警惕。我鼓励你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特别是在了解或应对自恋型虐待的初期阶段。你可以阅读相关书籍、博客,参与论坛讨论,观看视频,并与那些可能理解或已有相似经历的人交流。这些资源可以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自恋现象,并对自己的遭遇形成初步认识。了解自恋型虐待的本质有助于人们认识到问题不在自己身上——而在自恋者及其施加的虐待行为上。这对你治愈自己而言是至关重要的领悟。
作为补充信息,我将列举那些来找我咨询的来访者的各种情况(无论他们当时是否意识到自己正在经历自恋型虐待)。一般来说,许多客户在经历了自恋型虐待之后会感到自卑,自我价值感低,自信心缺失,并且经常充满自我怀疑——即便他们往往成就卓著、事业有成,有很强的自我驱动力。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伴随着焦虑和恐慌,常常处于崩溃的边缘。许多人对于自己为何会陷入这样恐怖的境地感到迷惑不解。
来访者的常见经历可以概括为:
●困惑感——对这段关系、自己的判断和对事情的看法产生困惑。
●自尊心低下。
●有强烈的“我不行”“我不够好”的感觉。
●自我怀疑。
●令人痛苦的自我意识的丧失:“我不知道我是谁了。”
●恐慌或焦虑。
●抑郁或绝望。
●出现创伤或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症状。
●饮食过量或摄入不足。
●睡眠紊乱:夜间突然惊醒,无法入睡,过度睡眠。
●紧张不安。
●偏执多疑。
●强迫性的行为/习惯。
●孤僻,缺乏社会支持,感觉被朋友或同事忽视或不被理解。
●有内疚和羞愧的感觉。
●疲劳。
●否认。
●缺乏个人的界限;无法说“不”。
●频繁出现与压力相关的身体健康问题(例如肠胃炎、疼痛、皮肤问题、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压力和倦怠。
●出现自杀的念头和情绪。
●在极端情况下,感觉自己处于神经衰弱的边缘或完全崩溃。
如果来访者最近经历过或正在遭遇自恋型虐待,他们在第一次或早期的心理咨询中会有如下表述:
“我觉得我快疯了。”
“怪我,是我的错。”
“我怎么做都不够。”
“我就是最大的问题。”
“我应付不来。”
“我搞不清楚发生了什么。”
“我不够好。”
“是我的问题还是他们的问题?”
“我很迷茫。”
“我都不知道我是谁了。”
“我神经兮兮的。”
“我不再相信自己的判断。”
“我感到内疚。”
“应该由我做出改变。”(“这是我的责任。”)
“如果我能……就好了。”(“那么这段关系就会好起来。”)
“这全都取决于我。”
“简一直告诉我说,我应该去找人谈谈自己的问题。我自认为将她照顾得很好。我努力工作,处理家务,支付所有账单,每个月给她生活费。我会安排假期、给她买礼物,但是简依旧不满足。她会给我压力,唠叨着朋友或邻居又置办了什么。如果有人买了新电视,我们就得买一台更大、更好的。为了息事宁人,我都会顺着她。我想让她开心——这对我来说很重要。她不开心,我就难过。我甚至感到内疚,觉得这是我的错、我的责任。
我们经常争吵,起因都是极小的事。有些时候,我被她的歇斯底里弄得晕头转向,说实话,我甚至不知道我们在吵什么。不能给她幸福,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不是一个合格的男人。我们也不是没有过快乐。刚在一起时,她表现得相当出色,爱我、关心我,是我的狂热追求者。真的,我没有夸张,她说我是全世界最好的伴侣,是她命中注定的男人。后来热度就慢慢消失了,她的抱怨越来越多,我逐渐崩溃,工作也受到影响。我压力很大,焦头烂额。
我八岁时父母离异,我是看着母亲的挣扎长大的。父亲是个赌鬼,根本不管我们的死活。我痛恨半途而废,坚信男人应该照顾好自己的另一半。母亲吃了很多苦,患上了抑郁症,尝试过自杀,她真的太难了。我发誓不要成为父亲那样的人。看到简闷闷不乐,我非常痛苦。我想让一切都好起来,但她却更加认为她的不满是我造成的。如果我表达自己的想法,她就会说我有问题,让我去看心理医生。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荒唐。最后我真的绝望了,预约了心理医生,但我庆幸自己没有爽约。
我很幸运地遇到了一位了解自恋行为的咨询师。我向他解释了我的处境,以及我的无助和绝望。我觉得自己完全是咎由自取。咨询师很快就指出问题不只是我一个人的,而是关系中的两个人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心理咨询,我知道了什么才是健康的关系,它需要两个人的共同努力。我带着太多的包袱进入这段关系,尤其是抱着一些刻板的‘男子汉’的责任感。我现在意识到,我并不能完全为她或其他人的幸福负责,也不能对任何人的情绪或行为完全负责。和简交往时,我隐隐抱有这种想法,但还是觉得自己有责任。当简出于自身需要而逼我去接受心理治疗时,我的自尊心跌到了谷底。然而,正因如此,我才找到了转机。
虽然有时很痛苦,但是在咨询师的帮助下,我渐渐明白了自己早年的经历,以及我目睹母亲所经历的一切是如何扭曲了我对健康关系的理解。我还承担了不属于我的责任。我不想让这段关系失控。现在我学会了照顾自己,把自己的需要放到优先的位置。我明白了人际关系是两个人的事,像简那样不断指责其中的一方,不仅不公平,而且是一种虐待。我从未想过自己会身处一段虐待关系中,但我确实落入了陷阱。久而久之,我的自信和自尊都被磨灭了。我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找回了自尊心,学习了健康的界限,结束了与简的有毒关系。我们在一起五年了,而且订了婚。我给她买过一枚昂贵的订婚戒指,后来她把戒指卖了。分手几个月后,她已经和别人在一起了。这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也让我释然,我做了正确的事情。我现在和一个很棒的女人在一起,她支持我,爱我本来的样子。我拥有了一段彼此尊重的健康的关系。”
用有关自恋和自恋型虐待的信息武装自己,可以帮助你实现关键的观念转变。希望你能从认为“都怪我”和“是我的错”转变为理解这是由于与自恋者交往而导致的感受。这些信念和感受是处于不健康的、有毒的关系中的症状。在多数情况下,经历过自恋型虐待的人在接受咨询时,会觉得自己失去了自我,失去了理智;如果你有同感,我想向你保证,虽然有时你可能会有这种感觉,但事实并非如此。这种动态关系本身就会让你觉得自己快疯了,这是一种功能失调的症状。一旦摆脱了有毒的或虐待性的关系,你将迅速恢复理智。
阅读资料,研究自恋型虐待的相关问题是康复的基础。它可以帮助你理解为什么有的人会变成这样——这不是你的错,不是你的责任,以及你需要为自己努力,为了自己的疗愈而前进。你可以享受更健康、更有价值和更充实的人际关系。此外,它可以为你的遭遇提供解释,为你心中的疑惑提供一些答案——尽管有些疑惑注定无解。它可以帮助你理解那些让人感到抓狂,甚至毫无道理的情况。它可以帮助你放下执念,不再痴迷于让自恋者看到或理解自己,不再试图改变他们。对许多人来说,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正在或曾经与自恋者交往是一件相当令人震惊的事。掌握信息很重要,同样关键的是,你要善待自己。
反思时刻
◆你最初是如何怀疑或意识到自己遇到了自恋者的?
◆他们的哪些行为或举动让你察觉到异常?
◆这段关系对你产生了哪些负面的影响?
◆此时此刻,你对自恋和自恋者有哪些了解?
◆在这个阶段,你需要做些什么?
◆你还有其他想法或思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