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攻克整理的三大难题

孩子学不会做整理

对于很多父母来说,让孩子学习整理房间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我的孩子还小,根本不会整理房间。”

其实,孩子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很少有人学不会整理。之所以有的孩子做不好这件事,原因在于他没有足够的意愿和主动性。

想要做好任何一件事,都要经历一个学习的过程,首先是自己要努力去尝试。当然,刚开始的时候,总是免不了会犯错,做得也不熟练,但任何事都是由难到易。只要慢慢学习,积累经验,事情做的次数越来越多,效率也就慢慢提升了。

父母替孩子做整理

当孩子刚开始尝试整理房间时,很多父母觉得他们的速度太慢,总是忍不住动手帮忙。有时看到孩子整理的结果不太好,又忍不住亲自动手……

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孩子对于整理房间没有意愿,也不觉得这是他自己的事情。在孩子看来,“整理房间”就是“你让我怎么收,我就怎么收。你让我收什么,我就收什么”。他做整理的时候,完全不开动脑筋,所以难以见到效果。

当孩子在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时,有的父母也经常忍不住要干涉,或者是帮忙检查。

“看看铅笔都削了吗?”

“作业本都放好了吗?”

在父母的唠叨声中,孩子也会渐渐失去责任感。

作为父母,应该适当放手。如果孩子偶尔忘记带上必要的学习用具,等需要用的时候,只能向同学借。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才会反思自己的行为,然后找到解决办法,那就是:“今天晚上一定要好好检查书包,不要再忘东西了!”

找不到孩子的“干劲开关”

大多数孩子在使用完一件物品后,都没有将其归还原位的意识。他们要用某件物品,就胡乱在柜子里翻找一通,拿出来用完后,再随手一放。在他们的大脑里,似乎从来没有考虑过如何才能让家庭环境变得整洁,好像这只是大人的事。至于下一次还会不会用到这样东西,又到哪里去找,他们根本不会考虑。

要想让孩子积极主动整理房间,并将其变成一种习惯,父母一定要提前设计好存取物品的房间结构,规划好哪些地方放什么东西,有必要时可以贴上标签。每天督促孩子整理房间时,要多加表扬,让孩子意识到:“爸爸妈妈在关注我,他们看到了我的行动。”让他感受到“我做到了”的成就感。这样,孩子整理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

很多人发现,父母如果不会整理房间,其孩子长大后也大多不擅长整理;父母总是将家中收拾得井井有条,孩子长大后也会养成这个习惯,这就是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所以说,想要培养孩子自己整理房间的习惯,父母首先要做到勤于整理。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父母在整理孩子的房间时,可以把他叫到身边,为他讲解整理物品的顺序,以及为什么要这样摆放,使他对整理有大体的认识。接着,父母就可以把主动权交给孩子,在旁边看他整理,让他亲自动手,明白自己的责任——自己的物品自己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