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就是你心中向往的样子

在讨论美这件事之前,我们先来聊聊心理学。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人类动机理论》中,提出了需求层次论,他认为人的动机是由人的需求决定的。他将这些需求分为五个层次。

生理需求:指的是维持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包括食物、水、空气等。当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时,我们的思考能力和道德水平都会下降,也就是什么都不想,只想让自己活下去。

安全需求:指人们对于自身安全、秩序、稳定的需求。当我们觉得身边的一切事物都是危险的时候,就会变得紧张、焦虑不安。在安全可控的环境中,我们才能更好地关注内心更深层次的需求。

归属与爱的需求:指人们需要与他人建立情感关系,例如朋友、家人和爱人,这些情感会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我们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相互关心、相互照顾。这属于比较高层次的需求,但人们常常因为追求归属感而产生从众行为。

尊重需求:包括成就、名声、地位和自我价值的认同感,这也是大多数人所处的需求层级,希望自己被认可,获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同。在追求这种需求的过程中,人们容易被虚荣所吸引,用积极行动来获取他人的认同,误把名利当成证明自己的手段。

自我实现需求:这是最高层次的需求,指的是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潜能,不断地成长和完善自己,不为他人和外界影响,努力实现自身理想,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如果缺乏自我实现需求,会觉得自己生活空虚,毫无意义感。

在马斯洛看来,这五个层级的需求,是由低到高逐级形成并得到满足的。例如一个吃不饱饭的人,他的目标就是找到食物先填饱肚子。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他对生命的追求就是环境的稳定和安全。

这时候我们可以想想看,对于美的追求,属于人类哪个层级的需求呢?

在我超过十年的工作当中,接触过无数女性,了解到不少人对于美的理解可能还只停留在“外表美好”上,认为“美=长得漂亮”。大众审美有时会塑造一种无形的标准,例如大眼睛、高鼻梁、脸形精致、皮肤白皙、体重不过百,不少女性会以某种特定标准去做脸部微调,甚至用一些更加极端的方法,就是为了让自己的脸看起来符合“标准”,甚至相信外貌会决定自己的命运。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在网上看到越来越多的美女,样子越来越相似的原因。

在我看来,人们对于美好容貌的追求,可能多数介于“归属与爱的需求”和“尊重需求”之间。例如我们常常都会听到女孩们说:

“我从小就有点胖,没有人愿意跟我做朋友,所以我有些自卑。”

“我长得不好看,从来都没办法融入到同事们的圈子里,所以我很内向。”

“我的样子很平凡,找不到男朋友,可能没有人会喜欢这样的我吧。”

……

女孩们很容易觉得:

职场发展不顺,是因为不漂亮;

不被尊重不被爱,是因为不漂亮。

所以才希望通过改变样貌,来更好地获得群体归属感,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得到自己内在价值的肯定,也就是很多女性们常常认为的“自信”的来源。

每一次在我的线下演讲中,我一开场一定会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化妆?”

基本上同学们给我的回答都是:“变漂亮”和“变自信”。

渴望通过化妆变漂亮,这当然再正常不过了。可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是,这背后的需求和动机,因为这会对你化出来的妆造成最直接的影响。关于内在动机与物质生活关系的理论,常常可以放在人生的方方面面中去理解。

大家以往以为的顺序可能是:

To do(行动)— To have(拥有)— To be(成为)

这是什么意思呢?套用在化妆与其对生活的影响上就是:

化妆 — 外貌的改变 — 获得认可与尊重 — 变得更自信— 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你们有没有在电视剧中看过这样的剧情,一个胖胖的女孩,在成长的道路上遭遇各种的嘲讽、轻视和排挤,不被理解也不被喜欢。有一天她下定决心减肥,靠着毅力瘦下来,变美了,但这个苗条的身体里装着的,却还是从前那个胆小自卑的胖女孩。

这说明什么呢?我们的外表和建立自信,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化妆,一定是能让人变美的,但并不一定能真正满足“归属与爱的需求”和“尊重需求”。因为认可与自信,往往并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来源于自己的内心。

现在我们来试着改变一下顺序:

To be(成为)— To do(行动)— To have(拥有)

自我认知和接纳 — 提高自尊/享受生活/化妆 — 获得自信 — 变美

有没有发现,化妆的位置有了很大变化?我认为很多人的问题,是把“因”和“果”的顺序弄错了。

所以,“自我认知和接纳 — 提高自尊/享受生活 — 获得自信”以上这些,全都是变美的前提。当你做到自我认知和接纳,才有可能提升自尊和自信,然后才能感受到爱,这里说的爱,不仅是对他人的,也是给予自己的。

你得明白,美的标准从来都不是单一的。来到这个世界的每个人,都如此不同,大到长相、高矮胖瘦,小到我们手指的一个关节、一个指甲盖,都没有一模一样的,这本身不就是大自然的奇妙之处吗?美,应该是多样的,也应该是独特的,没有一个特定的概念说,什么样子是美,什么样子是不美。当我们能够理解,美就是包容和接纳,美就是与众不同,我们才能处在一个舒服的状态,真正获得自信,并且享受当下。

英文中有句话叫“Feeling good”,中文也有句话“自我感觉良好”。虽然有时候在一些语境下,这句话可能并不一定是褒义,但我觉得这句话就是最贴切的翻译了。“自我感觉良好”就是处于舒适和接纳的状态,不为外界干扰,不评判、不责备,完整地接受和喜欢着自己。那么,在身心放松、接受自我的前提下就可以开始化妆,开始改变了。

这时候,化妆才会真正为你加分。你不再会为了想要改掉你的单眼皮,而去刻意化过于浓重的眼妆、贴好几层假睫毛;也不会再为了追求变白,用着完全不贴合你肤色的、充满面具感的粉底。这时,你化的妆,会恰当得刚刚好,会带着属于你的光芒,最大限度地去展现你自身的美好!

所以,当我们把“外表的美”与“爱、归属、尊重等需求”拆解开,了解到它们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我们是不是就可以专注于将自己的内在需求推动到最高层级——自我实现上来呢?让“自我实现”成为我们的最大动力,那么我们到底要实现什么呢?

那就是:要成为更好的自己!要赋予生活意义,要书写自己的人生剧本,要看到每一个可能,要成为自己向往的样子!这,就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