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精兵策略很重要
- 抗战1937:兵临城下
- 小苏打掺了水
- 2535字
- 2025-01-01 16:01:39
不管有多少人,小分队真的没有能力去救,人太多了。
不过,周边还有部队,六合西北30多里,就有地方保安团在。
上次在全椒的时候,自卫队的王队长就说过这事。
特意说了一下,紧急的时候,可以去找他们。
王队长跟保安团的团长有点私交,帮点小忙肯定没有问题。
这可是让他们立功,没有危险,那还有啥说的。
撤回来的当晚,陈朋和于晨就去找人了。
也就是38年元旦的下午,保安团一个营到了滁河北岸,发现小鬼子已经撤走了。
不是李福军知道小鬼子撤走,是小鬼子撤走后,他们才来,巧了。
李福军直觉起了作用,这里面运气成分很大。
接下来,比较顺利,小鬼子本身就是设计的圈套,想让国军上当。
一直到了傍晚,才把所有人运过河,连夜往30里外的独山送。
李三娃已经做好了准备,救一个出来,灌几口水。
等到这些人到车上的时候,前面的兄弟已经可以坐起来了。
干粮也准备好了,还有热水。
可不敢给多了,就是一个馒头,一点稀粥。
要不然,真会撑死几个,那就白救了。
这些兄弟心里也明白,但就是想不通,那是什么东西,怎么跟瘟疫一样。
这事谁问,三娃都没说。
当然,只有李福军没有问,没有必要。
6辆汽车都开出来了,加上保安团的大车,勉强拉得下。
小分队的十几个人都安排了任务,找人,找小分队需要的人。
这些兄弟都是小分队救出来的,这个时候不走私,那不是太可惜了。
甚至,李福军自己也是,跟在十几辆大车边上,一个个兄弟闲聊。
伤员肯定不行,当官的也不行,年龄大的更不行。
这三个限制一下子就把大部分士兵排除了,这就是现实。
换个角度,就算是把这些人都留下,也打不了什么仗。
物资弹药不说了,大部分士兵本身的战术素养都不强。
说穿了,这样的一支部队,连小鬼子一个中队都打不了。
还不如小分队,能打就打,不能打就撤,灵活机动。
所以每个人都要是精锐,时机成熟了,再慢慢扩编。
要求很明确,特长,关键是保命的独特秘籍,或者有杀小鬼子的独特手法。
李福军的要求其实很严格,人数也有严格限制,要不然,就慢慢救了。
600多人,真的养不起,就算是60多人,都要好好想清楚。
别看救出这么多人,真正快速恢复过来的不到200人。
而在这中间,符合小分队要求的不到一半人。
再说,别人愿不愿意,说不准,只能一个个问。
不说别人,陈朋、李三娃这两人的口才不用想,肯定有戏。
所以,李福军还算镇定,有几个算几个吧。
还是那句老话,有些兵不能要,哪怕是老兵。
这几个人为什么李福军很看重,不是那种老油子。
晚上到了独山边上雷官集,队伍停下来了,短暂休息。
周边没有发现小鬼子大部队,暂时来说,还算安全。
几个人一碰头,不错,不错,每人都说通了三五个。
粗略算算,应该会有二三十人可以加入小分队,目前来说够了。
于晨有点吃不准,所以第一个汇报。
“队长,有个连长,死活要来,他那天看到你击杀小鬼子,就想跟着你混。”
得,又是一个陈朋,被自己眼睛欺骗的人。
“你没有跟他说,我们只有十几个人,他来了,就是一个大头兵。”
“说了,他说,大头兵,他也来。”
李福军摇摇头,有些人真是没法说。
“他还说,他手下还有好几个兄弟,都是不怕死的愣子,就想着杀小鬼子。”
“哪个部队?”
“军官学校教导队,原来的警卫营。”
李福军愣住了,这可说不准了,天差地别。
厉害的士兵,一个顶三,混日子的就是垃圾。
“这几个兄弟,他说有什么本事?”
“说是训练过学员。”
李福军点点头,大概明白了,确实是好手。
“你呢?”
“队长,确实有88师的兄弟,我问了一下,有二三个不错。”
李锋算是正宗的嫡系,88师的官兵,每一个拉出来,都是勇士。
“88师,只要愿意来的,不限,都来也没问题。”
不是李福军有偏爱,能从小鬼子手里幸存下来的,不用怀疑。
李福军这样一说,李锋哪里还不明白,咧嘴笑了。
三娃,李福军没有问,有就有,没有就算。
至于其他人,也差不多,不用强求。
陈朋回来的最晚,可是带来了一个大好消息。
“队长,两个炮兵,要不要?”
李福军懒得理他,这个小子是明显来邀功的。
“还有,还有,有两个小子,枪打得贼准,教导总队第一。”
“别卖关子,一次性说完。”
“队长,有几个身手不错,一年老兵。”
陈朋就是想活跃一下气氛,好不容易遇到这么多好手,高兴呢。
看着时间差不多了,李福军再次叮嘱了一遍。
“你们记得,不管多少人,到了地方的时候,不能停留,必须跟着我们回去。”
“我们只开一辆车回去,物资我们都有,车子算了,没油。”
“队长,一辆车不够吧?”
“不够,我告诉你,其实一辆车我都不想要了。”
李福军还真不是矫情,确实是没有油,根本跑不了。
再说,以后人多了,再用汽车,目标太大了,引起小鬼子注意就不行了。
不行,不行,就在这里,万一到了地方,还有大官,是个麻烦。
“我们不往前了,你们马上去找那些兄弟,就在这里分开。”
夜长梦多,真不能大意了,最好立即切割。
“队长,我们接下来去哪里?”
“回江浦,我们还有机会,能打就打。”
“告诉那些兄弟,我们回去打小鬼子,给死难的兄弟们报仇。”
如果没有记错,小鬼子接下来,也会是小部队进攻,可以试试看。
“要是没有车,我们机动速度可就慢多了。”
“想什么呢,以后,你还认为有这样的仗打,不可能了。”
李福军摇摇头,38年,双方连续几场大战,接下来就是持久战。
之所以要多拉一点人,就是想着在一些关键时候,能真正做点事。
单单这几个人,能杀几个小鬼子。
要是一个小团队,那就说不好了,扭转乾坤也说不定。
临近出发,几个人快速跑了出去,开始拉人。
李福军找到营长,小分队不跟着保安团走了,返回江浦一线打小鬼子。
营长真是打心眼里佩服,血性男儿哪里都有。
按照李福军的想法,反正是能拉几个算几个,不来,不勉强。
汽车,一辆都没要,全部让保安团开走了。
算是给以后留下了一点点情分,也许能用得着。
现场就剩下了45个人,小分队原来的18个人之外,多出了27个人。
这其中,军官学校的张启坤张连长带了8个人过来。
李福军特意观察了,确实有点样子,七个不服八个不愤。
就是不知道他们怎么被俘虏的,看样子不像主动投降,这就行了。
听说,要不是因为小分队不是什么人都要,还有几个愿意来。
小分队重新做了编组,三个战斗小组,李锋、陈朋、张启坤一人带一个。
每个战斗组7到8人,跟李福军的设想差不多。
李三娃带了五个人,组建侦察小组。
耿大力则是带了7个人,成立了炮兵小队,杨震也在里面。
于晨被李福军带在了身边,算是助手。
至于新来的那些兵,放进了几个小组,开始按照新方法训练。