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极之余音:哲人之路
- 龙晶
- 2236字
- 2025-04-27 16:18:21
一、贝多芬与黑格尔
贝多芬和黑格尔都出生于1770年。贝多芬的音乐就是黑格尔代表的时代精神在音乐中的体现。黑格尔以集大成的方式完成了德国古典哲学从小意志向大意志的回归,而贝多芬则把德国古典音乐推向了发展的顶峰。所谓小意志就是思考的意志(判断力),而大意志就是神的意志,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中,就是上天的意志(简称“天志”)。德国古典哲学是以基督教为背景发展出来的。基督教通过基督的中介作用实现了神人合一。这种神人合一的精神在黑格尔中获得了哲学上的表达。推动黑格尔哲学的就是以大小意志的“二力同一”为本质的“精神意志”。[1]天志统一世界,判断力统一概念;二者共同构成的精神意志将世界统一在概念中。但精神意志在黑格尔哲学中只是以幕后推动者的方式发挥作用,仿佛概念仅仅是由自身的内在矛盾推动向前发展的,所以,黑格尔的概念辩证法是偏向阴性(偏向对象而非意志)的太极思维。[2]然而音乐本质上就是意志的艺术(心的艺术)。[3]黑格尔代表的时代精神一旦体现在音乐中,隐藏在幕后的精神意志就会凸显出来,通过乐音的运动引导人心,将自己扩展为天志、判断力和人心的“三力同一”,使贝多芬可以通过人心的感受展开对世界的无言之思。在黑格尔中,概念通过自我否定不断发展变化,而贝多芬音乐的主题同样通过否定和变奏来发展。在贝多芬的音乐中,如同在黑格尔的哲学中,精神意志事先预设了自身为一切发展变化的统一者,通过主题的不断变奏来展开其贯穿始终的作用,直至通过音乐的发展完整地展示自身。所以,正如阿多诺早已指出的,贝多芬的音乐和黑格尔的哲学相似,同样以整体性为根本特征,其音乐的局部只有在整体中才有意义,而其音乐发展的主要方式就是否定和展开的变奏。
贝多芬突出并发展了隐藏在黑格尔这个哲学位置中的精神意志,将黑格尔偏向阴性的太极思维转化成了偏向阳性的太极思维,从而和尼采发生了精神上的超前关联。[4]从世界哲学史的内在逻辑来说,尼采的强力意志就是以黑格尔的精神意志为背景(吸收人心后)发展出来的。所以,贝多芬和尼采发生了深度契合,超前地吸收了尼采的强力意志。不论从个人气质还是从其音乐来看,贝多芬都表现出了强力意志的品格。罗曼·罗兰早已向我们揭示了这点:
贝多芬赞美力量,他甚至倾向于过高评价力量:Kraft über alles!(德文:力量高于一切!)他身上有点尼采的超人味道,而且早在尼采之前。如果说他能做到十分慷慨,这也是因为他的天性如此,是因为他很乐于把他赢来的战利品大方地赐与“急需救济的朋友们”。但他同时也能很无情,欠缺细致周到的考虑。我指的不是他大发起脾气来谁都不放在眼里,甚至不是指他无视比他低下的人;而是指他时时声称自己具有更强者的美德——Faustrecht(德文:使用拳头的权利,指用暴力维护自身权益),并说:“力量就是那些出类拔萃者的美德,即它是我的美德。”[5]
傅雷也曾经如此评论:
音乐家,光是做一个音乐家,就需要有对一个意念集中注意的力,需要西方人特有的那种控制与行动的铁腕:因为音乐是动的构造,所有的部分都得同时抓握。他的心灵必须在静止(immobilité)中作疾如闪电的动作。清明的目光,紧张的意志,全部的精神都该超临在整个梦境之上。那么,在这一点上,把思想抓握得如是紧密,如是恒久,如是超人式的,恐怕没有一个音乐家可和贝多芬相比。因为没有一个音乐家有他那样坚强的力。[6]
但这并不意味着意志越强大的人就越能创造伟大的音乐。音乐不仅需要意志对乐音的强有力的把握,还需要对乐音进行种种微妙深刻的发展变化的能力,而黑格尔的辩证思维在音乐中恰好就表现为这种能力。贝多芬的天性结合了强力意志和用音乐展开辩证思维的能力,仿佛将尼采和黑格尔结合在一起,以自我增强的意志不断推动乐音进行辩证的发展,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思想家”。
然而尼采和黑格尔并不能融洽地结合在一起,因为尼采是通过批判基督教建立起强力意志的,而黑格尔却把基督教的精神实现在哲学中。作为黑格尔在音乐中的体现,贝多芬保留了基督教的精神,这种精神意味着人和神必须通过基督的中介才能实现合一,而尼采的强力意志却直接让人心和天志同一,否定了天人的距离,否定了上天在良心中对人的呼唤(尼采因而批判道德和基督教)。[7]贝多芬必须清除强力意志中的反基督因素,才能将黑格尔的时代精神实现在音乐中,这就是贝多芬的特殊天命。这种天命迫使贝多芬倾尽心力来聆听上天(神)在良心中的无声呼唤,彻底排除人的判断力对这种聆听的干扰,将强力意志中的反基督因素作为和“神言”对立的“人言”加以拒绝。强力意志首先内化在身体中,然后外化到心来发挥作用,所以尼采因为强力意志复杂的发展过程而承受了巨大的身体灾难。[8]相似地,贝多芬对强力意志的改造也伴随着身体的灾难,而作为音乐家,这种灾难集中地表现为不停的耳鸣和听力的逐渐丧失。很多人认为失聪使贝多芬可以仅仅聆听自己的内在声音,不理会外界的嘈杂,其音乐感受变得更加纯粹。这是有道理的,但不够全面。贝多芬需要用尽心力聆听的首先是上天的无声呼唤,而任何人言都是对这种聆听的干扰。曾经有医学家指出过分专注的聆听导致贝多芬耳道充血,听力衰退而最终失聪。普通人过分专注的聆听不见得会导致这种后果,但承受了特殊天命的贝多芬却必然如此。贝多芬不仅是虔诚的基督徒,而且是最善于默默地聆听“神言”的人。他曾在给友人的信中说“你相信吗:当神明和我说话时,我是想着一架神圣的提琴,而写下它所告诉我的一切?”[9]来自上天的无声呼唤使贝多芬可以更好地通过音乐来展开对超越事物的无言之思,将黑格尔的时代精神以最强有力的方式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