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伏虎村

苏岩低头看蛇,兴奋道:“噜噜噜~回家了,这条够大,去蛇市卖最好,那里收价贵。一斤过山风收九块钱吧,这条有四斤左右,最少值三十六块银纸吧(钱)。”

“咕噜~”小松兴奋地在原地连续做了五六个翻滚,低声欢叫不停。

苏岩伸出脚尖去挠挠它的软下巴,唤道:“回家,过段日子卖了它。”

小松仰着头不动,静静享受按摩。

远处的过山风渐渐走了过来,被人抓住的蛇它不太怕,若是奔跑时遇到蛇最怕。

苏岩拿着蛇在过山风两米距离外晃了晃,让它好好看看,给它做一次次的脱敏训练,如此才不会马背摔下来。

正如今日这一次,正常的马遇蛇后的激烈反应能将骑马者重重摔下。

苏岩不敢给马弄太久脱敏的训练,训练过了,日后它吃草遇到毒蛇反而想和它玩玩,以为跟今天一样没危险,那便糟了。

“回去给你吃胡萝卜,这次慢些回家,不用太快了。”

过山风的马头向上张开嘴,大眼睛快速眨眼。

狗能听懂大部分指令,马也是一样,记地点、记食物、记骑马指令、记家里的人,它都会。

胡萝卜这个最紧要的关键词被它提取到后,扭头拱了拱马背,马尾不安地拍在背上,意思是让他赶快上马。

苏岩去挂袋找了一会儿,寻出几个铁丝网袋和一个蛇皮袋,前者是爷爷买的,方便抓蛇;后者是通用的抓蛇袋,方便好使,不给蛇有视野。

右手用力捏紧它的软肉,左手取出两个铁丝网袋和一个蛇皮袋。

将蛇头放入提前缩小好的网袋,头先入,毒蛇万不可蛇身先入、头后入。

会这个方法的人绝大部分都不在了,早就和毒蛇共饮孟婆汤,一笑泯恩仇了。

苏岩任由它的蛇身缠绕手臂,单手缩紧网袋口,轻轻压扁,防止逃脱。

其后左手握住网袋口,右手小心地将蛇头伸入袋口,左手发力将其压住颈后。

位置对准后右手松开些力气,让蛇稍微警惕,两手交接完毕,这回右手握着蛇身中段。

看准蛇头正朝袋内口,渐渐放开力气,推送袋中。

眼镜王蛇左右受迫,只得往前钻入,待蛇身进入四分之一后将袋口垂直,一只手稍微放松袋口,一只手往里送,两只手不停晃动,蛇在惯性之下快速入袋。

少顷,四斤重的眼镜王蛇顺利入袋,他拿着麻包袋盖住网袋。

铁丝网袋不需要绳子,用力扭紧即可,比绳子还要紧。

再次套入第二个网袋,一面抖动袋子,一面顺动扭紧袋口,最后用已经扎了小洞的麻包袋装好,红绳绑在袋子的中段即可。

苏岩晃着蛇皮袋笑道:“舒服!”

走了几步,放入挂袋的厚袋中,如此隔绝马被反咬的可能,回去寻放置一旁的苗刀。

伸手开了花梨木刀鞘,冷光的苗刀露出四分之一,刀身布满整齐的浅色鱼骨纹,他使坏在小松耳边用力收刀。

“咔嗒!”

小松敲上去按住木刀鞘末端,这声它听多了,丝毫不惧。

苏岩收刀后,快步放入挂袋之中。

不远处有一小水坑,抓毒蛇的手总是很臭,有淡淡的尸臭味,需要及时洗掉;无毒蛇有淡腥味,不浓。

少顷,苏岩回到过山风的左前侧,亦是抓住它的棘突,徒手上马。

左脚做轴,右脚踮起放松,顺着惯性便骑上去了。

骑上马后,过山风的耳朵抓转向两边,看着似乎有点小得意,适才吓唬自己的家伙定要好死了,不是炖鸡汤就是卖了。

此地距离荷花乡还有一公里,苏岩两脚夹肚,拍马便走。

“嗒嗒嗒嗒嗒。”

黑马的步幅很快提了上来,换成慢跑前行。

一米四五的蒙古改良马重心颇低,步伐平稳,浪很小,全程起伏感不强,温顺好骑。

一人一马一犬转眼来到了荷花乡,村村十几口荷花塘,多的村庄有三十多方,故曰荷花乡。

苏岩骑到了一个水库大坡上,他左边是荷花水库,建成于一九七一年,水域面积三十亩。

右侧是一个大坡度岭坡,坡下是十二个大小不一的自然村。

岭地的村庄有几个特点,如若地势较平,称为“坪”;背靠岭冲,称为“冲”;靠山且有较大岩洞,称为“岩”。

岭地村庄除了这三种外,常用村、寨、山、屋、舍起名。

苏岩遥见一座形如睡虎的大石山,横拦整个荷花乡的西北角,山下那是他的家乡——伏虎村。

过山风准备下坡了,马上回家。

骑马下高坡时不可高声、肚子夹得太紧、高笑等,这些都会它认为是加速信号,平地尚好,上下坡极为容易落马,它比其他时候更为兴奋。

苏岩拍了拍马脖子,这是他训练出来的减速区,细语道:“慢慢下去,慢些。”

马听懂人语,更懂人的阴晴变化,人说不同语调、声速、语气都分得出。

若是有人暗暗骂它,说些詈词,它或是委屈、或是郁闷、或是怀恨在心。

过山风闻言,将慢跑减至慢走,四肢交替行走,走下荷花乡的水库大缓坡。

沈三白有云:西湖如镜,杭城如丸,钱塘江如带,极目可数百里。

骑马下坡时亦可感受:荷池如镜,村庄如丸,荷花河如带……岭青山绿,田如细布,地似粗麻,马若狗,狗疑虫。

下了大坡后,脚下是一条大岭路,宽约四米,是重要的乡道,有些荷花完小的小学生仍在田间地头抓蛇、掏田鼠洞等。

他下来后,距离家乡不过三百米,只需要走一段路便到了。

苏岩轻拍马屁,让它快走回家,同时也看了看身后的小松,催它快些。

小松从来没有超过过山风,它好胜,三两下便超了自己,耐力十分可怕。

蒙古马不耐热,夏季单日骑乘七十公里,极限持续两天;每天五十公里,极限持续跑五天。

它耐寒,冬春两季耐力更长,单日骑乘七十公里,极限持续三天工作;每天五十公里,极限持续七天工作。

一般农户是三四十公里跑两三天,休息一天,细水长流,一匹好马价格高过两头水牛。

若不是岭地的气候条件所限,它能跑得更远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