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喜洋洋,我还是来晚了一步

周末时,王雷给柳云打了个电话。

约定周二下午到羊城源创动力公司门口会面。

他的意思很明确,如果能够说服黄伟鸣合作,就按照柳云的设想来推进。

王雷是炫动卡通的副台长。

这个身份级别对于动画公司来说,简直就跟天神降临差不多。

尽管王雷特意保密,一直拖到周一快下班才跟黄伟鸣确定第二天到访,源创动力还是做足了准备。

公司门口布满鲜花。

前台拉起“欢迎炫动卡通领导莅临指导”的横幅。

黄伟鸣衣着鲜亮,跟出资人、副总,还有其他浩浩荡荡一群人,提早等到门口,恭候王雷大驾光临。

柳云比王雷早到,跟黄伟鸣团队隔门对望的时候,双方都还有点尴尬。

黄伟鸣不认识柳云。

柳云却在前世认识他,跟他讨论过第二个IP《开新超人》的电影开发。

就在两个人眉来眼去,打算聊几句的时候,王雷准时出现。

黄伟鸣立刻舍了柳云跑上来迎接。

哪知王雷眼睛一翻,直接忽视他,笑容满面地走向柳云,握起他手寒暄个不停。

门口那群源创动力的人全都惊呆了。

黄伟鸣居然都被晾在边上。

这个能让副台长跳过黄伟鸣,热切握手的年轻人,到底是何方神圣?

柳云坦然自若,微笑寒暄。

但他也知道这是王雷在给自己抬身价,不好意思做过头,连忙指着黄伟鸣,意思是先打招呼,进公司再聊。

黄伟鸣看到自己被召唤,也立刻凑上前,把王雷和柳云公司里面请。

一群人也呼啦啦地围上来,犹如众星捧月般把两人簇拥进公司。

源创动力的装修风格还不错,配色也很清新。

大开间的办公场地被划分成一个个规整的格子间,里面摆着电脑,却又被性格各异的艺术家装扮成玲琅满目的个性天地。

黄伟鸣本想介绍一番,但观察到王雷对参观没有兴趣,便一路把人领到大会议室。

不相干的人聚在门口,打过招呼就直接告退。

王雷主动向黄伟鸣介绍说:“这是我的好朋友,杭城动画王国的柳云。你别看他年轻,其实他对动画电影很有研究,参加过很多电影后期工作,做事专业,有些事情我都愿意听他的。”

“王总过奖了!”

柳云掏出名片,谦虚地递到黄伟鸣面前。

黄伟鸣看王雷如此吹捧,立刻双手举起名片,大声赞叹说:“动画王国好啊!柳总厉害,这个公司名字很霸气!”

柳云客气地笑笑:“黄导,你也很了不起,你创造的《喜洋洋和灰太狼》,也是一个美好、善良、励志的童话王国。”

黄伟鸣愣住了。

没想到柳云第一句话就点出了《喜洋洋和灰太狼》的核心理念。

这令他心里不由自主地泛起一阵感动。

柳云继续给其他人递名片。

忽然就感到一阵异样的目光。

有个港城人,穿着素色衬衫,外面套件羊毛马夹,正表情严肃地盯着自己。

“这位是我港城朋友,曾子秋,办过动漫杂志,也做过动画电影,是港城动漫圈的元老,能给我带来很多港城电影人才的助力。”

黄伟鸣主动把他介绍给柳云和王雷,邀请大家先入座。

行政送来香茶和水果,闲杂人也纷纷离开。

会议室里只剩下黄伟鸣、曾子秋和一个做会议纪要的小姑娘。

王雷眼睛盯着曾子秋,脸色有些难看。

他显然跟黄伟鸣说过这次来访的意图。

黄伟鸣察觉到气氛不对,连忙解释说:“王总,其实《喜洋洋和灰太狼》的电影前期工作已经开始,曾总在第一时间协助我们,帮我搭班子,考察团队,还说要从港城请有经验的人来帮忙,可以算是这个电影项目的发起人和制片人。”

曾子秋骄傲地点头致意,看向柳云的眼神中却流露出一丝不屑。

王雷脸色更加阴沉。

他发现自己还是来晚一步,让港城人插手到项目里,莫名其妙地变成制片人。

柳云不动声色,微笑着问黄伟鸣说:“黄导,能不能先大致介绍下目前电影项目的具体状态?”

黄伟鸣转向曾子秋。

港城人早有准备,中气十足地说:“我们动画大电影的制作成本为2000万,预计需要18个月制作周期。电影故事方向主要是…”

“停!”

柳云毫不客气地打断他:“不好意思,在你展开说故事方向之前,第一句话,制作成本2000万,制作周期18个月,这里面有太多信息没有交代清楚,我们稍微拿点细节出来交流一下可以吗?”

曾子秋脸色很不满。

但他左右看看,看到王雷板着脸,黄伟鸣又不敢得罪的样子,还是勉为其难地点点头。

柳云却没理他,先转过头跟黄伟鸣确认说:“你确定曾总担任这部电影的制片人吗?”

黄伟鸣犹豫片刻,还是咬着牙齿点了点头。

柳云转回头:“那曾总确认这部电影是由黄导做导演吗?”

曾子秋也犹豫了片刻,并没有马上回答。

黄伟鸣眼神中闪过一丝意外,没想到自己居然不是他心目中的唯一人选。

柳云意味深长地瞥了黄伟鸣一眼,接着又问:“曾总给自己开的制片人费是多少?”

曾子秋咳嗽一声,再次皱起眉头。

他觉得这个问题特别针对,很难直接回答。

黄伟鸣抢着替他解释说:“制片人费最终要根据项目情况核定,现在还没有完全说死。”

柳云不再纠缠,对着黄伟鸣比出“OK”手势。

他继续提问说:“曾总,你有没有算过,动画电影制作成本2000万,票房需要达到多少才能回本?”

曾子秋脸色一僵,心里有点慌。

柳云心领神会,侧过头看向黄伟鸣,加重语气问:“黄导,你们是不是通过制作费赚钱,不用计算电影的保本线?”

这话像刀一样直刺核心。

黄伟鸣连忙避开眼神,表情有点尴尬。

2000万制作成本确实掺了很多水分。

这是曾子秋的主意,先通过制作费把钱赚回来,这样电影票房分多分少都是额外的利润。

但这种事情在专业投资人面前上不了台面。

因为在项目开发阶段,大家本应该在一条船上奋斗,怎么能在做方案时先把同伴的钱挣了。

“6000万!”

曾子秋稳下心神,验算几遍后大声说,“2000万成本,只要6000万票房就能回本。”

王雷重重地叹了口气,不停摇头。

柳云也冷笑着问:“你确定吗?”

他声音冷得像块冰。

曾子秋额头上的汗瞬间流淌下来。

他在心里反复验算了好几遍。

发行方收入是总票房42%左右,扣除发行代理费8-10%,通常可以按33%的比例估算投资方的票房分成。

2000万的3倍确实是6000万。

错在哪里?

他困扰地看向黄伟鸣,发现他也同样困扰地看着自己。

会议室里一片安静。

曾子秋不敢随便回答,只能强行扯开话题:“电影票房计算是精细工作,发行公司都有专人计算,到时候我可以跟发行朋友再核对一下。”

“不是!”

柳云摇着头说:“我们做计划,都是估算,只要算法对,数字只是参考。”

他正儿八经地开始介绍。

“电影成本分作制片成本和宣发成本。”

“电影的盈亏平衡必须要考虑到所有成本回收。”

“票房分成在扣除发行代理费之后确实可以按33%来估算。”

“但宣传成本不能被忽视。”

“我们以2000万制片成本为例。”

“这部分成本就要6000万票房回本。”

“但6000万票房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

“曾总大概是不知道,要达到6000万票房成绩,至少要配置600-800万宣发成本。”

“这又要1800-2400万票房才能回本。”

“当然,收入可以加上电视播映权,音像制品,航空渠道等等杂七杂八的收入,但总数也不高。”

“总体来说,2000万制片成本配置800万宣发成本,至少需要8000万票房才能回本。”

他把双手摊在桌面上,语气严厉地问:“黄导,曾总,8000万票房的保本线,加上18个月制作周期和1年左右的回款周期,你们让其他投资方赚什么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