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重生还要学“天坑”专业

“真是你啊方正?”

赵华北扯着方正的袖子上看下看、左看右看,看到方正他才找到重活一世、青春归来的铁证——此刻,方正脑门上还没有留下那道闪电疤。

“你看个毛?”方正打开赵华北的手,对他的异常反应很不习惯。

“好年轻。”赵华北嘿嘿笑。

“是吗?”方正得意地扯了扯刚买的、穿在别人身上显年轻的绿色T恤,“有多年轻?”

“像我儿子。”

“滚你个蛋!”

避开火辣的太阳,遛着墙根的阴凉进入行政楼一楼大厅,瞬间感受到空调的清爽。

这里已经等了许多同学,又熟悉、又陌生、又年轻、又杀马特、又傻X,人手标配黄色封皮的《高考填报指南》。

许多狐朋狗友跟赵华北搂脖子掏裆、嘻嘻哈哈打招呼,赵华北大多已叫不出名字。

马见青被几个人围着,正眉飞色舞、唾沫横飞地谈论估分的事情,嚣张、嘚瑟,连杀猪的池子都快盛不下了,还提到了赵华北:

“……估分这种事儿,宁可低估,不能高估,先要保证有学上,不能像赵华北,竟然估到572。他要是能考572,母猪都能上树。”

“哈哈哈哈……”马见青的声音很大,引得哄堂大笑。

路过的赵华北听得清清楚楚:“说我呢这是?”

事实上马见青早就看到赵华北进来,故意让他听到,为的是办他难堪:“没有,我就是想提醒你,估分要保守一点,免得滑档。”

“谢谢哦。”赵华北并不生气,还大方道谢。

方正意外赵华北的忍耐力,搁以往赵华北早动手了。待远离了马见青,方正低声说道:“你脾气真改了嘛,我老觉得你会踹他。”

赵华北一副幸灾乐祸、看破玄机的表情:“踹他不需要我亲自动脚,时间会将他狠狠地踹翻在地。”

“你在说什么?”

“过几天你就知道了。”

班主任梁敏来了,高跟鞋“咔咔咔咔”敲击着地板,手里拎着一个文件袋。马见青赶紧飞奔过去,讨好地抢过梁敏手里的袋子,

梁敏看到马见青就像看到自己儿子一般,慈母般地笑着:“小马给我长脸了。”

“侥幸,侥幸。”马见青尾巴都快摇起来了。

“马屁精!”赵华北和方正同时鄙夷地崩出三个字。

梁敏带着马见青上楼,其他众人赶紧跟上,方正和赵华北拖在最后。赵华北突然扯住上楼的方正:“对了,你是不是要报南开大学?”

方正“咦”了一声:“你怎么知道?”选志愿的事情他并没有告诉赵华北。

赵华北两只手搭在方正的肩膀上,很严肃、很认真地说道:“听我的,别报南开,考不上,报南大。”

“去球吧你”,方正笑着打开他的手,“南大比南开的分高!”

“不是”,赵华北认真纠正他,“不是让你报‘南京大学’,我让你报‘南山大学’,离家近、学费低,一类重点,稳上,我也报南山。”

“别闹”,方正笑得如同看透了玄机,“我知道你离不开我,但是我这个分数报南山,浪费。”

“方正!”赵华北瞪眼强调,“老子说正经的,你最好听我的!”

“听听听!”方正快跑几步上楼。

三重肯定!赵华北知道方正又要跳坑了。

都是好兄弟,怎么能眼睁睁地看着他往火坑里跳?上什么大学放在一边,明年还有一场车祸等着他呢。

赵华北追了几步不厌其烦地叮嘱他:“你一定要慎重,老子什么时候骗过你?”

方正笑了,在楼梯拐角处停下脚步兴师问罪:

“你他妈没骗过我?上次拿个碟片说‘两个人演的’,还‘高清无码’。

“我专门拿回家关上门躲起来看。妈的,相声!有没有?”

“我还干过这么无聊的事?”

时间太久,赵华北有点想不起来。

“靠!还不承认?”方正的身影消失在楼梯口。

赵华北真的在仔细回忆:这也不像我干的啊?要是我干的,我至少还得卖他5块钱。

正想着,方正的方头又从在楼梯口探回来:“你他妈还收我5块钱。”

哈哈,好吧,这确实是自己干的事没错了。

“那钱我不是还你了吗?这次绝对不骗你,填报志愿你要听我的……老方你别走,等等我。”

“赵华北”,身后跟上来一名同学,半带讥笑与奚落:“就你还指导方正填志愿?”

赵华北看看他,好陌生,已经记不清他的名字。

“咋滴,我不能指导他?”

那人扶了扶金丝眼镜,悠悠地问道:“你觉得中国队能指导巴西队踢球吗?”

“我尼玛……‘张欠儿’你找揍是吧?”

哎对!“张欠儿!”赵华北突然记起了他的名字,他叫张谦,外号“张欠儿”,“欠”是欠揍的“欠”,为人特别“欠儿”,还有个外号叫“八百”——“欠儿八百”的“八百”。

……

班主任梁敏让大家到办公室对面的会议室等待,她从办公室取来纸质志愿填报表发给大家,顺便发表了简短的讲话,嘱咐填报志愿注意事项。

“填志愿要有冲、有稳、有保”;

“平行志愿要适当拉开档次”;

“最好允许调剂,先保证有学上”……

梁敏薄嘴唇,上唇角有颗黑痣,面相刻薄,说话的时候嘴唇抿着,给人一种“咬牙切齿”的感觉。

赵华北不喜欢她,她的眼里没有学生,只有钱和权。平日里只对有关系的学生和找她花钱补课的学生展露笑颜,对包括赵华北在内的大多数学生都爱答不理。

唯一一次对赵华北露出笑脸,是暗示他补英语、交补习费。

赵华北说没钱,此后就再没见过她好脸色了。

填报志愿。

赵华北前世报的是南山大学。他决定了,这一世还报南山大学。南山大学有的是出色的教授,有的是执掌大权的校友。重回旧地,创业挣钱都会顺风顺水。

至于专业,前世学的是新闻学,这一世还学新闻学。

2002年是传统媒体的黄金时代。连报社的总编、新闻社的领导、电视台的台长也不反对子女学新闻。

新闻专业变“天坑”,那是后来的事情了。

即便知道新闻专业早晚必成“天坑”,赵华北也不排斥学新闻、当记者。人家当记者,“吃不尽春夏秋冬苦,喝不完东南西北风”。赵华北不然,他当记者的日子过得舒舒服服。

前世当了五年记者,置了业、买了房。

而后考个了编制,当上了公务员,换了活法。

新闻属于中文大类,学中文能报的专业学新闻的都能报,岗位多。

靠着当记者攒下的文字功底和人脉,赵华北进了体制以后把单位的宣传搞得风生水起,三十五岁就升了副处,进了班子。

工作之余,他没事就到处拍拍照片,拍风光、拍人物、拍花鸟,吃喝玩乐赚稿费,日子过得舒心惬意。要不是因为车祸,他还能舒服好多年。

重来一次,为什么不学新闻呢?即便重复人生,只要避开车祸就不算遗憾。要是能“捎带脚”实现财富自由就更好了。

再说了,都重生了,学什么还重要吗?学什么不开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