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我确信我能劝降东夷

见世子颇为意动,姜尚摆手,“不可。”

“我大周此次出兵伐商,志在必得。除这里的六千精兵外,征国内敢战之士四万五千,皆披甲武士,另联络了除葵氏部落联盟外,大河以南,孟津以西的几乎所有诸侯相助。”

“一旦粮草丰足,我五万一千大军齐聚,诸侯兵马毕至,堂堂正正可灭殷商。”

“今孟津之兵只有六千精锐,粮草、兵马皆未充足,仓促出兵,放弃必胜之优势,置己军于险地,此为兵家大忌。”

“百里而趣利者,厥上将军。如今为了一个不确定的机会,让六千精兵五百里奔袭,还要面对殷商两个师两万人,其中有六千精锐,岂可胜乎?”

胶鬲看世子听了姜尚的话,开始疑虑,忽然跪倒,叩首至额头血出,“世子请听臣泣血之言。”

“前世子赐臣两千金,臣分文未留,皆已用来交通大王之亲信小臣和子姓贵族。”

“今大王虽听妇好此前之谏,造夷矛、酋矛、战车以拒我师。但小臣和子族现在勾连,以新造之兵仓促不堪用为由,将战车、夷矛、酋矛皆装备子族私兵。”

“大王残暴不仁,杀比干,炮烙贵族大臣,子族皆已弃之。若世子兵至,子族私兵必阵前倒戈,以迎世子天兵。臣且可怂恿大王以兵少为由,装备朝歌城中工匠、奴隶为辅兵。”

“工匠、奴隶皆有所隶,主管小臣、贵族臣亦皆以沟通。”

“此天赐良机,错过实为可惜。今唯一变数,是妇好是否为姬轩辕所策反,是否依旧忠诚殷商。”

“若妇好不反商,带大军回朝歌,则万事休矣,此前准备皆成空也。”

此次出兵,世子以姜子牙为军师,带兵的是自己的亲兄弟周公、霍叔。

听胶鬲语带真诚,周公略一思索,“兄长,胶鬲之言有理。此次我周国与妇好军联合绞杀猃狁,虽暴露了实力,但获得了六千匹战马。”

“有此军资,我军可进退自如。若能巧取,则以少量代价成不世之功,若战况不佳,则可耗马力逃脱撤回,不损精锐,待汇合大军再大举出击可也。”

霍叔也一躬身,“臣弟附议,当可一试。”

两边说得都有道理,世子负手来回溜达,不能决。忽抬头问姜尚,“吾弟所说,关键时刻风色不利,我军可靠不惜马力返回,此可行乎?”

姜子牙是察言观色的老行家,当即知道了世子的心思,叹了口气,“战马需要放牧,正常行军无法加快速度,若是转进,不惜跑废马,则可全师而归。”

“臣仔细探问过恶来在往犬戎路上埋伏,凭马力疾行的结果,一千匹马用后皆废,已成军粮矣。”

“若世子舍得这六千匹马,不妨姑妄一试。”

他知道,自己的稳妥建议只是单纯从军事角度考虑,但世子要考虑的就多了。

五万一千大军和诸侯相助的兵马,要聚齐,备足粮草,非几个月不可,时机确实都错过了。

而且这一场倾国之战打完,周地的粮草尽失,兵员必有巨大损伤,没个几年恢复不过来,对战胜以后的统治、压服诸侯,都有诸多不利的影响。

若能行险胜利,则可以保存国力,直接接盘殷商的天下,所以他其实也意动。只是作为军师,要把事情给主公讲清楚而已。

世子已经有了决断,看向胶鬲,“少师信人也,忠义之辈,予小子深信之。我意已决,我师十五日内必至朝歌,在甲子日与昏君决战于牧野。”

胶鬲抱拳,“吾这就回朝歌,联络昏君的小臣内应和‘子族’私兵,翘首盼世子天兵至矣。”

胶鬲又紧急纵马回朝歌联络内应。周师六千精锐,没带辅兵,携三百辆战车、六千匹战马,赶了一千辆牛车,渡过了鲔(wěi)水,日行四十里急行军,向朝歌进发。

…………

此时,妇好率领的北征陈塘关大军已经出朝歌北八十里,到达了殷商的故都殷城。

殷城就是安阳,商朝都于这里传了八代十二王,历时254年,有着不下于朝歌的城市规模。

姬轩辕对殷城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朝歌王宫里面的“上古遗迹”。大军在殷城外扎营,根本就没有入城。

这次北征陈塘关讨伐东夷,两个师的辅兵全部上阵运输,加上象兵,总兵力两万一千人,还携带了五十辆战车,四十头大象,六千匹战马。

调动牛车五千辆,携带了大量的军粮、器械,够全军吃一个半月的,而且一路上可以沿途补给,这些粮草是为出了陈塘关准备的。

妇好在终葵城紧急铸造的夷矛、酋矛全部装备了军队。大象要是用好了,恐怕比战车的威力还大。

大王给的命令是,不但要拿下陈塘关,还要反推回东夷,恢复大商对东夷的宗主权。

临出发的时候,妇好非常担心,叮嘱大王小心周人的突然袭击。

大王不以为意,“孤已派胶鬲带人去探查了他们的底细。西伯父子重视所谓仁义,西伯老家伙死了,他的儿子们一定会守孝,不会在国丧期间大动干戈的。”

“即使他们来了,我朝歌有正兵六千,辅兵一万四,战车部队也恢复到了七十辆,加上子族私兵,总兵力可以达到五万。”

“朝歌城内,汇聚了天下的工匠和劳役、奴隶,壮丁可以拉出十二万,据城而守,固若金汤,妹妹你放心去就行。”

“大王兄长,贵族私兵不可信,劳役奴隶上阵只会添乱啊。”

“孤也会打仗,劳役奴隶可以消耗敌人的箭矢和力气,不断填进战场当炮灰嘛。周人若远路而来,必定疲敝,经过炮灰的消耗后,我精锐二师击之易也。”

“至于子姓王族的私兵,虽然他们跟我不和,但周人若要来灭商,他们难道连祖宗基业也不要了么?还是会齐心协力抵御外辱的。”

“倒是东夷是咱们的后方,后方不安,孤寝食难安。后方的安危,就交给妹妹你了。孤把象兵交给你,一路平踏过去,好好震慑下东夷反贼。”

旁听的东夷反贼头子姬轩辕知道大王的迷之自信是毫无依据的,大王对贵族的压制过甚,以至于他们宁可投周。

这里面,西伯的仁义之名也起了很大作用。江山易姓,贵族依旧是贵族,反正我们也当不了大王是吧?

但姬轩辕没有劝谏。朝歌贵族势力太强大,即使是自己管理,也相当头疼。殷商确实老了,需要彻底打扫一下灰尘,才能浴火重生。

周人要来砸掉朝歌的坛坛罐罐,当这个清道夫,正合我意。

至于劝说妇好跟自己干,带兵反商?算了吧。别说恶来那个师不会跟,就是妇好也不会同意,她一定会跟我决裂保商的。

所以——我一切的谋划都需要一个契机,武王、殷商那些傻缺贵族、贪婪忘本的小臣,你们不要让我失望啊。

“巧儿,此次咱们出征,一路要放牧马匹和大象还有牛,大军日行三十里,还需要一个多月才能到陈塘关。”

“周人虎视眈眈,大兵远离都城,朝歌相当危险,大王浑然不知。”

“我决意单骑去陈塘关侦查敌情,并劝降东夷,争取免去刀兵之苦,咱们好速速回兵保朝歌。”

妇好也相当担心朝歌的安危,但王命不可违。现在姬轩辕居然自荐要去陈塘关劝降,若是成功当然太好了。

“可是,夫君,你单身入敌营,岂不非常危险?东夷人能听你的劝么?”

这个,我单身入敌营好几个月了,这不啥事没有,还获得女战神老婆一个,倾国倾城的未婚妻一名。

至于东夷人会不会听我的劝,这个——“巧儿你放心,我有绝对的把握,劝降东夷的反贼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