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归国

一八九四年甲午战争爆发,毕竟陆战是发生在朝鲜,海战发生在黄海,此时受制于交通通信手段的限制,大部分普通民众是什么也不知道的,只有一些大城市居民,知识分子,相关沿海受影响地区作为相对信息灵通之辈,只是知道中日交恶,打仗了,后来传出消息,打败了,海军全军覆没,陆路也败退回了朝鲜。

此时的日本却是举国欢庆,因为作为战争的发起者,为了占领朝鲜,日本是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的,毕竟军舰的建造就需要数年时间。确定攻打朝鲜,就要把打败清朝海军做为前提,在之前清朝海军是强于日本海军的,那就要购舰,准备购舰预算,预算要财政审批,开会,不足部分的筹集,一步步做下来没几年时间是万万不能的。因为财政不足,在战争刚被挑动起来,不需要保密后,马上在国内发行了大规模的战争债卷,债卷的利润可是很可观的,毕竟如果输了钱是绝对会打水漂的。战争的胜利了,本金不说,还会大赚一笔。

清朝次年签订了马关条约,战争结束了。要赔偿巨量的白银,清政府的财政哪里有那么多的盈余?白银储备?于是加税成了必然选择,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民众本来日子就紧巴巴的,又要出钱去送给日本人,怨恨之中排日浪潮兴起,很多民间日本商人被抢砸打烧。消息传回日本,日本民间也兴起了一股排华浪潮,加之公车上书声势很大。受此影响很多旅日求学,经商的中国人归国,

在一艘中日交通商船甲板上,一些晕船,不想呆在仓内,想要交际人脉,或本就相识结伴归国的人,值此时节,除了不想交浅言深的年长持重之人只是旁听少言语,年轻朝气,求学的书生义气,少不了谈论国事,一边哀叹国事日下,奸臣,昏庸之辈误国,希望这次公车上书,被重视。

自鸦片战争后,不少有识之辈就意识到,西强东弱,想西学东效。亚洲各个国家都有人是这个认识,而日本是学得快,也实践了的。明治维新也有名气。赴日留学,本就是学习西学,日本先学西学,所以中国学生或者求学日本,或者求学于西方列强。

“我打算回国直接到北京去,结识贵人,如果有大人物感兴趣,我学的法律才可能用的上,也能图个去处,西学之要,首要学法,但我这学法的,若不受朝官赏识,如何施展的来,本想归乡,但求学花费颇巨,若是将来,没个着落,埋没了去,悔之晚矣,我是一刻也不想耽误了,到京了给家里去封信便罢了”李国道说。

“你们也知道,我家贫是族中长辈看我聪慧,资助我来日本学机械,长辈家里颇有产业,用的上我,我不能辞,也算实业兴国了,不能与李兄同去,请见谅了。”原浩也说出了想法。

“一去数载,做事来日方长,我欲先回家拜见父母安好,然后待时向再做打算。”谢云,他是学文史的。

众人各抒所思,或结伴同行,或要拜别,不一一叙述,好不热闹。

“大家有同学之谊,虽然各奔东西,但希望别断了联系,等下都留个联系方式,以后有缘再见啊!'众人称是,互留笔墨条陈不提。

不数日,船到天津,大家拜别,或换船南行,或到车马行租车,此时京津铁路都没有。有些京津的还有家人来接,却说要结伴上京的,还有七人,有李国道自不必说,大家都是自小开蒙,大啦又求学海外,见识不凡,但毕竟年少,少历练,但有一人租车,讨价,待人,行事,十分妥帖得体。既不十分吃亏,白费钱银,又不至于斤斤计较,颇为大气,行事又速,十分干练。船上人多不显,这会在一众人中就有了出众之感,但也不出奇,毕竟年岁稍长,问了已经二十有五,十四岁留日,七年文史,一年机械,又有日本朋友介绍,在日厂工作了两年,去年开战被赶了出来,给美国人当翻译,又跑了一年,叫做张克,想来也没有家世,巨资。少了费心,大家都称谢不提,多了客气反而生分,路上有钱的,饭时多要个菜,有见识的谈些趣事,风土人情,讲些所学见识,时间飞快,路也不远,向京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