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帝俄和苏联早期的华侨华人

清末民初中国人留学俄(苏)活动的历史考察

刘振宇[1]

【摘要】清末民初中国人留学俄(苏)活动,是百年中国人留学史最富于特色的一段篇章。19世纪下半叶起,受中俄外交关系及国际国内形势等因素影响,中国人留俄活动渐次兴起,陆续有中央、地方派遣的各类型官费留学生以及大批自费留学生赴俄国求学深造,并延续至民国初年,而清政府的留学管理体制也随之建立与完善。这一时期的中国人留学活动首开中国学子赴俄求学之先河,培养出一批精通俄文俄语的政府官员、外交与外语人才,还有部分留俄(苏)学生积极投身侨务与革命事业,在维护华侨华工利益、促进中苏外交关系建立及推动中国革命发展等方面有一定贡献,并开辟了近代中俄教育交流乃至文化交流的新渠道。

【关键词】清末民初;留学教育;留俄(苏)

选派留学生赴海外求学深造,既是人类社会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也是一个国家造就人才的必要途径。对近代中国而言,派遣留学生更是育才于域外“挽大厦之将倾”的求存之道。因此,自19世纪中叶以来,在“师夷长技”命题的引领下,为求“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2],大批学子负笈千里,奔赴东西洋诸国,由是揭开了百年中国人留学大潮的序幕。正因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故长期以来学界有关中国人留学史的高质量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但在既有成果之中,就国别而论以研究留学美、日、英、德等国为多,而对清末民初中国人留学俄(苏)活动的专题考察尚为稀见。甚至有苏联学者认为,直到20世纪20年代以前还未有中国青年赴俄留学。[3]为还原史实、以资借鉴,笔者以档案史料等第一手资料为依据,力图对此段留学活动之缘起、发展脉络及影响等作以述论,以求展现其完整风貌与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