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麦收后的暗涌

麦收后的日头像团滚烫的火球,悬在西付村的上空,晒得大地直冒烟,连路边的石子都烫得能煎鸡蛋。张家老爷子却裹着汗津津的灰布汗衫,晃晃悠悠地往邻村走去。他后腰别着的蓝布钱袋格外扎眼——那是老四用碎布条拼的,补丁摞补丁,针脚歪歪扭扭,此刻却被撑得鼓囊囊,随着他的步伐一晃一晃,仿佛在炫耀着什么。

王素云蹲在井台边淘米,清凉的井水漫过她的手腕,却浇不灭心头的烦躁。她盯着木盆里浮起的碎米,那些米粒又小又碎,混着不少稗子和谷壳,是最便宜的次等米。上个月张家林咬着牙,从砖窑工钱里挤出的生活费,还带着丈夫手掌的温度,可转眼就被老爷子添酒买肉,招呼牌友们吃得杯盘狼藉。那些人推杯换盏的笑声,仿佛还在耳边回荡。

“嫂子!“老四的声音突然从砖窑方向传来,带着浓重的喘息。只见他顶着一头煤灰,深一脚浅一脚地跑过来,汗水混着煤灰在脸上糊成花脸,工装裤膝盖处磨得发亮,还沾着几块沥青。“爹又去王老头那儿了!“他跑到近前,双手撑着膝盖直喘气,“昨儿我亲眼看见,他把新买的铝饭盒都押上了......那可是咱攒了半年才买的!“

话音未落,张家林扛着锄头从地头回来了。他的草帽檐压得很低,遮住了大半张脸,可紧抿的嘴唇却透露出压抑的情绪。身上的粗布衬衫早被汗水浸透,紧紧贴在背上,肩膀处磨出的破洞边缘,还沾着新鲜的泥土。他默默放下锄头,拿起水瓢咕咚咕咚灌了半瓢凉水,喉结剧烈地滚动着,却始终没说一句话。

夜幕降临时,整个村子渐渐安静下来,只有此起彼伏的蝉鸣,在闷热的空气里回荡。王素云蹲在灶台前,往灶膛里添了把干透的硬柴。火苗“轰“地窜起来,映得她脸颊通红,也照亮了灶台上那半碗稀粥——那是全家人今晚的口粮。就在这时,院外突然传来老爷子的骂骂咧咧,夹杂着推牌九的哗啦声,像根刺扎进她的心里。

张家林原本在院里编竹筐,听到声音,动作猛地一顿。他缓缓站起身,中山装口袋里露出半截粗糙的麻绳——那是他白天在砖窑省下来的,准备编几个竹筐去换钱。“我去看看。“他的声音冷得像冰,不带一丝温度。王素云抬头,看见他攥着门框的指节发白,指缝间还残留着编竹筐时扎进的木刺。

牌桌前,煤油灯昏黄的光晕下,老爷子正把最后几枚钢镚重重拍在桌上,浑浊的眼睛里泛着血丝,布满老年斑的手微微颤抖着。对面的王大爷叼着烟袋,吐出一个烟圈,嘿嘿笑着:“老张,要不拿房契再赌最后一把?赢了,这钱全是你的!“

张家林再也按捺不住,突然冲上前,一把掀翻桌子。铜钱、骨牌噼里啪啦滚了满地,煤油灯也应声倒地,火苗瞬间在干草上蔓延开来。老爷子踉跄着要扑过去捡钱,却被儿子死死按住。“爹,这月老四工钱还没结,孩子们等着米下锅!“张家林的声音在颤抖,“您输的不只是钱......是全家人的活路啊!“

老爷子突然暴起,抄起烟袋锅就往儿子肩上砸去:“反了天了!老子养你们这么多年,轮得到你们教训我?“烟袋锅砸在肉上的闷响,混着老爷子的怒吼,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

王素云冲进院子时,正看见张家林攥着散落的钱,掌心被骨牌划出一道血痕,鲜血顺着指缝滴落在地上。月光下,那些钢镚泛着冷光,混着老爷子的唾沫,刺得她眼眶生疼。远处传来二哥收音机里的天气预报,说今夜有暴雨。她望着天空中渐渐聚拢的乌云,突然觉得,这个家的裂缝,早已比天空的乌云更深、更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