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开释胤祥,问邬思道

弘时眼中冒出惊喜的目光“真的?能为汗玛法分忧,孙儿就心满意足了。”

弘时装作开心雀跃的模样,实则心中暗叹,总算这一趟没有白来。

这一下老十三应该就会放出来了,胤禛那里,总算能有个交代,也能让他看出自己的价值。

之后弘时又陪了康熙好大一会,让康熙好好的感受了一番祖孙血脉亲情。

尽管弘时已经在一定范围内尽可能表现的聪慧一些,可他还是没敢轻易越界。

孩童,终究只是孩童,可以早慧,但早慧过了头,就是妖孽了。

若让人觉得他妖孽,那就不好玩了。

康熙同样如此,虽然自己这个孙儿很聪慧,可他依旧没有让弘时接触一点政事。

也许在他眼中,只是把弘时当成一个孙儿看待,并非颇有潜力的可造之材。

也许他是不想弘时过早的接触那些繁琐,以免操之过急,对政务起了倦怠之心,就得不偿失了。

究竟是出于什么心理,无人知晓,总之,弘时与康熙单独相处了数次,从没有看过一份奏折,也没有听到任何奏事。

即便有些事情,弘时表现得想要为康熙分忧,康熙也只是以打比方或讲故事的方式,将那些事掰开了揉碎了说与弘时,如同考校一般。

直到快到了下千两的时辰,弘时才离开皇宫,找上一直等在宫外的狗儿和护卫,慢悠悠的返回了雍王府。

在弘时离去后,李德全便闪身进了乾清宫。

只见他躬着身子,面容朝下,轻声说道:“禀主子,奴才派去四爷府的人回来了,弘时小主没有说谎,那本棋书确在书案之上。”

康熙鼻腔里发出“嗯”的一声,没有其他任何动作,依旧站在榻旁,手里翻动着一本书。

突然,他放下手中的书,看向李德全。

“老十三关着也有些日子了,既然没有证据证明那张调兵手谕是他仿造的,就放了吧,总关着也不是个事儿。”

“你派人去传朕的话,告诉老十三,让他出来后依旧去刑部帮差。还有,让他日后行事务要持躬敬谨,不要总是冒冒失失的。”

李德全眼神一闪,很快便想到了,开释十三爷很可能与弘时有关。

只是他也不知道,当初胤禛当面跪求都没有效果,弘时又是怎么做到的?

不过这些不归他想,在听到康熙的吩咐后,立刻便再次躬身领命,出去办差了。

当弘时回到雍王府时,已经到了宵禁时辰。

狗儿缓缓舒了口气,虽说宵禁后也不会有什么大碍,可总归是少了不必要的麻烦。

弘时下了马车,进入王府,他并没有回东跨院,而是径直来到了西跨院,见到了已经用过晚膳,正在躺椅上悠闲看书的邬思道和他身后的侍女。

弘时发现,邬思道身边的侍女竟然换了,不再是之前的年秋月,而是换了一个新的。

弘时知道,年秋月调走也就意味着胤禛发现了年羹尧的潜力,已经开始着重关注年羹尧了。

至于最终将年秋月收为侧福晋,眼下还没到时候,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还要两三年的时间。

弘时收回心思,挥退了那名侍女,对邬思道长揖一礼。

“先生,今日我进宫见了汗玛法,十三叔要被放出来了。”

一听这话,邬思道放下了手中的书,双手撑着身子,往躺椅上动了动。

在他直起身后,才看着弘时道:“哦?你在皇上面前为十三爷求的情?”

弘时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这不是先生为我阿玛出的计策吗?借助我能随时进宫陪驾的便利,为十三叔进言。”

邬思道面容稍显尴尬,他知道,这事肯定瞒不过弘时,而且,那天胤禛找他也根本没在意他刚从邬思道那离去不久。

他刚要开口解释一二,弘时便抬起了手,将他打断。

“放出十三叔,辅助我阿玛,与我也有利。此事便算了,我不再计较,但下不为例。”

其实当初邬思道给胤禛出主意,让弘时在皇上面前为十三爷美言几句,说不准就放出来了。

这是一个办法,可这个办法里却藏了邬思道的私心。

那一日,邬思道被弘时打了个措手不及,竟被弘时慑服。

在弘时离去后,邬思道虽不曾反悔,却也想试试弘时的手段,是否有些斤两?还是只有嘴皮子功夫?

于是才有了他对胤禛出的这个主意。

如今,弘时已经将事情办成,携胜利之威来兴师问罪,邬思道自是尴尬不已。

好在弘时并没有打算真的为难邬思道,而是将这件事淡淡的揭过,只警告了一句。

但邬思道心中却不敢轻视这句警告,区区四个字,此刻在他心中重若万钧。

看邬思道紧绷着嘴,有话难言的模样,弘时率先打破了尴尬的气氛,说道:

“十三叔放了出来,必然会引起一些人的哗然,还有,推举新太子之事,我阿玛可有个章程?”

邬思道动了动身子,当即便道:“此事,王爷尚未与我商议。不过以我之见,此番推举新太子,应是今上的一次试探之举,只不过,到了如今地步,有些出乎今上的预料了。”

弘时点了点头,对邬思道的眼光倒是很佩服,若非他有着先知优势,恐怕也不如邬思道看的这么准。

“我只想知道,新太子,我阿玛会推举谁?”

弘时没有在意其他,而是一针见血的问道。

邬思道爷皱了皱眉头,一时间他也弄不清弘时想要做什么,便试探着问道:

“王爷尚未与我明说,莫不是你想让王爷出手争一争?”

弘时转头看了看外面的时辰,眉宇间竟隐隐有些烦躁之意。

因为他已经想了一路,也猜不到胤禛和胤祥究竟会在这次推举新太子事上,怎么向康熙进言。

因为只有身处这个时代,才能感受的到,礼教在这个时代对人的束缚性有多大。

胤礽乃是被君父亲手废黜的,推举新太子,几乎所有人的脑海中都会下意识的将他排除在外。

而胤禛又是一个极重礼教的刻板之人,他真的会如后世剧情里那般,上折子请求复立胤礽吗?

如此一来,不是违逆了康熙原本的废黜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