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分利定责王子赈灾(求追读!)
- 红楼:从好圣孙开始夺嫡
- 落梦生
- 2100字
- 2025-05-23 09:01:20
“是啊,尊伯父马齐如今出任总管内务府大臣,正管着这群皇商,可比我这个空头王子说话管用。”
姚弘旭随口顽笑了一句,不由又暗生感叹道:
“要是汪雨涵是个女儿家就好了啊。”
按制,堂商之家若是无子为继,就要被内务府削去虚衔,连本带息地抽走帑银,另选资本雄厚的总商继任。
眼下淮北首总萧家即将绝嗣,但幸有独女萧文淑嫁给了堂商汪朝宗,萧家的旗下散商就还有归处,还不至于人心散乱,择枝而栖。
但如果汪家也没有嗣子,那萧长裕和汪广达这两家的百年基业,都会一朝烟消云散。
如此自己凭借着马齐的关系,就可以轻易拿捏住萧汪两家。
再加上以让薛蟠提前袭职为诱惑,为了夺回恒舒号的控制权,薛姨妈那儿自己想来也能随意揉搓了。
这样一来,两淮首总便尽入自己彀中,非但百万赈灾修河的银两只是小事,就连日后的夺嫡争龙也有了资金来源,岂不是平添了三分胜算?
而且说起来,汪雨涵除了喉结,身段言行也确实很像个女儿家的......
微微狐疑间他已出了垂花门,脸上骤然洋溢出和煦的笑容,大步迎上了二堂外候着的几个师爷。
何思道也早满面春风地领人紧赶几步,递过一封绸袋来:
“姜夫子,文书印信都在里面了,赈灾之事便有劳费心了。”
“何夫子客气,为姨爹办事,当不得‘劳’字。”
姚弘旭含笑接过,验看无误后便交给傅恒收下,然后看向了刑名、钱谷两位师爷——刻下都笑出了满脸褶子,再瞧不出半点嫉妒来。
他心头一乐,仍如先前一般随意笑道:
“两位老夫子特意等我,却不知有何见教?”
两人受宠若惊,连道不敢:“姜夫子说笑了,老朽等......特来送行,对,对,特来送行。”
“那就多谢二老了。”
见二人吞吞吐吐,姚弘旭也不理会,只向何思道笑道:
“在下听闻何夫子久在宁、扬为幕,廉能之名著于江南,如今在下虽有些臂助,却苦于人事不熟,还请何夫子帮着引荐些贤绅善民。”
这就是在主动分润利益了。
毕竟一万两银子,即便按米价来算,也值前世三四百万,若按金价来算,更得值上个几千万。
若想在眼下商品经济不够发达的扬州,于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采买到尽可能多的赈灾物资,然后再有序地分发在灾民手中,还是得倚仗地头蛇才行。
至于自己,负责制定章程,把握银钱出入便足够了。
而想要寻到和己方利益相合的地头蛇,再没有比林如海首席大秘何思道更合适的中间人了,也再没有人比他更清楚林如海想要关照哪些人。
说到底,林如海虽特意选了自己主持赈灾,以示清廉自守,但这个万两银子的大项目还是会先紧着自己人的。
何思圣听了这话,脸上果然笑意更浓:
“我正要和姜夫子说起这事,有几位东家听闻大人善举,有意襄助此事,如今正在门厅等候。
不知姜夫子可有意拨冗一会?”
“固所愿也。何夫子,请。”
姚弘旭含笑应下,被引往门厅去了,却见得几个员外模样的中年之外,屋内还有不少年轻面孔——
浅笑盈盈的汪雨涵,目光闪躲的薛虺也赫然在列。
一时众人见了礼,各自介绍了身份。
一拨是扬州城内粮行、药行、柴行之类的东家,只听姓氏就知道和八大堂商脱不开干系。
比如其中张记米行的张四箴,正是张四可的弟弟,字如圭,曾做过一任府判。
似乎就是那个和贾雨村一案被革的张如圭。
而汪雨涵今儿的身份是汪家青芝堂的少东家,薛虺则是代表着薛家恒舒米行。
另一拨是梅花书院的上舍生,衣着或绸或布,面貌都极昂扬。
梅花书院领受运库拨银,从靠府库供养的扬州书院齐名,举人、进士层出不穷。
这些估计就是林如海要关照的晚辈了,大约是为了替他们刷刷声望,趁便也锻炼下实务能力。
而里面为首的学子年方弱冠,扬州府上年院试案首,本名毕沅,尚志号毕礼之孙。
“前世满清为数不多的状元总督...这似乎又是一个名人。”
姚弘旭只多瞧了他一眼,便开门见山道:
“我有意在虹桥人市和北边县境舍饭施药,开设粥场,粥要插筷子不倒,毛巾裹着不渗!凉饭团子要手拿着能吃!
十日之内,扬州城地面上再不许饿死一人!”
“作为回报,诸位东家物资售价只要不溢出市价一成,我便会用印拨银,所有帮佣者也有一日两百文的补助。
诸位可能做到?”
十天?还额外给了一成的利?这比预计的还稍好一点啊。
张如圭等人见有利可图,已是喜出望外,连忙迭声应了。
汪雨涵却摇手笑道:“爹已有了交代,为襄助盐政义举,我青芝堂这次只按进价卖药。”
众商一阵哗然,却都讪讪地没有答话。
薛虺咬了咬牙,也跟着道:“我爹虽然没说,不过我恒舒米行现存米五百石,也都按进价来卖!”
旁边张如圭欲言又止,姚弘旭已拊掌赞道:
“好!薛公子大善!当真叫我刮目相看!日后还当多多亲近才是。”
薛虺心里虽觉受宠若惊,口中却忍不住嘀咕道:
“本公子想做善事罢了,才不是为了讨好你这蛮子。”
“这却是更好了,本心为善才是大善!”
姚弘旭也不以为意,反笑赞了一句,才谓众商道:
“诸位东家也要过活,我自然不会强求,但既答应了下来,就要一点不差地做到。
我会派傅恒居中主持,你们几家各派账房管事,听他分配调度。”
众商瞧了眼相貌堂堂,气度凛凛的傅恒,还是满口应下了。
那群学子里头,毕沅却闹腾起来:
“这位姜师爷,我等休课前来只为赈灾救民,那工钱我们分文不取,还请姜师爷拨下三千...二千的银子来,虹桥人市那三五千的灾民管保再饿不死一人!”
学子中有人同声附和,也有人面色为难。
毕竟一日两百文的补助,一月下来就有五两多了,足顶得上两个壮劳力没日没夜干活的报酬,轻易不好舍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