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逆流而上
- 九零风云:用未来改写现在
- 喃啵菟No.2
- 1732字
- 2025-03-17 06:26:46
杭城大学自习室的吊扇搅动着暑气,林安然在《高等数学》草稿纸上演算着物流成本模型。窗外的蝉鸣突然被发动机轰鸣淹没,二十辆解放卡车载着“安馨家”的蓝色货柜驶过林荫道,惊飞了落在《青年企业家》杂志上的蜻蜓。
“林同学,教务处找你!”班长敲了敲课桌,她抬头时钢笔尖在微积分公式上拖出长痕。系主任办公室的玻璃窗映出操场上正在搭建的临时展台,那是为明天国企改制研讨会准备的安运物流沙盘模型。
暴雨突至时,林安然正带日方工程师检查校办厂新落成的无尘车间。山本一郎的鳄鱼皮鞋在防静电地板上打滑,她及时扶住对方,白大褂口袋里滑出的《大学英语》听力磁带滚进排水沟。“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静电消除系统,”她面不改色地踩住磁带,“比贵社专利节能30%。”
食堂的绿豆汤桶见了底,林安然就着免费咸菜啃冷馒头。王丽神秘兮兮地凑近:“教务处要取消你的奖学金!”话音未落,她的BP机震动——浦东店冷库遭工商突查。不锈钢餐盘“当啷”翻倒,腌萝卜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笔记上拼出问号。
长虹的促销车堵在安馨家南京西路店门口,高音喇叭循环播放“直降五百”。林安然挤过举着粮票兑换券的人群,突然爬上促销车顶:“凭杭大学生证可享以旧换新补贴!”二十个勤工俭学的学生立即举起手绘海报,将对手的声浪压成嗡嗡的背景音。
校办厂会计室的老式保险柜吱呀开启,林安然取出盖着七个红章的投标书。张慧举着计算器惊呼:“收购临江机械厂要动用所有流动资金!”窗外雷声轰鸣,她将校徽别在投标文件扉页:“这是父亲未完成的技改项目。”
暴雨夜的阶梯教室,林安然借着应急灯补《中国革命史》笔记。突然响起的诺基亚铃声惊飞窗台上的麻雀,周子航的声音混着雨声:“沃尔玛买通了供电局,明天要断我们冷链仓库的电。”
次日清晨的招标会现场,林安然的白衬衫还带着熬夜的褶皱。当长虹代表报出两千万时,她突然举起杭大校旗:“安运物流承诺保留全部职工岗位,并设立技工学校。”评委席上的老工程师摘下老花镜,颤抖着翻开她父亲三十年前的技改方案。
课堂测验的铃声响起时,林安然正在厕所隔间核对海关单证。钢笔没水了,她用口红在卫生纸上画出资金流向图。监考老师收卷时,发现她的答题卡背面写满零件编号——那是昨夜从日本走私船抄录的电机序列号。
暴雨中的物流基地如同沸腾的钢炉,林安然踩着齐踝积水指挥抢运。二十个戴校徽的实习生组成人链传递货箱,她别在胸前的团徽在探照灯下泛着红光。突然跳闸的黑暗中,周子航举着的打火机照亮她贴在墙上的《电工学》课堂笔记。
中日技术交接仪式上,山本一郎的致辞突然卡壳——大屏幕切换出三十年前林父在早稻田大学的毕业设计。林安然用流利的日语说道:“这份图纸证明,R134a制冷剂的原始构想来自中国学者。”闪光灯亮如白昼,她别在衣领的杭大校徽微微发烫。
教务处走廊的挂钟指向凌晨三点,林安然蜷在长椅上补《大学生思想品德》论文。值班老师的手电光照亮她帆布鞋底沾着的车间油污:“你这样能毕业吗?”窗外梧桐叶沙沙作响,远处安馨家的霓虹灯牌刺破雨幕。
暴雨突袭合资工厂时,林安然正在调试新生产线。日语报警声与中文广播交替响起,她抓起防毒面具冲进车间,白大褂下露出别着校徽的连衣裙。次日《工人日报》头版照片里,满脸黑灰的她怀抱抢救出来的专利证书,背景是烧焦的《大学生守则》。
校庆日的梧桐道上,二十个“国企改制成果展”的蓝色帐篷飘着油墨香。林安然别着“学生讲解员”胸牌发放传单,身后横幅写着“技术报国,实业兴邦”。长虹的暗访员举起海鸥相机,却被她安排的退休技工请去品鉴新研发的冰镇酸梅汤。
证券营业部的电子屏突然黑屏,林安然抓起红机电话:“立即抛售三百万股长虹!”周子航递过冰镇汽水:“你导员在找你补考。”易拉罐拉环的咔嗒声惊飞麻雀,她突然用微积分公式算出对手的资金链断裂点。
暴雨夜的操场看台,林安然打着手电翻译日文技术文件。突然响起的防空警报惊动全校——安运物流危化品仓库遭雷击。她骑着保安的自行车冲进雨幕,车筐里《国际贸易实务》课本被狂风吹散如白蝶,书页间飘出父亲手绘的消防通道图。
当晨光染红教学楼尖顶时,林安然抱着抢出来的账本走出废墟。烧焦的扉页上“临江机械厂”字样依稀可辨,碳化的纸页间露出半张泛黄的课程表——今天用红笔圈着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下方潦草地写着“国企改制签约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