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开始推出大学生刑辩训练营活动,旨在用十年时间去寻找并培养一百名有志于从事律师行业、致力于刑辩事业的未来新星。
2019年夏天,我受彭逸轩律师邀请,给刑辩训练营第一期十名学员讲授过交叉询问技能。学员、律师和旁听人员全都围坐在会议室,室外天气炎热,室内气氛更加热烈。我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通过点评、反馈的实践教学方法来指导五组学员逐一演练,通过实践教学来让学员掌握交叉询问的技能。在这个主题下,交叉询问当然要和刑事辩护中的庭审发问环节挂钩。我国各类诉讼中都要求证人出庭,这就需要律师当庭运用交叉询问技能,盘问或者询问对方证人,质疑证人证言的可信度。尽管“交叉询问是发现事实真相的最佳机制”,但通过精巧设计的问题交叉询问对方证人这样的场景,目前仍不多见。
卷宗主义、书面审理仍是东亚国家司法的普遍现象,“写给你看”而不是“说给你听”,司法审判也一直被诟病流于形式,刑事审判被人讥为“形式审判”。为应对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倡导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加大招收法律硕士力度,旨在培养实务型法律人才。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法学院的教学方法也在发生相应变化。我作为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院长,深知课堂灌输为主式的授课方法提不起学生兴趣,因此致力于改进教学方法,摆脱“单声道灌输教学”,强化案例教学,采用研讨式学习方式。中国政法大学已将模拟实践教学、法律诊所等体验式教学方法纳入日常教学,因为掌握一门法律实务技能的最好方式就是通过演练,体验式学习,learning by doing,也就是“做中学”。
法学院的模拟实践教学经过精心设计,在反复改进中已经渐趋成熟;法律诊所实战教学,则是在风险受到控制的环境下,让法科生代理真实案件、接触当事人、学习职业技能,体会职业价值和职业伦理。不同于学校开设的体验式课程,炜衡大学生刑辩训练营则融合了实用的培训、真实的实践以及结业考核,给广大在校法科生提供了极佳的平台。
首先,学员们经过海选、面试成为律师团队成员,切身参与到律师团队日常工作中来,至少在带教律师的指导下全程跟进办理一起案件,这比任何观察或模拟都要来得真实和有效。
其次,律所不同于校园,除了空间位置的转换,核心内容也截然不同。法学院的学习和考试,总是围绕一个给定的事实,并基于这个事实去适用现行法律、调动知识储备,最终作出结论或给出解答,这是最基本的三段论思维。然而事实究竟是什么,如何去发现事实,又如何去呈现事实,这才是法律实务工作中的重心所在。
最后,如果基于相同的证据,对垒双方构建出了完全不同的案件地图,展现出了迥异的当事人形象,并基于各自的立场去说服法庭,学员们能否接受、认同这样的职业伦理,并为之不断努力和奋斗?这也是每一个法律从业者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随着应届毕业生人数屡攀新高,职业焦虑开始传导进校园,广大在校生更加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磨砺心志、锻炼技能、解决问题,我对此持鼓励态度,这也是法学教育的必然归宿,那就是到实务中去,让学生在职场中学习职业技能、塑造职业伦理,这才是职业教育的真谛。
炜衡大学生刑辩训练营已经在法学教育和法律实务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希望有更多在校同学能够走上这座桥梁,感受、体验并最终通过这座桥梁,走向丰富多彩的法律实务!
最后,感谢炜衡律师事务所举办这样一个为实践所证明已经日臻成熟且非常成功的品牌活动,推动法学教育改革,协同培养卓越法律人才是法律职业共同体的重要使命。
是为序。
许身健
2022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