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独立前印度女性全息图

19世纪前,尽管印度女性有过发展的黄金时期,但宗教、文化、传统以及父权体制等诸多因素却交互作用,致使印度女性长时间以来处境艰难,社会地位极其卑下。1608年之后,英国东印度公司先后在印度多地设立贸易据点,随着财富的掠夺和积累,东印度公司的政治野心随之膨胀。1857年,印度爆发了民族大起义,终结了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统治,至此印度被完全置于英帝国的直接统治之下。为合法化英政府的殖民统治,英国人引入了“文明使命”这一概念,且相信基督教和欧洲思想的传播必定会使印度摆脱目前蒙昧的状态并成功转型,印度妇女等弱势群体将随之得到救赎。在奥格本(W.F.Ogburn)看来,“滞后”或“不适应”或“发展的步履不一致”是一个社会发生社会变革的主因。因此,在殖民统治的体系下,印度人对这种外来的新理念和新制度进行了重塑和重组,在与之激烈交锋后,印度的知识分子开始对社会弊端进行反思与探究。从而开始了19世纪后半叶那场轰轰烈烈的社会和宗教改革运动。然而这些改革家因为身处父权社会,故难以与正统印度教及其所持有的传统理念彻底决裂,也不能完全脱离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文环境,因此尽管他们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来重新定义两性关系,但定义的过程既不完整也不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