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儒道双弘,孔老升华哲学思想

《易经》思想,衍生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和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等诸多流派,导致春秋战国时期各思想流派百家争鸣。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山东曲阜)人,曾从事“儒”(贵族丧事赞礼者)的职业,中年时开办私学。一度出任鲁国的中都宰、司空、司寇等职,后率弟子周游列国讲学十三年,其讲学言行的记录被弟子归集成《论语》传世。孔子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的哲学思想提倡“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以及“君以民为体”。儒学思想渗入中国人的生活与文化领域中,同时影响了世界其他地区的大部分人近两千年。

孔子五十喜易,对《易经》的贡献是—撰写《十翼》,也称《易传》。

孔子将《易经》所涉猎的哲学思想进行初步的提炼和阐释,将其哲学方法论的意义和功用进一步彰显出来。《易传》之《十翼》,包括《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传》、《系辞》上下、《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等七种十篇。这十篇的创作宗旨,均在解说“经”文大义,犹如“经”之“羽翼”,故汉代人合称之为《十翼》,后世亦称之为《易传》。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时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境内)人,与孔子同时而年长于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乃是在《易经》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体系中开掘了一座金矿,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因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所以老子又被古人称为“太上老君”。他对弘扬《易经》思想,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后世对其学问中玄学过分宣扬,他被蒙上了神秘化的色彩。

老子是使《易经》绽放光芒的重要工匠。

如果没有孔子与老子的开凿与弘扬,《易经》有可能夭折。

伟哉!

伟大人文工匠,使伟大的《易经》变易哲学,根植华夏,广播世界,流传后世,永垂不朽!

此后注家风起云涌,西汉京房的《京氏易传》、唐代孔颖达的《周易正义》、宋代朱熹注解的《周易本义》、清代李光地等的《周易折中》等是诸多注释学家中的佼佼者。这些专家虽有贡献,但基本上停留在训诂注释的水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