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梦醒一九九零
- 重生1990,你要搞互联网?
- 算数小白
- 3102字
- 2025-02-07 21:12:17
一九九零年,一月一日,沈城城郊李家村。
老闫家的外屋地儿门垛前,裹着褪成土黄色军大衣的老李头儿,狠狠的跺了跺脚。
鞋底上的雪块簌簌落在外屋地儿温乎的地面上,缓慢的融化成一滩水。
借着屋内热乎气,缓过来一些的老李头儿拿下左耳上半截的红塔山,点上深吸一口。
“老闫!别整那些没用的!你就痛快的告诉乡亲们。”
“去年罐头厂的分红,到底什么时候能发下来!”
“没有这钱!这年没办法过了!”
坐在灶台前的老闫眉头紧锁,并没有搭理站在门口的老李头儿。
手里拿着没有任何标牌的猪肉罐头,双眼紧盯着铁锅里正在咕噜咕噜冒泡,没有一点油腥儿的酸菜炖粉条。
风卷着雪花,顺着破旧的棉门帘缝隙钻进了外屋地儿,灶火映得老闫的脸忽明忽暗。
犹豫片刻,老闫最终把手里的罐头放回灶台上,站起来拍了拍落在身上的雪花与炉灰。
“老李,不是我不想给乡亲们分红。”
“去年村办罐头厂的效益,大伙儿也都知道。”
老闫视线越过站在门口的老李,看向门外那些被寒风冻的满脸通红的村民们,无奈的摇了摇头。
“去年初,厂里的生产会议中我说过不要盲目扩产,不要盲目扩产。”
“可大伙儿不听啊。”老闫的声音里带着无奈。
去年,经过老李为首村民们商议和讨论下。
不顾老闫这个临时厂长的极力阻拦,村里罐头厂还是盲目的进行大规模的扩产。
几年前,国营企业进入了一段划水期,把广阔的市场让渡给了乡镇企业。
借着紧挨着城市化率极高的省会城市的优势。
像城郊的李家村罐头厂这种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一样的出现。
李家村罐头厂在城里当过工人的老闫领导下,确实让村民们获得了不少分红。
如今国营企业强势回归,乡镇企业的好日子当然也到头了。
在里屋热乎乎的炕上睡得正香的闫明,被外屋地的吵闹声弄醒,坐在炕上,揉了揉睡得有些迷糊的眼睛。
透过“递菜窗”,闫明看到了外屋地儿站在灶台前的那个异常熟悉的背影。
“我这是喝多了,出幻觉了?”
昨天,为了接待去了外省工作后二十多年未见的同村同学们。
闫明特意找了一家东北本地特色农家乐,大家聚在一起吃饭吹牛,回忆小时候住在农村时的趣事。
“我去!老爹在炖难吃透顶,不放猪肉的酸菜?!”
下意识的摸了摸炕头寻找眼镜,闫明发现了异常。
他那双眼八百度的近视,就算喝了假酒也不可能看的这么清晰。
现在自己这状态。
要么喝多了,要么就是还在梦里。
【叮!情报系统更新】
【正在寻找出售关键词“罐头”】
【S级情报更新:毛熊国莫斯科的某人,急需400火车皮的罐头,可换取到四架图-154M。】
【A级情报更新:。。。】
【F级情报更新:龙江省HH市大黑河岛上的毛熊国商人基洛夫斯基,急需肉罐头和水果罐头,每罐可换取到50卢布或同等价位的物品。】
“嗯?情报系统?某人?这系统怎么还不明说是谁呢?”
有些迷瞪的闫明看了眼放在黑白电视机旁的台历,只见上面显示的时间是1990年1月1日。
“毛熊商人基洛夫斯基?毛熊还没分家?我重生了?!”
这瞬间,迷糊中的闫明来了精神。
那些尘封已久的痛苦记忆,瞬间涌了上来。
1990年的春节,是闫明在村里度过的最后一年春节。
那年闫明刚满18岁,父亲管理的村办罐头厂因盲目扩张,导致大量生产出的罐头积压在仓库内没能售出。
这也导致临时代管罐头厂子的父亲和村里人出现极大的矛盾。
最终,问题虽顺利解决。
父亲也毅然决然的辞去这临时厂长,等闫明考上大学以后,一家就搬离了村子。
只有逢年过节,闫明一家才会来村里的大爷家拜年。
看了一眼厨房内,导致盲目扩张的罪魁祸首老李头。
坐在炕上的闫明,立刻套上了远古防寒武装“棉衣棉裤”把脚伸进厚实的棉鞋内。
为了防止耳朵冻掉,随手抄起放在炕头的狗皮帽戴上,通过堂屋从后门冲了出去。
开启门的一瞬间,天地间一片雪白,差点让闫明陷入雪盲症之中。
揉了揉没适应过来的眼睛。
快步的穿过院前挂在铁丝晾衣绳上冻硬的秋裤,踩过被雪覆盖的菜地,翻过前院低矮的围墙进入到邻居家内。
“大爷新年好!”
向邻居家老头儿打了个招呼,穿过邻居家的大门后,闫明来到了处于村西的一条狭窄的小巷内。
“新年?这距离过年还有二十几天呢。。。”
正在劈柴的老头儿,早已对闫明从他家院子里穿过见怪不怪了。
顺着村西小巷一路狂奔,闫明来到了姥姥家。
没错,闫明的老妈因为跟老爹置气回了娘家。
家里没了能持家的老妈,老爹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那不放猪肉的酸菜炖粉条。
闫明记忆中,老爹当上罐头厂临时厂长后,不怎么吃猪肉了。
这也让酸菜炖粉条,失去了最重要的灵魂“猪肉”。
老妈这“娘家”就在村西,距离闫明现在住的瓦房,正常走路不到十五六分钟的距离而已。
如果选择抄近路穿过邻居家的话,绝对不超过十分钟就能到达。
推开门的瞬间,一股热闹的声音扑面而来。
不同于家里的冷清,姥姥家这边那可以说人声鼎沸。
作为倒插门的姥爷,可是给姥姥这一家生了四男一女。
排行老三的闫明他老妈,就是姥爷唯一的女儿。
没错!小时候闫明就听姥姥说,姥爷就是倒插门。
子女的姓氏最终还是随了姥爷,但姥姥还是多次强调,姥爷倒插门的这件事实无法改变。
相对于闫明家那单灶台的小瓦房,姥姥家这砖瓦房就大了很多很多。
按照后世的标准来说,两室两厅配备主副双厨房,就差室内两卫生间了。
这还不算左右两侧,用砖瓦砌成的厢房和仓库。
“小舅妈!小舅妈!我老舅呢?”
厨房内,给准备下锅的活鱼刮鳞的小舅妈头也不抬的说道。
“哎呦,你小子也抛弃了你那没良心的爹了?”
“嗯?你不是来找你妈,找你老舅做什么?”
小舅妈停下手里的活,疑惑的抬起头看向满脑子冒热气的闫明。
“老李头。。。啊不对。。”
“李叔又来找我老爹的麻烦了。”
“老舅在屋里吗?你让老舅出面解决一下呗。”
小舅妈听到老闫家那破事儿,压根都不搭理闫明了,重新开始低头处理手中的鱼。
“哎呦,你们老闫家的事情。”
“哪里轮到让我们老王家的人出面解决啊。”
灶台前正在炒菜的大舅妈也打趣道。
“闫明,你大爷还不是在村副书记位置上,没有退下来吗?”
“放心好了。”
“老李看在你大爷面子上,也不会为难你爹。”
“我的好舅妈们,不要再说气话了。”
闫明弓着腰,通过传菜窗看向里屋。
看到老舅正坐在炕上,满脸通红的跟另外几个舅舅们推杯换盏。
闫明直接划开传菜窗,大声向屋里喊道。
“老舅!江湖救急!”
“这次你帮我老爹度过难关的话,我肯定让你今年发大财!”
炕上几位手中拿着酒杯的舅舅们,齐刷刷的向闫明这边看过来。
这群人中,当然也有正在跟姥姥发牢骚的老妈。
“闫明!你小子学你那不靠谱的老爹抽什么风,赶紧进屋吃饭。”
“老舅!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仅此一次!”
听到“发财”两个字,内心充满好奇的王勇义把他那满脸横肉的脑袋伸出传菜窗。
“咋地,你小子还能跟你老爹一样,找到发财的门路?”
闫明的老舅王勇义言语中,带有一丝讽刺的意味。
讽刺的对象,当然就是闫明老妈口中那不靠谱的老爹了。
“老舅,你是不是有一个发小,退伍后留在龙江省黑河?”
“我记得他退伍的时候,还来村里看过你,请你去城里吃饭。”
“回来的时候,还给我们带了锅包肉呢。”
“哦?是有一个这样的发小,怎么了?”
“你给发小打个电话,问一下黑河边贸集市的罐头的价格。”
王勇义被闫明突如其来的问题,搞得有些发懵。
“咋地,你还想让我发小帮你们家卖罐头啊?”
“哎~!老舅。”
“你这话要说清楚,这罐头厂是村里的,可不是我们家。”
“我老爹,顶多算一个代理厂长而已。”
“老舅,我这发财的门路,已经告诉你一半了。”
“这江湖救急,你到底救不救?”
“呵呵,你这小子。全村有电话的除了村大队和罐头厂,就你家新装了电话。”
“你这是让我去你家打电话问呗。”
犹豫片刻,王勇义最终还是放下手中的酒杯。
从炕上爬下来的他,套上了他那全村最亮眼的貂皮大衣走了出来。
敲了敲闫明额头。
“一天到晚,就你小子鬼点子多,想让我出手解决老李就直说。”
“还什么发财的门路。”
王勇义口头上这么说,但是经过刚才闫明的提示,隐约明白发财的门路是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