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一

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之大计,而医学教育是国家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始终把教育作为“一把手”工程,从培育一流华西育人文化、整合一流医学教学资源、组建一流华西师资队伍、塑造一流华西医学专业、打造一流华西医学人才五个方面,构建一流华西医学教育体系,建设世界一流的医学院。《医院教学》一书凝练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百年教学经验,并立足基本国情,结合以预防、诊疗和康养为主的新理念、以“大国计、大民生、大学科、大专业”的新定位,以医术仁术德才兼备的新内涵,形成了国内首个有华西特色的医院教学教材,旨在帮助基层医院提高医院教学的教学理论、教学知识、教学技巧、教学态度,加强医学人文、师德师风及师资胜任力的建设,建立符合新时代发展的医院教学创新体系。

世界发达国家普遍把医学教育分为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即终身教育)。院校教育侧重点是传授知识,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应用方面发挥的作用相对较弱。而医院教学则贯通了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三个阶段,主要任务不仅是通过传授知识培养合格的医学毕业生,更重要的是培养其临床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让其有能力将所学知识转化为临床应用,成长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人民健康守护者;更深层次是通过医院内继续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转化能力的复合型卓越医学领军人才,成为学科发展的引领者。

所谓“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医院教学通过临床上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剖析疾病,从临床表现到发病机制,从并发症到病理生理,从临床诊断到治疗方案,从翻阅教材到查阅文献,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的问题,培养学生提出临床问题、分析临床问题、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国家高度重视医院教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如何做好医院教学,国内还没有成体系的教材,医院教学的质量依然参差不齐,普遍存在教学意识不强,教学水平不高,教学管理不完善,教学条件不足等问题。

教师是医院教学的主要参与者,首要任务应加强专任教师队伍建设,制定合理的专任教师的准入、淘汰标准及奖惩机制;完善专任教师教学质量、学术水平等评价机制;精细化教学工作量核算,落实教学成果奖励,激励教学热情高、质量好、有情怀、肯投入的教师专注于教学工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师德师风好、育人能力强的一流专任教师队伍。

其次,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和职业精神培养,塑造医学生的责任意识、不忘初心使命,提高学生学员人文关怀、沟通协作、应对冲突等能力;进一步完善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的系统性机制设计与建设;着力解决人才培养中短板问题,改变重“治”轻“防”、重“专”轻“全”的局面,深化基础与临床知识的融会贯通、提高学生学员的公共卫生实践能力、加强院感防护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加强基本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学员的动手能力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原始创新,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自主深度学习的能动性,培育学生的领导力;进一步拓展国际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和学员的视野得到拓宽、胸怀更加宽广、格局不断提升。

再者,要提高教学水平,优化教学资源。随着医学知识的更新以及新兴医疗技术的发展,各种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及新技术层出不穷,其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及方法等均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医院应及时适应时代的发展,淘汰一批理念过时、内容陈旧、质量欠佳的课程,构建“以学为中心,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动态、开放的体系。紧密结合“新医科”建设,融入全生命周期健康观、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虚拟现实技术、医工文理交叉融通等内容,革新教材体系,拓展学生学员的知识结构和技能边界。建设优良的教学硬件环境,保障临床实践教学条件和学员学习生活条件。扩容智慧教室,建设学生活动空间,建好临床病案库、在线学习资源库,支撑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创业和素质拓展;搭建临床技能中心平台,加强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训。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联合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等单位教学同仁共同编写了《医院教学》,本书汇聚了医院临床教学师资对本科实习生、研究生、住院医师、医学师资和教学骨干的教育心得及一线经验,内容包含了教学的概念、师资配备、18种教学形式、10种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详尽地介绍了如何做好医院教学。

《医院教学》在理念、模式、内容、方法、管理等方面推进教育的改革创新以面对时代的新挑战,值此华西医院建院130年之际,对本书得以出版尤感欣慰,希望其能为医学教育者与管理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培育出更多符合医学发展新要求的研究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服务健康中国。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院长

李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