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服务制度框架构建研究
- 李兵
- 2091字
- 2025-04-08 18:56:05
序一 中国从经济保障到服务保障亟须构建社会服务制度
正在经历着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结构性转型的中国,在社会政策领域同时遭受到新旧社会风险的夹击。既有的社会保障体制主要是为了应对工业社会劳动者可能遭遇的因失业、疾病、年迈等旧社会风险,旨在保障劳动者的收入,因而无法有效应对非正式就业、家庭结构变化、人口变迁与流动、女性就业率不断提升等后工业社会出现的新社会风险。如今,不充分与不稳定的非正式就业正在取代充分而稳定的传统就业形态,越来越多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正在加入劳动力市场,家庭正在经历结构性的弱化,老龄人口持续快速增加,新生人口不断减少等典型的后工业社会特点正在中国出现。这些新变化预示着全面影响个体和家庭的新社会风险的来临。以社会保险为核心、旨在为就业者提供经济保障的传统社会保障体系无法应对普遍影响个体和家庭自主性的新社会风险。为此,需要大力发展有助于提升个体和家庭自主性的社会服务。
大约十年前,我国的社会政策学者们开始意识到在中国发展社会服务的重要性。2008年,笔者撰文指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重经济保障轻社会服务的现状;2009年,笔者与广东省民政厅、香港社会服务联会合办研讨会,在社会管理创新的逻辑下推动社会服务概念和事业在中国的发展;2010年,笔者撰文探讨个人社会服务在西方福利国家中的作用及其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启示;2011年,笔者提出“社会服务:从经济保障到服务保障”的命题。吾道不孤。在笔者倡导社会服务理念的同时,李兵教授也从老年服务的视角切入,积极倡导和推动社会服务在中国的发展。从那以后,李兵教授在协助政府进行社会服务规划和决策的同时,勤于笔耕,锐意进取,既积极译介域外社会服务政府文献和学术著作,也积极开展社会服务的本土化研究,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本讨论我国社会服务制度构建方面的专著,是李兵教授关于社会服务研究的最新成果,也是他研究社会服务的第四本著作。可以说,李兵教授是我国社会服务研究领域的先行者和佼佼者。
李兵教授的这本新书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和现实关怀,那就是直面我国社会服务发展不足的现实,积极倡导建构中国的社会服务制度。面对人口老龄化、残疾人社会融入、儿童保育、家庭照顾能力弱化,以及工作-家庭失衡乃至冲突等新社会风险,李兵教授在这本新著中展现了自己的坚定信仰,那就是建立一个有效的社会服务体系是预防和解决这些新社会风险的一个关键环节。
为了建构中国社会服务制度,李兵教授不仅系统研究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社会服务发展历程和现状,而且努力构建我国社会服务发展的理论基础。在这方面,李兵教授的探索是非常独特的。他没有从常规的社会政策理论出发来思考我国的社会服务发展,而是大胆地借鉴了政策科学的前沿概念,如政策基本属性、政策体制等,从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的视角对社会服务的理论建设进行了自己的深入思考,创新性地把社会服务与政策基本属性、政策体制等公共政策理论结合起来。这种探索从学理上来讲也许不无可商榷之处,但李兵教授为我国社会服务发展寻求理论指导的不懈努力令人感动。在其构建的理论基础上,李兵教授结合发达福利国家和地区的社会服务实践和中国社会服务发展的实际,提出了关于构建中国社会服务制度的一套完整的框架体系,具体包括福利意识形态、社会服务行政、社会服务融资、服务对象资格认定、社会服务设施布局和服务项目供给、社会服务监督检查制度设置。
应该说,这套框架体系的提出和具体构想是本书的核心内容,也是最大的亮点。它是李兵教授把社会服务学术研究与决策服务紧密结合的最新成果。作者不是一般性地介绍境外社会服务制度的发展情况,也不是简单地提出中国社会服务制度构建的框架和蓝图,而是试图从理论的高度、学理的深度来研究社会服务这一重要公共事务,力求为社会服务的发展提供理论阐释和指引。从这个意义上讲,本书兼具学术与资政两大重要功能。
此外,本书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特色。首先,本书有着鲜明的公共管理视角。它把社会服务的发展与公共政策分析相结合,在公共政策与公共治理的理论视角下来分析社会服务制度的创设。其次,它有着鲜明的比较视角。本书对英国、美国、丹麦等不同体制下的社会服务发展,包括政策体系、资源配置、服务内容、资格认定、检查监督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完整和系统的介绍,并与中国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具有强烈的比较研究视角。这种比较视角,不仅展现了中国与外国在社会服务发展上的差距与差异,而且也为中国社会服务制度的建构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当然,本书中的一些观点还可以进一步讨论。这里仅举一例。在讨论中国社会服务制度的创设时,李兵教授认为应该采用“社会自由主义”模型的公共支出比例作为中国社会服务制度建立的起点,而且认为中国社会服务制度创设应该采取“混合经济”的社会照料服务模型。虽然这些观点的提出有其现实的考虑,尤其是公共支出的现状,但是中国社会服务制度的创设不能仅仅从公共支出着眼,还要考虑其背后的价值基础,以及基于社会主义原则的进步性。
整体来说,这是一本具有理论创新和政策创新的力作,是我国社会政策领域的实践者和研究者必须参考的重要文献。期待李兵教授的第五本社会服务著作。
岳经纶
2019年7月20日于中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