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国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情况

(一)我国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历程

自1990年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我国资本市场经历了从建立运行到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30多年间,我国资本市场在促进直接融资及市场化资源配置的同时,为居民财富配置提供了多样化的渠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注册制改革这一刀刃向内的全局性变革,加快了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的建设。2017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1]2019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在新阶段的建设任务,强调“要建设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完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把好市场入口和市场出口两道关,加强对交易的全程监管”。[2]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经过4年的试点,已正式在全市场推开。伴随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深化,我国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大幅度提升。

具体地,我国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历程如表1-1所示。

表1-1 我国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时间、主体和内容

在注册制改革提出和落地过程中,A股也迎来了最强退市风暴。我国A股市场2001年到2022年退市公司数量见图1-1。2022年,强制退市公司达到46家,总计退市公司达到50家。随着全面注册制改革的推行,退市通道越来越畅通,退市新规落地并得到严格执行。这种常规化的退市机制有助于国内资本市场形成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新生态。

2019年注册制改革落地深刻影响了我国资本市场竞争力。2018年,我国资本市场竞争力综合排名位列第8。2020年6月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资本市场竞争力指数在2019年大幅提升,排名上升到第5位(见图1-2),实现从第二梯队末尾到首位的飞跃。

图1-1 我国A股市场2001~2022年退市公司数量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中国结算网、Wind资讯基础数据统计整理。

图1-2 2019年全球资本市场竞争力指数

资料来源: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上海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研究所联合发布的《全球资本市场竞争力报告(2020)》。

图1-2中的20个国家和地区总市值占全球市值的比重超过90%,样本国家和地区分布在六大洲,GDP总值在全球GDP总额中的占比约为77%,总成交额占比达94%。

2019年我国资本市场竞争力全球综合排名取得如此大的提升,离不开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续推进。其中,市场质量、制度环境排名变化不明显,较为稳定。全球综合排名的提升主要源于功能指标排名的显著提升。具体而言,科创板试点注册制的执行大幅度提升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功能指标如IPO数量、融资额等的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