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妇幼保健与护理的性质、任务及发展趋势
妇幼保健与护理旨在促进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和舒适状态。明确妇幼保健与护理的性质、任务及发展趋势,关注社会文化及科学技术带来的影响,以面向未来健康的创新实践视角,促进妇幼保健与护理的持续有效发展。
一、妇幼保健与护理的性质
妇幼保健与护理以妇女儿童为对象,以健康为中心,将保健与护理相结合,既重视妇女儿童的个体服务,又坚持面向群体,是一门新型交叉应用学科。妇幼保健与护理以动态整体的大健康视角看待妇女儿童的健康问题,研究妇女儿童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其发展规律,分析影响妇女儿童健康的自然及社会文化环境、生物心理及遗传因素、可及的卫生保健与护理服务等。从全生命周期保健与护理的角度,评估儿童成长发育不同时期及女性青春期、生育期、围绝经期和老年期的身心健康状态,分析其保健与护理需求,提出妇女儿童可能存在的各种保健与护理问题;在专业价值观指导下,构建妇女儿童健康环境;综合运用护理学、保健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和技术,开展妇幼保健与护理活动,以期有效维护和促进健康,预防和管理疾病,增进妇女儿童身心整体健康状态,推动妇幼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妇幼保健与护理的任务
个体的生长发育和成长发展贯穿于全生命周期,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及妇女各有其保健与护理的核心任务及关键环节。系统完善的保健与护理服务能有效地促进健康、预防和管理疾病,满足妇女儿童各阶段和各特殊生理时期的保健与护理需求。
(一)家庭保健与生育计划
妇幼保健与护理以家庭为中心,关注家庭的成长及优生优育。实施家庭保健和生育计划有助于构建最优家庭结构、提升家庭健康素养、改善家庭生活方式,促进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家庭保健与生育计划强调家庭视角和家庭成员的共同参与。家庭保健与生育计划的主要任务是结合家庭各个成员的需求,通过健康咨询、健康教育和健康检查等方法,提高家庭成员的健康意识及保健与护理能力,培养家庭成员健康的生活习惯,促进家庭成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家庭保健与生育计划的主要措施包括确定家庭生活周期及其发展任务、培养家庭健康素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防范家庭意外伤害。婚前进行男女双方性生活及有关备孕、生育与避孕的知识教育,提高育龄人群生殖保健意识与能力。开展婚前检查,以了解是否存在法律上规定的不宜结婚的某些疾病。对有遗传疾病倾向的家庭,进行遗传咨询和优生优育指导。根据家庭的经济条件和夫妻双方的生育意愿及健康状况,开展家庭生育计划。主要内容包括保持适宜生育间隔及措施,减少非意愿妊娠,进行遗传咨询、产前筛查与诊断,加强出生缺陷防治健康教育和宣传指导。
(二)儿童保健与护理
不同年龄时期的儿童,在生长发育、心理社会发展、常见疾病及健康问题等方面,各有其特点及规律。儿童保健与护理的主要任务是针对个体在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幼儿期、学龄前期及学龄期的不同发育发展状况,开展有效保健与护理活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有效降低儿童发病率和死亡率。
儿童保健与护理的主要措施包括普及科学育儿知识和技能,及时发现和干预生长发育偏异;进行有效健康教育和指导,促进婴幼儿科学喂养,改善儿童营养;多部门密切协作,为儿童创造安全环境,积极预防和控制儿童主要伤害事故的发生;积极开展儿童户外活动和体育运动,促进行为和心理发展;提供免疫接种服务,有效预防传染性疾病;定期健康体检,对常见疾病进行筛查、保健与护理;重视保护0~6岁儿童远视储备量,为一生的视觉质量奠定基础。对一些重点儿童人群,如3岁以下儿童、贫困地区儿童、留守儿童等,积极开展健康测评和生命监测,促进儿童健康公平及整体发育发展。
(三)妇女保健与护理
妇女在不同阶段,生理功能及心理社会行为等方面各有其独特表现和规律,且青春期、生育期、围绝经期、老年期等不同阶段的女性,亦存在有不同的身心健康发展需求。妇女保健与护理的主要任务是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群体和个体,开展全程健康服务及保障,促进妇女健康自我负责精神和健康行为。面向全体妇女提供系统连续和公平可及的保健与护理服务,并针对重点人群、重点阶段开展针对性的保健与护理,有效维护和增进妇女健康水平。
积极开展青春期和围绝经期女性的保健与护理。关注青春期女性心理健康建设,推进青春期合理膳食和控制体重指导,加强生殖健康教育,预防性传播疾病。明确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需求,筛查评估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提供健康咨询和个体化健康教育及指导。开展全方位孕期保健与护理,包括普及科学孕育观和孕育健康知识,进行生育力评估和备孕指导,开展形式多样的孕前咨询、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提升孕妇健康素养和技能;规范产前检查,进行妊娠风险分级管理,实现孕产妇风险管理防线前移;倡导科学接生,提升产妇分娩体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加强产妇产后保健与护理指导,规范开展个性化产后康复服务,进行母乳喂养和产后避孕指导等。开展不同阶段妇女常见疾病的预防保健与诊疗护理,特别是老年妇女常见疾病的防治知识宣传,增强妇女自我保健与护理能力,促进疾病治疗与康复。
(四)妇幼保健与护理的信息管理
妇幼保健与护理的信息管理是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的要求,以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现代化手段,针对妇幼保健与护理及相关机构开展的妇幼保健与护理服务工作,通过长期、连续的追踪管理,收集主要阶段所产生的业务、管理等数据,并进行存储、分析、传输及交换,从而为卫生行政部门、妇幼保健与护理机构及社会公众提供全面的自动化管理及各种服务。妇幼保健与护理的信息系统及管理,是妇幼保健与护理机构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也是从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2020年我国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儿童健康管理率分别达到92.7%和94.3%,为开展高质量妇幼保健与护理服务,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作用。
(五)妇幼保健与护理的科学研究
妇幼保健与护理的科学研究在拓展学科理论知识,促进专业实践发展中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妇女儿童保健与护理人员应具有一定科学研究能力,包括医学文献检索、资料调查分析的基本方法、从事有关妇幼健康的调查研究、临床试验及科学评价的能力。开展妇幼保健与护理的基础理论及实践应用研究,包括对妇女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进行定期调查,确定妇女儿童常见健康问题,分析健康影响因素,总结健康和疾病的规律;发展新技术,精准开展保健与护理干预;提出促进妇女儿童保健与护理的政策建议,指导和改进保健与护理工作,提高妇幼保健与护理的质量。
(六)妇幼保健与护理的人才培养
妇幼保健与护理的人才培养是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完善的基础,直接影响到妇女儿童健康事业的发展。面向未来的高层次复合型妇幼保健与护理人才,应具备学习与变革技能、信息媒介和技术技能及生活和职业技能。在人才培养的成效评价方面,注重以成果和产出为导向评价,同时也重视过程性评价。通过教育研究,激励教师成为教育改良的促进者,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以学习为中心的研究,开展互动式教学、沉浸式学习等教学方法改革,将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高度渗透融合,开展虚拟现实与未来教育。以国际化理念促进妇幼保健与护理的人才培养及国际间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树立大健康预防为主的理念,具备扎实的保健理论及实践基础、良好的临床护理基础理论和技能,使其成为有知识、有自信、有坚强的信念,勇于面对挑战及挫折,有团体合作精神,对国家及社区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妇幼保健与护理专业人才。
三、妇幼保健与护理的发展趋势
在新的大健康观念和新发展理念的引导下,受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影响,妇幼保健与护理更为关注完整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和正常的社会适应能力。面向未来健康的妇幼保健与护理,将有效促进妇女儿童的身心整体健康状态。
(一)以大健康预防为主
大健康是根据时代发展、社会需求与疾病谱的改变,提出的一种全局的理念。做好健康保障、健康管理、健康维护,追求的不仅是身体健康,还包含生理、精神心理、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完全健康。保持健康优于生病后再恢复健康,已成为目前普遍接受的观念。许多妇女和儿童的疾病可以通过预防措施减轻或者早期发现,获得好的疾病结局。当前,我国妇女儿童群体的保健意识、保健行为有待加强。开展妇女与儿童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进行针对性的健康咨询和健康教育等各种形式的预防保健工作,提高妇女儿童身心健康水平,对提升妇幼保健与护理质量有重要意义。
(二)促进全生命周期健康
妇幼保健与护理是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生命周期理论从生命发展及成长的周期规律出发,围绕全生命周期的关键照护问题,聚焦全生命周期健康理论及应用,在妇女儿童健康维护和促进,以及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推动妇女儿童健康的重要理论依据。
(三)注重家庭与个人的统一
家庭对妇女儿童的健康状态有重要影响,健康的家庭功能状态有利于家庭成员应对各种危机。家庭的功能层次水平低,不利于个体情感、身体健康、社会健康和潜能的发挥。此外,个体的健康和功能对家庭其他成员的健康及家庭整体功能也产生重要影响。评估家庭的优势和具体的需求或挑战。尊重家庭的多样性,并将其看作家庭的独特品质。基于家庭为中心,分享或提出家庭成员的健康计划信息。妇幼保健与护理干预时,应将家庭看作由家庭成员组成的整体,鼓励家庭成员之间,以及家庭和社区之间的互动。以家庭为中心的保健与护理,使妇幼保健与护理人员能更好地了解个体,提供全面的保健与护理干预,有效维护和促进妇女儿童身心整体健康。
(四)关注生命价值与健康费用
妇幼保健与护理实践中,应尊重妇女儿童及家人的期望,为其提供更高质量的保健与护理服务。将生命价值与治疗费用有机结合,以妇女儿童的价值取向和实际付出的经济成本作为考察依据,并据此不断改进医疗实践,最大限度地获取保健与护理干预有益结局,减轻社会经济负担,使每位妇女儿童通过保健与护理干预后,在可及范围内最大限度提高生活质量。
(五)重视大数据创新应用
大数据发展正在驱动经济社会诸多领域发生深刻变革。数据量大、速度快、类型繁多的大数据正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迅速融入妇幼保健与护理学的发展之中。构建系统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大数据应用体系,开展大数据创新应用及研究已成为学科发展的重要趋势。妇幼保健与护理中,应有效利用医院医疗大数据、区域卫生服务平台大数据、基于大量妇女儿童人群的健康研究或疾病监测大数据等,开展大数据智能处理、信息挖掘,积极推进妇幼保健与护理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信息互联共享,开展“互联网+妇幼保健与护理”等服务,将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并应用于妇幼保健与护理的研究和实践中,促进妇幼健康高质量发展。
(六)完善妇幼保健与护理政策与法规
我国妇女儿童健康水平近年来显著提高,妇幼健康法治体系和政策体系不断健全。但是,妇幼保健与护理发展仍存在区域不平衡,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下,经济不发达地区妇女的生理、心理负担重,健康意识薄弱,医疗技术水平较差。流动人口的妇幼保健与护理服务不足,妇幼保健与护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不充分。出生缺陷、儿童重大疾病、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等仍是影响妇女儿童健康的突出问题和主要影响因素。生育政策放开,随之而来的也有高危妊娠所带来的母亲和新生儿安全的问题。应以发展的视角,不断完善妇幼保健与护理相关政策与法规,有效提升妇幼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