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子瑜
- 三国:带着太史慈投刘备
- 青稚寒冰
- 3261字
- 2025-01-25 00:00:18
纪清等人安全进入了阳都县城,阳都名义上也是受臧霸管辖的,因此为了不暴露身份,曹嵩及曹德二人按照计划伪装称了郑益的管家和将领。
众人进城后,便先找旅舍安排住下。曹嵩先行安排好了房间,关羽再让手下骑士在曹嵩一家居住的房间四围住下,守护曹嵩一家。他自己则是安排在跟纪清与郑益住在相邻的房间。
此时天色还未完全暗,纪清内心有些蠢蠢欲动,郑益奇道。
“泰明,益见你进城后好似有些焦躁?”
纪清连忙让自己冷静下来,答道。
“益恩兄,清非是焦躁,而是一种……呃,益恩兄是否有过,想要见一位神交已久的朋友的那种感受?”
郑益闻言有些心领神会。
“哦,泰明是指像颍川荀家那种益想要交往的世家么?”
纪清点头道。
“嗯,就是类似这种。毕竟难得来到城内,只是这天色渐晚,清刚刚在想要不要贸然前去拜访,倒让益恩兄见笑了。”
郑益笑道。
“倒也不至于见笑,益印象中的泰明都是坦坦荡荡地行君子之礼,很少看到泰明有如此悸动的神色,想必这位朋友必是泰明极为重视的人吧。”
纪清倒也有些不好意思,道。
“吾倒从未见过这位朋友,只是听闻过他的事迹,对其神交已久罢了。”
“哦?不知泰明所言何人,不知益是否听过?”
纪清当然不能说诸葛亮的名字,毕竟丞相现在只有十三岁,没有什么具体扬名的事迹。
纪清忽地灵机一动,想起诸葛瑾,诸葛瑾目前跟纪清的身体年龄相仿,诸葛瑾此前也曾到过洛阳求学,在阳都当地应有一定的名气。
遂开口道:“此人姓诸葛,名瑾,字子瑜,乃前汉孝元皇帝时期司隶校尉诸葛少季之后,前泰山郡丞诸葛君贡之子。清听闻诸葛子瑜博览群书又游历天下,与清的早年经历相似,故对其神交已久。”
郑益果然听过诸葛瑾的名声,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
“原是诸葛子瑜,益确实也听过其名,诸葛子瑜侍奉君贡先生的继室如亲母,与泰明侍奉太史夫人确有相似经历。原来如此!”
纪清倒是没想到还有这层关联,倒也不能否认二人在这点上才更像是实际共同点,纪清所举的理由只是跟他编造的自身经历有类似罢了。
郑益明白纪清扭捏的态度之后,笑道。“既然如此,择日不如撞日,吾与你一齐拜访诸葛子瑜去!”说着便拉着纪清,也不找关羽陪同,二人向着旅舍外面走出去。
郑益寻得路上一名士人模样的路人问清了诸葛瑾的住处,二人便径直前往。
其实汉代士人之间拜访别人是有一套固定流程的,需要先提前用名剌的方式告知对方要在何时进行拜访,给对方准备时间。到了约定时间之后,客人需要准备好见面礼前往被访者家,就和近代见客的礼仪相近了。
像郑益和纪清现在这种不告而访的是及其少见的,只不过出于二人明日就要出发开阳而言,就暂且不能顾及那么多了。
诸葛府在阳都县城的东南方。
纪清与郑益到了府前,敲响了门环,不一会就有家仆轻开府门,见到纪清和郑益二人士人打扮,询问道。
“二位先生何事?”
郑益见礼道。“吾乃青州北海人郑益,字益恩,此位是交州南海人纪清,字泰明。
吾等二人听闻诸葛子瑜先生博学多才,神交已久。
今路经阳都,因明日仍需赶路,故厚颜来贵府拜访诸葛子瑜先生,还望贵府主人恕吾等无礼之举。”
家仆见郑益举止有礼,气度不凡,道:“二位稍等,待小人转告吾家大郎。”说罢转身返回府内。
郑益便与纪清二人在府外等候。
约莫过了一阵,府内传来了脚步声。
诸葛府的府门被打开,走出一人,头顶青冠,着青色儒袍,身材修长,面容威仪,虽脸型稍长,然其气度依旧温文尔雅。
只见其走出府门,对着郑益和纪清拱手见礼道。
“二位可是北海康成公之子郑益恩与日前千里赴平原救援的南海纪泰明?”
郑益一见,果然是和纪清做派有些相似,难怪纪清会对其神交。
“不才正是郑益!”
纪清虽然没能见到诸葛亮,但如今能见到丞相的哥哥诸葛瑾,亦是高兴异常,道。
“想不到诸葛君亦知道清之名?”
“哈!纪泰明不仅仅是千里赴平原之名已传遍琅琊,泰明侍奉救命恩人如母之事迹亦已让阳都士子赞汝至纯至孝了。
想不到瑾今日居然能被康成公之子郑益恩与至纯至孝的纪泰明前来拜访,实在有失远迎!”诸葛瑾微微笑道。
诸葛瑾倒也没说谎,就在这段时日里,刘备援助北海破青州黄巾事迹里的诸人早被往来青徐两地的商人士子广为流传,纪清也算在青徐两地稍微有了些许名气。
“子瑜谬赞了。子瑜兄乃清神交已久的同道中人,若不是明日清与益恩兄便要离开阳都,实不应如此无礼前来拜访子瑜。”纪清连忙郑重施礼道。
一旁的郑益也道。“还望子瑜恕吾等二人无礼之处!”
诸葛瑾拉住二人双手,道。“无妨,二位且随瑾进府一叙。”
纪清见诸葛瑾盛情难却,内心稍安,便与郑益二人一齐被诸葛瑾引着进入了府内。
进入了堂中,只见堂下有七张坐席,其中一张已坐着一名中年人,相貌与诸葛瑾略有相似,剩余六张面前皆有案台,案上有些许水渍,明显刚刚有人坐过,只因纪清和郑益的突然来访这才离开。
诸葛瑾见纪清与郑益看到了堂下的中年人,介绍道。
“这位是瑾的叔父。先父五年前逝世,彼时瑾年岁尚小,全家上下多得叔父照料。”
原来是诸葛玄,纪清与郑益闻言纷纷见礼。
郑益道,“原来是胤谊先生!此前听闻胤谊先生去了荆州,想不到今日竟能在此地相遇。”
诸葛玄也不着急回答,道。“二位请坐。”
待诸葛瑾、纪清、郑益三人坐定,诸葛玄这才解释道。
“老夫确实是去了荆州,与景升相谈甚欢。
去岁因景升需要人前往长安面见天子,于是便由我代景升去了趟长安,替景升受天子之礼。面见天子之后老夫便回到阳都。”
纪清恍然大悟,道。
“原来如此。如今天子和朝廷被李傕郭氾掌控,李郭二贼对天子和朝廷诸公没有丝毫敬畏,想必胤谊先生面见天子并不容易,此途辛苦先生了。”
诸葛玄赶紧摆手道。
“诶,老夫哪有辛苦一说!
真正辛苦的乃是岁年尚幼的天子,天子与我家侄儿亮的岁年相当,此时要一力维持汉室颜面,一面与李、郭二贼回旋,整日生活在刀兵之下,老夫看了甚为心痛。
朝廷公卿为了维系朝中事宜,不得已与李、郭二人虚与委蛇,亦是战战兢兢。
老夫此去长安,对天子和朝廷公卿的际遇无能为力,只能自保回转,实在令吾羞愧。”
郑益此刻亦道。“李、郭二贼实在可恨!若不是关东联军各怀鬼胎,早已能够向西攻打董贼及其余孽,天子与朝廷便不至于受此磨难。”
坐席里众人闻言皆是黯然。
片刻之后,还是纪清出言道。
“天子羸弱,好在关东的刘氏宗亲仍多有作为,汉室兴复仍有各地宗室齐心共济。
刘景升单骑下荆州,抚世家,抑宗贼,荆州民生安定,已成一方沃土。
刘伯安对外安抚异族,有威望,设互市,镇幽州,夷狄归心,边境无忧。
平原刘玄德千里驰援,破青州黄巾,还复青州安定。
此等宗室英豪,汉室复兴仍指日可待。”
诸葛玄闻言点点头。
他刚从刘表治下的荆州回来,十分清楚刘表在荆州的作为,在刘表的个人魄力之下,荆州一时举州安定,中原的流民、士人都前往荆州避难。
刘虞更是在幽州治理多年,在幽州当地多有名望,甚至连边塞异族都对刘虞崇敬不已,有刘虞坐镇,幽州边境的异族便不敢有过多作为。
至于刘备,此次驰援孔融确实是让他的名声传播了出来,连带着他早年投军抗击黄巾、与大将军麾下毌丘毅一齐前往丹阳募兵力战盗贼、平原治理时期礼遇刺客使其袒露实情的事迹都被士人翻出来,可是大大长脸。
诸葛瑾接过话道。
“泰明为何不提刘君郎?刘君郎身处益州,亦是一方乐土。”
纪清听得诸葛瑾提及刘焉,轻哼一声,道。
“刘君郎虽整顿益州吏治,使益州官场一时清明。然其内心自有野心,遣张鲁占汉中,以作隔绝天使,杀任岐贾龙后造天子乘舆,已然有僭越之心。此等人物,如何与刘景升、刘伯安、刘玄德三人齐名。”
郑益亦道。“刘君郎虽然得天子之命领益州牧,然益尝听孔府君言,刘君郎之所以选益州乃听了董侍中言‘益州有天子气’,若此言属实,刘君郎野心亦是昭然若揭。”
诸葛瑾听了纪清和郑益两人对刘焉的评价,微笑道。
“倒是瑾对刘君郎不甚了解了。真如泰明与益恩所言,此等人物确实不配与英豪同名。
泰明如此臧否宗室人物,不知天下还有无其他英豪。”
纪清闻言倒是连忙推托。
“方才是清妄言了。子瑜曾在洛阳游历,想必比清更加清楚洛阳的英杰人物,不如由子瑜来臧评。”
诸葛瑾亦是推脱道。
“瑾哪有此等见识臧评洛阳英豪?”
郑益见二人相互推脱,笑道。
“泰明曾说与子瑜经历相似,我看你们何止经历相似,连性格都如此相似,想必就连子瑜的亲兄弟都没有你俩相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