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出“羊群”:个体投资者羊群行为分析
- 谢晶晶
- 7381字
- 2025-04-08 19:06:45
(二)我国个体投资者教育措施、成效和不足
1.投资者教育措施
截至2022年10月,我国A股市场个体投资者数量已增至2.1亿人,个体投资者数量占比99.8%,交易占比虽有所下降,但仍达61.35%,该数量仍持续增多,已于2023年8月超2.2亿人。同时,我国个体投资者资产规模越小,亏损越严重(Bui et al.,2022)。
个体投资者中的绝大部分用户为中小投资者,他们接受证券期货教育服务的途径有限,因此有必要不断推广和加深投资者教育工作。保护好个体投资者权益,关系到亿万家庭的切身利益与证券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
(1)投教被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将投教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意义重大且深远,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投教被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具体情况见表2-2。
表2-2 投教被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可见,在中国证监会的推动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试点越来越重视投资者教育保护工作。
截至2023年3月,试点区域在将投资者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努力,已有500多所院校设置投教课程,该举措惠及上百万名学生。
将投教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有助于提高公民金融素养,能够引导个体投资者进行价值投资,并帮助个体投资者树立维权意识,保护其合法权益。
(2)投资者教育基地建设
2016年,中国证监会公开了首批实体国家级证券期货投资者教育基地名单(见表2-3)和首批互联网国家级证券期货投资者教育基地名单(见表2-4)。首批实体国家级证券期货投资者教育基地共有7家,包含东北证券投资者教育基地、深圳证券交易所投资者教育基地等。首批互联网国家级证券期货投资者教育基地共有6家,包括广发证券投资者教育基地、中国证券业协会“投资者之家”等。
表2-3 首批实体国家级证券期货投资者教育基地名单

表2-4 首批互联网国家级证券期货投资者教育基地名单

首批全国证券期货投资者教育基地的具体情况见表2-5。各投资者教育基地在建设过程中明确了自身应具备的功能,并基于自身特色明确未来发展方向,以更好地服务投资者。
表2-5 首批全国证券期货投资者教育基地介绍

表2-5 首批全国证券期货投资者教育基地介绍-续表

2017年,中国证监会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证券期货投资者教育基地名单见表2-6。本批投教基地共16家,其中实体国家级证券期货投资者教育基地有7家,互联网国家级证券期货投资者教育基地有9家。
表2-6 第二批国家级证券期货投资者教育基地名单

表2-6 第二批国家级证券期货投资者教育基地名单-续表

2019年,中国证监会公示了第三批国家级证券期货投资者教育基地名单。其中实体国家级证券期货投资者教育基地包括安信证券投资者教育基地、海通证券投资者教育基地、国信证券投资者教育基地、招商证券投资者教育基地、渤海证券投资者教育基地、海南橡胶投资者教育基地等。互联网国家级证券期货投资者教育基地则包括上海期货交易所投资者教育基地、东方证券投资者教育基地、工银瑞信投资者教育基地等。
2021年,中国证监会公示了第四批国家级证券期货投资者教育基地名单。其中实体国家级证券期货投资者教育基地共计13家,包括北京基金小镇投资者教育基地、东吴证券投资者教育基地、华林证券投资者教育基地、中国证券博物馆投资者教育基地、财通证券投资者教育基地等。本批次互联网国家级证券期货投资者教育基地共计5家,包括鲁证期货投资者教育基地、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投资者之家”、易方达投资者教育基地等。
截至2023年9月,中国证监会共进行了四次投资者教育基地申报工作,命名的国家级投资者教育基地71家,省级投资者教育基地128家,共计199家。在此过程中,投资者教育基地内容不断丰富,投教基地功能亦不断拓展。
综合来看,前四批国家级投教基地命名情况见表2-7。半数以上为证券公司等证券经营机构投教基地,占比为66%。具体地,证券公司实体投教基地共计33家,在全部实体国家级投教基地中占比为79%。证券公司互联网投教基地共计14家,在全部互联网投教基地中占比为48%。
表2-7 前四批国家级投教基地命名情况

目前,国家级投资者教育基地建设主体越来越趋向多元化。一方面,联合申报基地的数量在不断增多。另一方面,其他类机构范围不断扩大,从最开始的2家增长至10家,包含了银行、媒体、其他金融机构等。
此外,在第四批命名的国家级投资者教育基地中,互联网投教基地已降至5家,而第二批和第三批命名的国家级投资者教育基地均包含9家互联网投教基地。
截至2023年5月,中国证监会共进行了5次投教基地年度考核。国家级投教基地考核情况见表2-8。
表2-8 前四批国家级投教基地考核情况

表2-8 前四批国家级投教基地考核情况-续表

由表2-8可知,在第一次考核中仅23%的投资者教育基地考核结果为优秀,在后四次考核中,则均有超过一半的投资者教育基地考核结果为优秀。
表2-8还表明,互联网投资者教育基地在考核时更难被评定为优秀。在2021~2022年考核中,证券公司基地考核结果为优秀者大幅度增加,占比达到68%。此外,沪深交易所等连续获评优秀。
证券公司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中介机构,对投资者教育基地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们往往更加积极主动建设和申报、持续运行维护,并取得了更为突出的成绩。这是它们履行社会责任的必然选择,它们能够落实其投资者教育与保护职责。针对投资者教育基地开展的年度考核能够激励证券公司等努力完善投教基地建设。
(3)投教主题活动
2021年到2023年6月,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上海证监局、上交所、深交所、上期所、中金所、投服中心、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等开展的典型投资者教育主题活动情况见表2-9。
表2-9 2021年至2023年6月典型投资者教育主题活动开展情况

投资者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形式不断丰富,覆盖范围也越来越广,这些活动普及了投资者保护理念,让风险管理理念根植于心。因此,投资者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实现中小投资者保护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对我国资本市场稳定和顺利运行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投教主题活动开展形式来看,2023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对中国财富管理行业投资者教育状况调查的结果显示,各种活动采取了多种方式来展开。其中,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来展开投资者教育活动的形式占比最高,达到38.33%,以线上为主和以线下为主来展开投资者教育活动的形式占比分别为23.48%和38.19%,以线上为主形式占比低于其他形式。
具体地,2022年,投资者教育活动的开展主要采用了朋友圈、微信“一对一”、线下服务“一对一”、线下沙龙、社群、视频号等形式。
由图2-6可知,在各种投资者教育活动形式中,施教者最倾向于采用朋友圈方式进行投教活动,占比达到73.81%;其次,采用微信“一对一”和线下服务“一对一”方式的施教者占比分别为72.01%和59.45%;施教者对社群和视频号的使用程度相对较低,占比分别为32.04%和21.59%。

图2-6 2022年开展投资者教育活动主要采用的具体方式
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贝塔数据研究院。
同时,进行投资者教育活动的施教者素养不断提升。如图2-7所示,施教者中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比,从2018年的82.48%上升到了2020年的94.21%。2018年时施教者中受过专项培训占比、参与投教工作5年及以上占比、开展了投教人员绩效考核评估占比分别为76.65%、39.81%、47.19%,到2020年时相应比例则分别提升至78.19%、58.42%、51.51%。
可见,我国投资者教育模式越来越成熟,金融机构的投资者教育管理亦越来越规范。无论是施教者的学历、参与投教工作年限、接受培训情况还是人员绩效考核,都得到了明显提升和改进。投教队伍中的优质投资者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多,这进一步提升了投资者教育活动的质量。

图2-7 2018年和2020年施教者素养对比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中国证券报·中证网基础数据统计整理。
(4)投资者保护典型案例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证监会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的重大战略部署,不断提升投诉处理水平,建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创新先行赔付等多种举措,以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2019年5月,中国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整理和公布了2019年及之前数年的50篇投资者保护领域的典型案例(见表2-10)。这些案例主要集中在纠纷调解、投诉处理、违法警示和依法行权板块,该四个板块的案例总计在所有入选案例中占比达84%。其他板块入选案例相对较少,特别是股东诉讼板块仅纳入了一个案例。
表2-10 2019年及之前数年的50篇投资者保护领域的典型案例

表2-10 2019年及之前数年的50篇投资者保护领域的典型案例-续表

2021年,河南证监局公布了10起投资者保护典型案例,包括融资融券业务纠纷、银证转账纠纷、挂牌公司股份代持被采取自律监管措施、期权产品超限减仓纠纷、股票交易所得税纠纷、融券业务展期纠纷、期货交易强制平仓纠纷、交易软件查询功能纠纷、可转债强赎纠纷等。在每个案例中,专家都结合现有法规针对案例进行了深入解析和评述。
2022年,中国证监会在该年度的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和活动中,发布了投资者保护8个典型案例。这8个案例包括全国首例证券纠纷特别代表人诉讼案——康美药业案、全国首例公司债券纠纷普通代表人诉讼案——五洋债案、代表人诉讼司法解释实施后全国首例证券纠纷普通代表人诉讼案——飞乐音响案、首例操纵市场民事赔偿胜诉案——恒康医疗案等。
2023年5月5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10个投资者保护典型案例,包括鲜言操纵证券市场民事侵权赔偿案、破产重整上市公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调解案、退市公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调解案、投保机构股东代位诉讼大智慧董监高损害公司利益案、堂堂会计师事务所未勤勉尽责行政处罚案、紫光集团司法重整案等。这些案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比如,在鲜言操纵证券市场民事侵权赔偿案中,投资者损失470余万元得到了补偿,这是全国首例落实民事赔偿责任优先的证券侵权案件。
2.个体投资者教育成效
(1)基础教育单位投教参与度增加
自2019年3月《关于加强证券期货知识普及教育的合作备忘录》发布后,基础教育单位在个体投资者教育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18年的个体投资者调查报告显示,社会对基础教育单位开展投教活动的知悉度为48.15%。该比例在后续三年不断攀升,根据2022年10月底发布的2021年度的投资者教育问卷调查报告,该比例已达到72.95%(见图2-8)。

图2-8 2018~2021年基础教育单位开展投教活动的知悉度和提升幅度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中国证券报·中证网基础数据统计整理。
图2-8显示,基础教育单位知悉度于2019年提升幅度最为明显,达到了19.49个百分点。可见,投资者教育被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效果开始凸显。
由图2-9可知,基础教育单位在投资者教育活动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于2021年已经超过其他第三方机构,在所有主体中排名第四,基础教育单位的重要地位不断彰显。

图2-9 2021年投教主体参与度排名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中国证券报·中证网基础数据统计整理。
由此可见,将投资者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是开展投资者教育活动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我国在将投资者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2)投教基地使用率提升
2019年到2020年的中国投资者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显示,投教基地的使用率得到了提升(见图2-10)。

图2-10 2019年和2020年投教基地的使用情况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中国证券报·中证网基础数据统计整理。
图2-10显示,投教基地在投资者教育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金融机构“经常”基于投教基地进行投教活动占比于2020年提升了6.64个百分点。在个体投资者中,不通过投教基地参与投资者教育活动的比例有所下降,该比例于2020年降至11.60%,相比2019年下降了2.09个百分点。2020年,“偶尔”使用投资者教育基地的比例为39.87%,相比2019年度提升了16.38个百分点。
2019年到2021年,投资者对证券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知悉度和参与度情况见图2-11。证券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作为首要投教主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在该期间的三次中国投资者教育现状调查中,个体投资者对各类金融机构知悉度都达到了80%以上,是所有渠道中知悉度最高的投教机构。同时,2021年个体投资者对各类金融机构参与度为25.95%,且个体投资者对各类金融机构参与度连续位列榜首。

图2-11 2019~2021年各类金融机构知悉度和参与度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中国证券报·中证网基础数据统计整理。
(3)投教活动参与度加深
2018年,我国个体投资者整体上愿意参与投资者教育活动,并愿意花费一定的时间和资金。个体投资者期望通过参与投资者教育活动来学习相关金融知识,这意味着他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金融素养,并希望通过参与投资者教育活动获得素养提升。
从花费资金方面来看,2018年有90%的个体投资者愿意为参与投资者教育活动花费一定的金钱。大部分个体投资者愿意为参与投资者教育活动而花费的资金占其收入的15%及以下。其中,愿意花费5%~15%的收入来参与相关学习活动的个体投资者占比达45.74%。愿意在金融知识学习上花费5%以内收入的个体投资者占比为42.65%,有11.61%的个体投资者愿意花费超15%的收入。
从花费时间上看,2018年有92%的被试倾向于投入一定的时间参与投资者教育活动。愿意每周参与投资者教育活动在2个小时以内的个体投资者已过半数,占比为53.35%。并且,每周参与投资者教育活动在5个小时以上的个体投资者占比达12.65%。
2018年到2021年,个体投资者在参与投资者教育活动上保持了较高的积极性,具体情况见图2-12。总体来看,连续4年,愿意在参与学习相关金融知识活动上花费资金和投入时间的个体投资者占比较高,这离不开投资者教育氛围的推动作用。

图2-12 2018~2021年个体投资者愿意在参与学习相关金融知识活动上投入资金和时间占比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中国证券报·中证网基础数据统计整理。
具体来看,个体投资者最倾向于每周投入1~3个小时参与投资者教育活动,且每周投入1~3个小时的个体投资者占比在2018年到2021年4次调查中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2018年每周投入1~3个小时参与投资者教育活动的个体投资者占比达65.60%。之后该占比每年持续增长,到2021年,每周投入1~3个小时的参与者占比达72.93%。
2018年到2021年,个体投资者越来越意识到有必要花费资金以接受金融教育。调查结果显示,愿意花费5%以上的收入来参与金融知识学习相关活动的个体投资者占比不断增加。2021年,愿意花费5%~15%的收入进行金融知识学习的个体投资者占比超过一半,达到54.21%。
此外,“初次进行金融投资时”投资者教育活动的边际效率较高。如图2-13所示,个体投资者在开户时最倾向于参与投资者教育活动,此时金融机构开展投教频率亦是最高的。我国个体投资者最愿意在“初次进行金融投资时”接受投资者教育的特征,与金融机构开展投资者教育活动的频率相匹配。可见,金融机构十分重视对新手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新手树立正确投资理念,提升了新手的金融素养,获得了较大的边际效率。具体地,相较于未在新进入市场时接受投资者教育活动的个体投资者,进入市场时便接受投教活动的个体投资者的基础金融素养均值要高0.69分(总计5分),其专业金融素养均值要高1.09分(总计5分)。

图2-13 2018~2021年“初次进行金融投资时”投教活动开展和接受情况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中国证券报·中证网基础数据统计整理。
(4)国民金融素养提高
投资者教育活动的开展提升了国民金融素养。从2018年到2021年,个体投资者的金融素养水平整体上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2018年国民基础金融素养为60.90分,到2021年国民基础金融素养达到了64.68分。2021年,不到40%的受访者专业金融素养未达到及格水平。但国民整体金融素养平均分为53.74分,有一半以上的受访者整体金融素养不及格。对于个体投资者而言,加强专业金融知识的学习仍然十分有必要。
整体而言,投资者接受投资者教育的频率越高、时间越长,其金融素养水平越高。并且,长期参与投资者教育活动的个体投资者往往具有更高的金融素养,新入市的个体投资者金融素养较低。
同时,根据施教者的评估,在参与相关投资者教育活动后,个体投资者在金融知识与技能、行为理性、维权意识变化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其中,2021年施教者对个体投资者金融知识与技能、行为理性、维权意识等评估占比分别为80.39%、76.26%和64.54%。可见,占比最高者为金融知识与技能变化,80%以上的施教者认为个体投资者金融知识与技能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我国投资者教育活动的开展提升了国民金融素养,且对投资者权益保护工作产生了积极作用。
3.个体投资者教育不足之处
目前,在进行投资者教育过程中我国的投教活动不具备长期吸引力,无法吸引个体投资者持续、长期地进行参与。
2018年,我国个体投资者中有一半以上不具备长期接受投教的意识。从截至2022年底公布的近四次个体投资者长期接受教育情况调查结果对比来看,2018年到2021年长期接受投资者教育者占比逐年下降,具体见图2-14。
图2-14显示,2018年长期接受投资者教育者比例为40.27%,2021年该比例下降到了18.42%,不足2018年的一半。从下降速度来看,2019年长期接受投资者教育者占比同比下降9.63%,2020年则同比下降43.97%,2021年同比下降9.66%。

图2-14 2018~2021年长期接受投资者教育者占比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中国证券报·中证网基础数据统计整理。
由此可见,我国证券市场中个体投资者不具备长期接受金融教育的意识。虽然过半数金融机构自2018年到2021年皆在持续开展投教活动,但个体投资者不太注重金融学习的渐进性与持续性。
2018年,每周参与投资者教育5个小时以上的个体投资者占比为12.65%。然而,上述比例在之后几年内持续下降,共下降了5.66个百分点。到2021年,每周参与投资者教育5个小时以上的个体投资者占比仅为6.99%。
就综合金融素养而言,我国证券市场中个体投资者整体金融素养不高,2021年该项平均得分为53.74分,约50%的个体投资者尚未达到及格标准。
究其原因,接近70%的受访者认为开展投教工作最主要的难点在于“投资者水平参差不齐,人员分散,难以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受访者中有62.66%认为“投资者对投教活动不感兴趣,配合度不高”,造成了投资者教育活动不能对症下药。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和贝塔数据研究院于2023年3月发布的客户投教接受情况(见图2-15)显示,持有“不想学习太专业的内容,简单了解一些投资要点即可”想法的个体投资者占比最高,达34.37%。同时,“希望得到产品投资或购买建议,直接抄作业”的个体投资者占比为32.12%。仅33.51%的个体投资者希望“深入、体系化地学习专业理财方法、产品知识”。这意味着我国个体投资者尚未树立正确投资理念,有“搭便车”倾向。
图2-15显示,目前,投教机构开展投资者教育活动的主要方式与个体投资者希望接受的投教服务类型存在一定的偏离。40.28%的施教者认为投教活动的开展应与销售策略配合,以契合在售产品,能一定程度辅助销售转化。认为投教活动的开展应“简单、明了,将基础的投资理念及知识讲清楚即可”的施教者占比仅为26.39%。

图2-15 2022年客户希望接受的投教服务(A)及金融机构投教策略(B)
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贝塔数据研究院。
综上所述,投资者教育还须进一步精细化、个性化,发掘针对不同类型投教对象的投资者教育活动是接下来各投教机构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