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调令

踏踏踏——

嗖——

砰!

“好!好!”

小王庄外,随着箭矢在奔跑的马背上射出,精准射中约莫百步外的稻草人的头部,围观人群顿时响起一片叫好声。

许言见箭矢命中,微微颔首,放缓马速慢慢停了下来,转而看向身后的二十几名骑兵。

马宝对着这些骑兵说了几句,便马上有一骑策马冲出,在马背上搭弓引箭,对准稻草人射去,这一箭虽然命中,但只堪堪擦着肢体射穿四肢,在爆裂的稻草中射入地面。

骑兵见状,脸上顿生懊恼,他放慢马速来到许言身旁,正想检讨,许言就笑着说道:“不错,昨天你可是偏了很多,今天能够射中,已经很有进步了。”

他听了,脸上的表情稍缓,随后面露坚毅:“营总,我一定会勤于训练,不让您失望的!”

许言笑着点了点头,目光看向下一个策马而来的骑兵,那人腰身下沉,猛地松开弓弦,箭矢便带着刺耳的破空声狠狠命中稻草人。

“不错。”

许言赞了一句,对着那人说道:“陈三儿大有进步,中午给你加餐!”

唤做陈三儿的骑兵面露喜色,待马速放缓后,连忙抱拳应下。

自从驻扎小王庄后,许言见营中士卒们吃饭基本沾不到荤腥,许多人都有些面黄肌瘦。

便自掏腰包,拿出高杰赏赐给他的银钱,去附近的乡镇里购买鸡鸭猪羊,宰杀家禽给士卒们加餐。

当然,这其中也有着他的一些小心思,想要以此收买人心,让这一营士兵都追随自己。

事实证明,许言的计划的确起到了作用,平日里鲜少能够碰到荤腥的他们,在许言手下终于能够吃到肉食,一个个就如同过了节一般欢呼雀跃。

连带着他们对许言的拥戴之情也愈发深厚起来。

许言没有再看向练习齐射的骑兵们,转而看向西边的天空,心中陷入思索。

今天已经是弘光元年的正月二十日了,距离许言穿越到这个世界,也已经过去了八天的时间。

这几日他们一直驻扎在小王庄内,操练兵马,迟迟没有得到高杰的新命令,而黄河北岸的清军也大举西进,全然没有理会南岸的明军。

就算训练时练得再好,没有经历过实战也只是纸上谈兵,许言便开始谋划起要不要到附近清剿匪徒,练兵之余也顺便缴获一些钱粮,以补充军用。

为此,他派出了斥候到附近探查情况,可还没等斥候回来,就在这时,庄内突然响起一阵嘈杂声。

许言听见嘈杂声后,一时收起思绪,转而看向声音传来的方向。

便看见有一骑快马而来,背后插着一杆令旗,骑士长相陌生,许言只看了一眼,就意识到这极有可能是高杰派来的传令兵。

果不其然,在那骑士策马来到许言跟前后,便对着他高声说道:

“奉督镇军令,前线有变,尔部即刻开拔,奔赴虎牢关,于军前效命!”

前线有变?

许言神色微变,下意识努力回想历史上在这个时间段发生的事情,不过他对于这个阶段的历史了解并不深。

回忆了一阵后,也只回想起清军攻破潼关,顺势占领顺军根据地西安府。

看来,传令兵所说的前线有变,多半是和这件事有关了。

想到这,他也没有多废话,下令停止训练,全营清点辎重,准备开拔。

而后,他对略微喘息的传令兵招呼道:“兄弟一路辛苦了,下马喝口水吧。”

传令兵也没有推脱,翻身下马,一边说道:“许营总,此地距虎牢关路远,你们未必认路,我会与你们一起前往,充作向导。”

“那就多谢了。”许言说道,又抬头看了看天色,烈日当空,接着道:“待吃过午食后,我军再行开拔。”

传令兵对此没有异议,他也只是负责传令和带路的。

很快,训练的士兵们便得到了消息,就地解散,返回庄内开始收拾行囊,而伙兵们也开始烹煮食物。

他们将藏在雪堆里保鲜的猪肉挖了出来,剁碎以后扔进铁锅里炖煮,正月里气候寒冷,又是小冰河期,外面就是个巨大的天然冰箱。

许言也和传令兵一起走回庄子,他一边询问起对方前线的战事情况。

传令兵对此倒是没有隐瞒,将自己知道的所有尽数和盘托出,不过他作为一个小兵,知道的事情也不多。

在他出发前,清军破潼关,顺军南撤的消息便传了过来,也因此高杰才会命令许言前去与他汇合。

尽管许言这一营人马只有五百人,但也算是小有战斗力,对上清军不好说,对上大溃败的顺军,也能打得有来有回。

尽管已经知道清军破潼关的事情,但许言还是故作惊讶,他又询问道:“清军破潼关,顺军极有可能往河南而来,督镇可是已经做好与顺军开战的准备了?”

传令兵点了点头:“确实如此,督镇已经命王之纲王总兵移驻南阳,他老人家也准备亲自拿下洛阳。”

他表现得倒是信心十足:“顺贼惨败,西安也肯定保不住,一帮丧家之犬,如何是我军的对手。”

难说。

许言脑海里顿时蹦出这个词。

如果给明顺清三方势力的战斗力排名,以许言的个人看法,应该是清军>顺军≈南明军。

而这里的南明军也有所划分,四镇里的高杰部当之无愧是最能打的,但也只是横向对比,猴子里称霸王,其次才是刘泽清、黄得功和刘良佐。

然后还有一个重量级的左良玉,直接被大溃败的李自成吊着打,以至于不得不焚烧武昌东窜,打着崇祯太子遗诏的名义顺江而下,最后病死在半路。

在许言看来,高杰能够挡住顺军撤往河南已经很不错了,往后对上多铎率领的清军……

那画面太美,他不敢想象。

最好的结果是不会像历史上那样兵败如山倒,能够有序撤回扬州,最坏的结果……还有比历史上的发展更坏的结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