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什么稿子让数学家华老感兴趣?
- 年代:妹妹馋肉,我只好做学霸
- 狸叔狠高兴
- 2174字
- 2025-04-14 08:00:17
投稿赚稿费,这绝对是一条适合顾学文的路!
既能利用他的优势,巩固和拓展知识,还能获得不菲收入,更重要还不会占有大量时间。
打定主意,立刻开始研究投稿。
“写什么呢?”他需要素材,需要了解现如今报纸杂志喜欢什么样内容,什么样题目是当前热点。
这时,他想起了系统。完成之前的任务,获得200积分,加上之前剩余的,现在他的“余额”还算充裕。
他立刻沉下心神,沟通系统,打开了那个虚拟系统商城。
目光快速在琳琅满目商品列表中扫一遍。学习辅助类、身体强化类、生活技能类……这些他直接略过,看向了“特殊物品”和“信息资料”区域。
很快,找到了一个目标。
【《中学生数理化》(1979年-1984年上半年)杂志合订本(电子版)】
【内容简介:收录该杂志创刊以来至1984年6月的所有期刊内容,包含大量解题方法、竞赛试题、科普文章、学习经验等。】
【兑换所需积分:150点。】
150点着价格可不便宜,几乎要花掉了“余额”的三分之一。不过他还是毫不犹豫选择兑换。
【积分扣除成功!《中学生数理化》(1979-1984)合订本已存入系统空间,宿主可随时查阅。】
瞬间,海量的信息涌入脑海。那一页页泛黄的杂志扫描图片,清晰呈现在意识中。从创刊号开始,每一期封面、目录、文章、习题……历历在目。
顾学文按住激动的心情,开始快速“翻阅”电子合订本。他重点关注的是里面的“难题征解”、“竞赛园地”、“解题技巧”等专栏。他发现,这个年代的数理化题目,虽然基础知识点和后世差别不大,但在解题思路上,尤其是一些技巧性较强的题目,如几何、数论、组合初步等,确实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很多题目,以他现在眼光来看,可以用更简洁、更巧妙的方法解决。
“有了!”想明白这点,顾学文眼前一亮。
可以挑选一些杂志上刊登过,解法比较繁琐,或者不够优化的难题。给出自己更优解,并附上详细思路分析,写成稿件投出去!
这种“一题多解”“更优解”,对于辅导类杂志来说是非常受欢迎的。
另外,还可以结合自己超越时代的见解,写一些关于数学思想、数学趣闻史、或者更深层次数学应用的短文。
思路一打开,各种想法源源不断冒了出来。
顾学文不再耽搁,拿出稿纸,拿起钢笔,准备写稿。
想了几秒钟后,他决定先从一道印象比较深的几何题着手。这是他在合订本里看到的,一道平面几何难题,杂志给出的解法用了六条辅助线,推导过程也相当复杂。
可他在看到题目瞬间,脑海中就浮现一种更为简洁的解法,只需两条辅助线,利用三角形相似和面积关系就能轻松搞定。
想到这,铺平稿纸,先在开头工整地写下标题:“平面几何题更优解探讨”。然后,拿起笔在稿纸上书写起来。
下午,顾学文将精心准备的几份稿件分别装入牛皮纸信封。其中几篇关于解题技巧和科普短文,从在《中学生数理化》上找到的地址,分别投给几家面向中学生的知名辅类杂志。
那篇他自己最为得意,关于“韦达跳跃”的文章,则寄给了《数学进展》杂志。
《数学进展》是他在一本大学数学教材参考文献中偶然发现的,他觉得杂志名字听起来既专业又大气,想当然认为这样的刊物或许更欣赏他文章中的“创新性”,稿费也可能更多。
然而,他完全不知道,《数学进展》是一家在国内数学界享有盛誉的专业学术期刊,与中学生根本搭不上边。
仔仔细细在信封上写下地址:“京城XX区《数学进展》编辑部收”。
又工工整整地写上自己信息:“寄信人:顾学文,龙省鹤市溪县西堡镇中学,”,他还足足贴了八分钱邮票。
随后,将这几封稿件一股脑投进铁皮邮筒。投完信,拍了拍手上灰尘,顾学文感觉像是完成了一件大事,转身骑上二八大杠回家,边骑车边盘算,大概多久能收到回信、收到稿费。
五天后,京城,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数学进展》编辑部。
办公室里安静肃穆,几位资深编辑正埋首于浩如烟海的稿件中。
负责初审和分发邮件的年轻编辑吕健,有些心不在焉地拆着一堆来稿。当他拆开某个来自龙省溪县西堡镇,字迹略显稚嫩的信封时,眼中露出一丝轻蔑,自语道:“是不是寄错地址了?”
显然,在他看来,一个镇子来信应该和投稿无关。
然而,当他看完全部寄信信息“西堡镇中学初三一班顾学文”后,不由嗤笑一声。
“中学生投稿?还投到《数学进展》来?真是能异想天开。”
吕健笑罢,摇摇头,随手将信封里的稿纸抽出来,扫了一眼,标题写着《处理不定方程整数解的技巧——韦达跳跃初探》。
他粗略的扫了几眼,看到里面用到的似乎都是韦达定理、整除之类初等数论知识,更是不屑一顾。
“连格式都不对,参考文献也没有……现在的中学生啊,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
吕健嘟囔着,甚至没仔细看完全部内容,随后将其归入“不予采用”的堆,准备等看完全部稿子,然后统一回复模板化的拒稿信。
在他看来,处理这种稿件纯粹是浪费时间。
然而,他不知道这么闯了祸。
下午,数学泰斗华老恰好来编辑部拜访老朋友——期刊主编陈仲明。两位数学家在主编办公室里喝茶聊天,谈论着近期国内数学界动态。
聊着聊着,华老偶然瞥见外间办公室里,吕健正将一叠稿件放到标记着“退稿”的筐子里。华老一生爱才惜才,尤其重视对年轻数学人才培养,便随口问句:“小吕,最近收到稿件质量怎么样?有没有特别出彩的?”
吕健听到华老问话,连忙站起身,恭敬答道:“华老,大部分都还好,就是有些质量太低了,比如这一封,初中生投稿子,这不是开国际玩笑嘛?”
他这么说本想在华老面前幽默一番,也能表现一下自己的专业素质。
谁成想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听到初中生敢给《数学进展》投稿,华老来了兴趣。
“哦?中学生投稿,拿来我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