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杀个贪官助助兴
- 大明烈马长风我乃汉王朱高煦
- 萧山说
- 4523字
- 2025-01-23 12:25:38
尽管朱棣面色看上去仿若平静如镜,波澜未起,然而在场的所有人却都能够极为清晰且真切地感受到他那宛如汹涌暗流般压抑至深的熊熊怒火。那怒火恰似潜藏于浩渺深海之中的巨大漩涡,虽未在表面展露丝毫,却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强大力量与潜在危险,令人心生敬畏与惧意。
洪武十五年,太祖高皇帝毅然决然且果断坚毅地将前代所设立的御史台改置为都察院,这一重大决策承载着深远的意义与深刻的影响。其长官分别为左、右都御史,他们身负着无比沉重且至关重要的责任,地位尊崇至极,无疑是都察院的核心引领人物。下设的副都御史、佥都御史,同样各自承担着不可忽视的重要职责,齐心协力共同维系着都察院的正常运作与权威性。大明朝的都察院,于朝廷的权力架构之中不但占据着举足轻重、不可撼动的关键地位,而且其所具备的职能重大非凡,意义深远而卓著。它不仅能够针对审判机关展开严格且细致入微的监督,全力确保司法的公正性与公平性,更被赋予了“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的至高无上权力。如此权力的赋予,使得都察院在处理各类事务时具备了极高的自主性与权威性,当之无愧地堪称是大明朝的最高监察机关。
而都察院的十三道监察御史,肩负着巡按州县这一艰巨且责任重大的使命,此乃一项充满挑战且至关重要的任务。他们专职从事官吏的考察、举劾等事务,其职责专属纠察、弹劾百官,明辨冤屈,提督各道,仿若天子那敏锐至极的耳目以及公正无私的风纪维护者。放眼天下各地,无论地域多么偏远僻壤,无论事务多么细微琐碎,无所不纠察!倘若有大臣心怀奸邪、居心叵测,妄图结党营私、作威作福扰乱朝政纲纪,监察御史便必须当机立断挺身而出,坚决予以弹劾,绝不心慈手软、留有半分情面!若有百官品行卑劣、贪婪鄙俗,道德沦丧败坏官纪,肆意妄为毫无忌惮,亦要果断坚决地进行弹劾,以此匡正朝纲、恢复清明!若是存在学术不正、思想偏颇乖谬,上书陈言妄图变乱既有的成法规章、企图凭借不正当手段获得晋升任用的,同样要给予严厉的弹劾,坚决维护学术的纯正与政治的清明!洪武年间的御史们,个个秉持着清廉自守的坚定原则,坚守正义、毫不退缩,无畏权贵的威逼利诱,为太祖的反腐大业立下了不可磨灭、彪炳史册的赫赫功劳。他们的光辉事迹和崇高精神,已然成为了后世的楷模与典范,激励着后人秉持公正、坚守正道。
然而,令所有人绞尽脑汁、苦思冥想也难以想通的是,怎会到了永乐朝,这些曾经备受敬仰尊崇的监察御史甚至包括都御史竟然纷纷腐化堕落,背离了最初的初心与使命?这个令人困惑至深、反复深思仍难以破解的难题,朱棣同样陷入了百思不得其解的迷茫之中,深深陷入了深沉的思索与疑虑的漩涡!难道当真乃是自己对这些文官过于宽容大度、仁慈宽厚,给予了过多的自由空间和纵容姑息?以致于他们竟然都忘却了,洪武朝大力打击贪腐之时那令人胆战心惊、毛骨悚然的严苛酷刑?那些残酷至极的刑罚和无情决绝的制裁手段,曾经是对贪污腐败行为最为强有力、最具威慑力的遏制利器。
更为荒唐离谱、令人发指的是,右都御史吴中竟然与刘观同流合污,狼狈为奸、沆瀣一气,甚至还有颜面跑到鸡鸣寺诬告汉王!这种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信口雌黄的恶劣行径,实在是令人义愤填膺、怒不可遏。想着想着,朱棣缓缓回过头去,那目光犹如锋利无比的利剑,犀利且冷酷地看向了满脸惨白如纸、冷汗如雨般流淌不止的右都御史吴中。他的嘴角微微上扬,泛起一丝充满轻蔑与嘲讽的轻笑,话语中饱含着愤怒与斥责说道:“吴爱卿,你可真是‘清廉自守’啊,连朕都险些被你那虚伪至极的表象所蒙蔽欺骗!”
吴中跪在地上,身体不停地颤抖着,仿若秋风中摇摇欲坠、飘零欲落的枯黄落叶。额头上的汗珠大如豆粒般滚滚而落,滴答作响,他哆嗦着身子却只是支支吾吾,半天也说不出一句完整清晰、令人信服的话语来。
“皇上……老臣……知罪,皇上……”
他的声音颤抖不止且微弱无力,其中充满了无尽的恐惧和深深的懊悔,然而此时此刻这般苍白无力的认错之辞已然显得如此的徒劳无益、毫无价值。
朱棣哪里还有半分耐心去聆听他那些空洞苍白、毫无诚意的废话,恰在此时赵王朱高燧闻讯匆匆忙忙、神色紧张地赶了过来。朱棣当即毫不犹豫、毫不迟疑地对他下令道:“赵王,速速带着你的锦衣卫,将都察院一干人等全部缉拿入狱,给朕将这些贪婪无度的蛀虫一个个地全都揪出来,一个都不许放过!必须彻查到底,绝不姑息迁就、手下留情!”
朱高燧赶忙躬身领命,态度恭敬且坚决,没有丝毫的犹豫与迟疑。他挥手示意手下迅速上前将人带走,动作敏捷迅速且果断决绝。
正当这个关键的时刻,杨士奇却突然开口说道:“皇上,此案牵扯范围甚广,影响巨大且深远,臣恳请皇上将此案交由三法司……”
“杨士奇,朕看你是昏了头脑、失去理智了!”
朱棣罕见地对他大发雷霆,那声音犹如震耳欲聋的雷霆巨响,毫不留情、声色俱厉地大声呵斥道:“三法司?你倒是给朕讲讲究竟是什么三法司?”
杨士奇顿时如遭雷击般一怔,仿佛瞬间被雷电击中,面色瞬间变得惨白如霜,毫无一丝血色。他的思维在这一瞬间仿佛陷入了极度的混乱,只因过度关注此案是否会牵扯到太子朱高炽,却完全忽略了至关重要的关键一点!三法司,正是刑部,大理寺,与都察院!而此刻犯案之人,恰恰正是都察院的一众御史,其中还包括两位都御史!这桩案子从一开始,就注定只能交给锦衣卫进行彻查,因为都察院自身已然深陷贪污腐败的泥潭,无法自清其身。
朱高煦见状苦笑着摇了摇头,心中暗自思忖,杨士奇还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都到了这般危急的时刻,还一心只想着维护那大胖胖太子。却不曾料到他这般行事,只会更加激怒龙颜,给自己招来难以承受的大祸。
果不其然,朱棣缓缓踱步走到他身前,俯下身子,眼中透露出令人不寒而栗的寒意,犹如冬日里冰冷刺骨的冰霜,冷冷地笑道:“杨士奇,难道说你与他们是同流合污,也是这贪腐大案中的一员?”
“陛下,老臣……”
杨士奇的声音颤抖不止,其中充满了极度的惊恐和无助。
“赵王,将杨士奇一同缉拿下狱!”
此话一出,众人皆惊,一片哗然。仿佛一颗巨石猛地投入平静无波的湖面,瞬间激起千层汹涌澎湃的巨浪。
太子爷朱高炽顿时急得眼睛瞪大,急切地说道:“皇上,此案……”
话音尚未落下,朱棣竟直接将手中的信件狠狠地摔在了他的脸上,怒不可遏、暴跳如雷地怒斥道:“你身为太子,刘观等人贪污受贿祸乱朝纲,在你的监管之下竟然发生如此丑恶不堪之事,你这监的究竟是什么国?你究竟是如何履行自身职责的?你的疏忽大意和无能无为,导致了朝廷的腐败之风肆意滋生蔓延,你难道就没有半点愧疚之心和深刻反思之意?”
大胖胖朱高炽挨了这突如其来的一下,哎哎了两声,最终也只是无奈地长叹一口气,没有再为杨士奇求情。事情发展到了这般地步,他这个太子爷确实有着难以推脱、无法逃避的责任,再多的解释和求情在此时都显得如此苍白无力、无济于事。
朱棣冷冷地扫了他一眼,那目光仿佛能够穿透他的灵魂深处,让他瞬间感到一阵彻骨的寒意。随即朱棣摆驾回宫,留下众人在原地,个个沉浸在一片惶恐不安、忧心忡忡的氛围之中。
待朱棣离开之后,朱高煦急忙快步上前,试图把大胖胖朱高炽给搀扶起来,流露出一丝关切和同情之意。
谁知朱高炽自嘲地笑了笑,那笑容中满是苦涩与无奈。他自己艰难地从地上缓缓起身,神情略显落寞与沮丧,然后头也不回地径直离去,那孤独沉重的背影显得如此凄凉与落寞。
瞧见他这般失魂落魄的模样,赵王朱高燧凑到朱高煦身前,再次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老二,你这些手段当真是越来越高明了啊!”
到了此刻,朱高燧这才如梦初醒,恍然大悟。老二这看似肆意妄为、冲动鲁莽的行动,实际上却是不动声色地给太子爷挖了一个巨大的陷阱,其手段之高明,心思之缜密,实在令人惊叹不已。
都察院的这些文官,贪污受贿、肆意妄为,祸乱朝纲,而这一切恰恰是在太子监国期间发生的,他不但毫无察觉,而且这些御史当中有不少人,都是出自太子的门下!
如今这贪腐大案被揭露揭发,太子朱高炽自然是难以推脱干系,他的声誉和地位都因此受到了极其严重的冲击和影响。
朱高煦一时间有些愣神,没能立刻反应过来。
你娘咧!
这究竟都是怎样的一种情况?
我不过是想杀个贪官来助助兴,怎么就演变成了如今这般局面?
……
乾清宫,御书房。
朱高煦老老实实地跪在地上,内心忐忑不安,犹如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他的额头密密麻麻地布满了细密的汗珠,眼神中透露出难以掩饰的紧张和深深的恐惧。
朱老四一回宫,便将他与太子爷一同召唤了过来。
大胖胖朱高炽不出意料地被朱棣狠狠地怒骂了一通,那严厉至极的斥责声在御书房中不断回荡,犹如阵阵惊雷在耳边炸响,令人胆战心惊、毛骨悚然。朱高煦在一旁听得心惊肉跳,冷汗如雨般直冒,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而后朱棣赶走了大胖胖朱高炽,将朱高煦单独唤了进来,却始终沉默不语,不曾开口说半句话。
越是这般沉默不语,所带来的压力就愈发巨大。仿佛有一座无形的沉重大山压在朱高煦的心头,让他感到呼吸困难,几乎快要喘不过气来。
朱高煦额头上的汗珠不停地往外冒,心里如同揣了一只活蹦乱跳的小兔子,怦怦乱跳个不停,完全不明白朱棣这位心思深沉、难以捉摸的帝王究竟在心中想着什么。
毕竟一位正处于暴怒之中的帝王,可不是那么容易应付和应对的啊!
过了许久许久,朱棣突然长叹一口气,眉头紧紧皱起,脸上露出有些头疼的神情,用手捏着眉心。那表情充分显示出他内心的烦恼和深深的忧虑。
“老二,给朕说说,你为何要突然对都察院动手?”
朱棣向来不愚蠢,相反作为一代雄主大帝,他一向心思敏锐、敏感多疑,思考问题周全且心思缜密。
汉王监国的第一天,就将整个都察院挑了出来,这般举动,怎么看都像是他在铲除异己,以此来巩固和加强自己的势力。
朱高煦老老实实地道明缘由,丝毫不敢有所隐瞒和欺骗。
“爹啊,只因朝廷的财政状况紧张万分,入不敷出,所以儿臣才想着杀个贪官来助助兴,抄了他家没收赃款,替夏老头缓解一下户部的财政压力。”
朱棣听了一愣,有些傻眼。他着实没有想到朱高煦的理由竟是如此的简单直接、毫不拐弯抹角。
“你这样大张旗鼓、兴师动众地带着锦衣卫,当着众人的面抓捕了身为正二品朝堂大员的左都御史刘观,就仅仅只是为了搞些银子来缓解财政压力?”
朱棣的语气中充满了怀疑和不解,显然对朱高煦给出的理由不太相信。
“那不然呢?毕竟在这世上,除了那些商贾之外,最有钱的大多就是这些贪污腐败的官吏了。”
朱棣:“???”
你娘咧!
就为了这么一点点银子?
你把天都给捅破了你知道吗?
不过朱棣很快就反应了过来,眼神中透露出狐疑之色,反问道:“不对,你究竟是怎么知道刘观贪腐的?”
如果锦衣卫得知刘观贪腐的情况极为严重,老三定然会向自己汇报。
毕竟锦衣卫是皇帝的耳目之司,可不是他汉王朱高煦的私人工具。
连锦衣卫都不知道的事情,这个老二怎么会知晓得如此清楚?
朱高煦一愣,随即笑着说道:“爹啊,儿子纯粹是靠感觉判断的。”
“这世上哪有什么十全十美的人,刘观平日里总是装出一副高洁雅士的文士模样,口口声声说自己清廉自守,对国家忠贞不二……实际上这种人往往更加危险,他越是标榜自己清廉,暗地里就越是腐败堕落不堪!”
一想到这儿,朱高煦就不由自主地回忆起了那位“一分钱都舍不得花”的亿元司长。
朱棣扯着胡须沉思了片刻,陡然笑道:“老二啊,你是不是在跟你爹耍心眼啊?”
“你要是再不老实交代,信不信朕现在就把你发配去凤阳?”
朱高煦:“!!!”
你大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